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

只有媽媽的心理健康, 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 想要知道媽媽的心理狀況, 只需看看孩子是怎樣對待媽媽的即可, 因為最懂得媽媽的人就是她的孩子。

有的人明明出現心痛、不消化、拉肚子、血壓升高、心律不齊等症狀, 卻查不出原因;有些夫妻看起來都很健康, 卻一直懷不上孩子;有些人沒有喝咖啡或濃茶卻無緣無故地失眠……

其實, 這些身體上的信號, 都是向那些錯誤地認為生活只和身體有關的人發出警告。 只照顧可見、可觸及的身體, 卻忽視同樣重要的心靈就和只睜一隻眼睛生活是一樣的。

卡耐基學會的女物理學家薇拉·魯賓早就提出“就因為在看不見、沒有品質、沒有由原子組成的某種東西的作用下,

Advertisiment
銀河系中的許多星球在, 迅速旋轉的過程中才不會散落”的理論。 要使閃閃發光的星星看得見且更明亮, 就需要更多的暗物質來作為底襯。 如果沒有那些暗物質, 星星就會四處散落。

我們都被看得見的東西所迷惑, 因此疏忽了自己身邊的看不見的物質。 正因如此, 你忽視了自家孩子與眾不同的珍貴之處。 你是不是總以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你是不是特別在乎孩子第一顆牙齒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認生的?孩子睡覺時是否翻身比較頻繁?

大部分的媽媽們都認為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Advertisiment
於是分數和名次就變成了最重要的衡量工具。

而孩子蒼白的臉、顫抖的手、非正常的體溫、額頭上冒的冷汗, 這些都不在媽媽關注的範圍內, 孩子的內心很少或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照, 孩子也因此成為了不是孤兒的“孤兒”。

媽媽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人羡慕的科學家、成為身家過億的富翁, 並強迫孩子把這些作為自己的夢想。 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也看不到孩子的獨特性和珍貴價值, 孩子拖著沉重的軀殼孤單而可憐地行走在這個世界上。

有位來諮詢的媽媽對我說, 她的公公婆婆擅長外語, 經常向子女強調學習外語的重要性, 在他們的嚴格要求下, 六個孩子都掌握了多種外語。

Advertisiment
憑著出色的外語能力, 這六個兄弟姐妹在日後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父母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於是, 這位年輕媽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好外語。 她常常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英語版本的故事書。 然而她的努力, 不僅沒有幫到孩子, 反而讓他很痛苦。 看著不願意學習外語的孩子, 這位媽媽很迷茫, 不知自己的做法是對還是錯。

我告訴這位媽媽,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不一定非要做些什麼, 在相處的時間裡能夠關照彼此的內心也是不錯的。 這位媽媽起初沒聽懂我的話, 但過了一會兒, 她卻哭了起來。 因為她以前從來沒想過還要關照孩子的內心, 這讓她很內疚。

媽媽不能傷孩子的心, 也不該讓孩子的心處於孤單的境地,

Advertisiment
孩子應該幸福地生活。 媽媽無視孩子的內心, 就相當於擦掉了他所有的感情☆禁☆色彩, 強迫他生活在黑白世界中。 真的愛護孩子身心的媽媽會讓孩子擁有心中的色彩, 孩子的生活會因這樣的媽媽而變得豐富多彩。

一位媽媽心情憂鬱地坐在飯桌前, 面對著孩子默默地吃飯, 突然九歲的女兒嘟囔了一句“媽媽好像鬼”。 媽媽聽後很震驚, 但想想孩子說的話一點兒都沒錯, 自己生活得渾渾噩噩, 跟行屍走肉也沒多大區別。 思慮再三, 她來向我求助。 我勸告她“接受孩子的意見吧”, 同時還激勵她道:“孩子敢於這樣說, 表明你這位媽媽當得還不算失敗。 ”因為被媽媽壓制的孩子是不敢這樣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