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添加輔食應遵守的10個原則

添加什麼輔食比較好呢?“寶寶吃得這麼急, 會不會消化不良?”“寶寶吃得這麼慢、這麼少, 會不會營養不良?”寶寶開始吃輔食之後, 媽媽的心情也跟著寶寶吃輔食的速度、多少而起起落落。

1、添加的食品應與寶寶月齡相適應

輔助食品添加得過早或過晚, 都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過早添加不適宜寶寶消化的食品, 會因他們的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引起嘔吐和腹瀉, 導致消化功能發生紊亂。 過晚添加輔助食品, 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有的寶寶甚至會因此而拒吃非乳類的流質食品。

2、添加的食品應從一種開始逐漸過渡到多種

Advertisiment

要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 逐漸增加食品的種類。 一開始, 可先給寶寶單獨添加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助食品。 嘗試了3-4天或一周後, 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 排便也正常, 那麼就可以再讓寶寶嘗試另一種, 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添加好幾種食品。

這樣給寶寶添加輔食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 寶寶如果對哪一種食品過敏, 在單獨嘗試幾天後就可觀察出來。 如果某種食品在吃後的幾天內沒發生不良反 應, 表明寶寶對這種食品不過敏;若懷疑他們對這種食品過敏時, 不妨過一周再喂一次, 要是接連出現2-3次過敏反應, 那就可認定寶寶對這種食品過敏。

3、添加的食品應從稀逐漸變稠

Advertisiment

一開始, 只能給寶寶添加流質食品, 逐漸變成半流質, 最後發展到固體食品。 因為, 寶寶還未長牙齒, 液體食品對寶寶更適合。 如果馬上給寶寶添加半固 體或固體的食品, 肯定會使他們的胃腸道負擔太重, 結果因難以消化吸收而發生腹瀉。 正確的做法是, 按照寶寶消化道的發育能力及牙齒長出情況逐漸過渡, 即從喝 菜湯、果汁、米湯過度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繼而一點點變成小塊的菜、果及肉, 或從米湯、爛粥、稀粥過渡到軟飯。 這樣, 寶寶才能消化吸收得好, 不至於 出現消化不良等反應。

4、添加的食品質地應從細小逐漸變粗大

給寶寶做出的食品, 顆粒要細小, 口感要嫩滑, 多做些“泥”狀食品給寶寶吃, 如菜泥、胡蘿蔔泥、蘋果泥、香蕉泥、蒸蛋羹、雞肉泥、豬肝泥等,

Advertisiment
以便 利於培養寶寶的吞咽功能, 為以後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 同時, 也可讓寶寶從小熟悉各種食品的天然味道, 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而且, “泥”中 含有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能促進腸道蠕動, 好消化, 也有利於寶寶排便。

待寶寶就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 可把食品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一點。 這樣, 可促進寶寶長牙齒, 並能鍛煉他們的咀嚼能力。 可以從喂菜水開始, 一點點試喂菜泥、細菜泥、粗菜泥、碎菜和煮爛的蔬菜。

5、添加的食品應從少量逐漸增多

每添加一種新食品, 注意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只能給寶寶喂上一次, 而且量不要大, 以後在慢慢增加。 比如加蛋黃時先給寶寶吃四分之一個,

Advertisiment
3-4天后寶寶沒有什麼反應, 而且在兩餐之間無饑餓感、排便正常、睡眠也安穩的情況下, 可再增加到半個蛋黃, 以後依此漸增至一個整蛋黃。

小編點評:建議媽媽當寶寶表示不願吃時, 千萬不可採取強迫手段。 這只會給他們的腦海留下太多的不良印象, 讓他以後變得更加執拗、疑心, 從此再不吃這種東西, 甚至連別的沒見過的東西都不肯嘗試了。

6、一遇寶寶不適應馬上停止添加

寶寶吃了新添加的食品後, 媽媽要密切觀察他的消化情況。 如果出現腹瀉, 或大便裡有較多的黏液等狀況, 要趕快暫停下來, 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重新 開始添加。 需要媽媽瞭解的是, 寶寶在最初吃輔助食品時, 可能大便會出現一些改變,

Advertisiment
如便色變深、呈暗褐色或可見到尚未消化的殘菜, 這不見得就是消化不良, 只 要大便不稀、沒有黏液, 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需要調整的是, 添加食品的速度不要太快, 以便讓寶寶消化道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如果遇到寶寶生病或天氣太熱, 可以推遲添加輔助食品的時間。 因為, 寶寶在這些時候大多情緒不佳, 身體狀態不穩定, 不容易接受輔助食品。 最好在他們的健康和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 如果寶寶病情較重時, 即使原來已添加的食品也應適當減少, 待病癒後再恢復正常。

7、吃流質或泥狀食品的時間不宜過久

最開始添加輔助食品時, 寶寶還沒有長出牙齒, 因此, 流質或泥狀食品更適合他們的胃腸道消化吸收, 但是,吃這種食品時間不能過久,如果過久,就會 使他們錯過咀嚼能力發育的關鍵期,有可能導致1歲以後發生咀嚼功能障礙,如咀嚼顆粒性或固體食品時有困難等。咀嚼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因此,從這時起 就應提供機會讓寶寶學習咀嚼,7個月後,更應有意識地訓練寶寶的咀嚼功能。因此,不能讓寶寶長久地吃流質或泥狀食品。

8、不可很快讓輔助食品替代乳類

9、添加的食品要鮮嫩、衛生、有味道

在給寶寶製作輔助食品時,不要以為他們不懂口味,只注重營養而忽視食品的味道。如果總是這樣,不僅會使寶寶的味覺發育受到影響,為日後挑食埋下 隱患,還可能使寶寶對輔助食品產生厭惡感,影響對營養的攝取,時間久了會患上貧血、佝僂病等營養不良性疾病。正確的做法是,製作時應以天然、清淡為原則。 食品中儘量少加或不加鹽和糖,以免養成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味精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損害腎功能。

另外,輔助食品應該單獨製作,原料一定要鮮嫩。蔬菜和瓜果,在製作前最好先浸泡15-20分鐘,使農藥完全溶解。烹飪用具,一定要經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輔助食品以現做現吃為佳,最好不要讓寶寶吃剩下的,尤其是不可吃剩下的菜汁。

10、要理解新食品對寶寶是一種挑戰

媽媽對寶寶從輔助食品中能攝取到多少營養都很在乎,但往往容易忽視添加輔助食品這個事情本身對寶寶心理產生的影響。其實,添加輔助食品 對寶寶的 心理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他們要接受自己完全不瞭解,僅僅是媽媽想給吃的東西,並且這種狀況持續的時間還很長久。每一種新食品的添加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 心理上的挑戰,因此,媽媽在給寶寶喂輔助食品時,首先要注意為他們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進食氣氛和環境,儘量避開寶寶情緒不好的時間,以免因此帶給他不愉快 的情緒體驗。

小編總結: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不僅僅為了補充營養,同時也是在培養寶寶健康的進食習慣和禮儀,促進寶寶正常的味覺發育,確定他做事情的態度。當寶寶把輔助食品搞得滿身滿臉都是、周圍環境也搞得很亂時,媽媽要特別耐心地面對他,尤其不要對他們發火。如果寶寶在接受輔助食品時心理受挫,就會給他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但是,吃這種食品時間不能過久,如果過久,就會 使他們錯過咀嚼能力發育的關鍵期,有可能導致1歲以後發生咀嚼功能障礙,如咀嚼顆粒性或固體食品時有困難等。咀嚼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因此,從這時起 就應提供機會讓寶寶學習咀嚼,7個月後,更應有意識地訓練寶寶的咀嚼功能。因此,不能讓寶寶長久地吃流質或泥狀食品。

8、不可很快讓輔助食品替代乳類

9、添加的食品要鮮嫩、衛生、有味道

在給寶寶製作輔助食品時,不要以為他們不懂口味,只注重營養而忽視食品的味道。如果總是這樣,不僅會使寶寶的味覺發育受到影響,為日後挑食埋下 隱患,還可能使寶寶對輔助食品產生厭惡感,影響對營養的攝取,時間久了會患上貧血、佝僂病等營養不良性疾病。正確的做法是,製作時應以天然、清淡為原則。 食品中儘量少加或不加鹽和糖,以免養成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味精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損害腎功能。

另外,輔助食品應該單獨製作,原料一定要鮮嫩。蔬菜和瓜果,在製作前最好先浸泡15-20分鐘,使農藥完全溶解。烹飪用具,一定要經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輔助食品以現做現吃為佳,最好不要讓寶寶吃剩下的,尤其是不可吃剩下的菜汁。

10、要理解新食品對寶寶是一種挑戰

媽媽對寶寶從輔助食品中能攝取到多少營養都很在乎,但往往容易忽視添加輔助食品這個事情本身對寶寶心理產生的影響。其實,添加輔助食品 對寶寶的 心理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他們要接受自己完全不瞭解,僅僅是媽媽想給吃的東西,並且這種狀況持續的時間還很長久。每一種新食品的添加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 心理上的挑戰,因此,媽媽在給寶寶喂輔助食品時,首先要注意為他們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進食氣氛和環境,儘量避開寶寶情緒不好的時間,以免因此帶給他不愉快 的情緒體驗。

小編總結: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不僅僅為了補充營養,同時也是在培養寶寶健康的進食習慣和禮儀,促進寶寶正常的味覺發育,確定他做事情的態度。當寶寶把輔助食品搞得滿身滿臉都是、周圍環境也搞得很亂時,媽媽要特別耐心地面對他,尤其不要對他們發火。如果寶寶在接受輔助食品時心理受挫,就會給他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