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 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 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
寶寶:天天(3個月)
第一次生病月齡:2個月
疾病:鵝口瘡
經歷時間:一個星期
前段時間寶寶口腔兩側及舌頭粘膜上長了很多白點點, 開始以為是奶塊, 就用棉簽去刮, 可是刮不掉。 每次給寶寶擦的時候, 她都哭, 估計她挺痛的。 後來帶她去醫院檢查, 醫生診斷為鵝口瘡, 給寶寶開了藥——碳酸氫鈉溶液和制黴素片, 回去給寶寶擦口腔。 用藥3天后就好了, 可是好得快來的也快, 停藥後她又長出來了, 沒想到這麼頑固。
Advertisiment
打電話諮詢兒科的醫生, 讓寶寶繼續用藥, 即使症狀消失了還要繼續用, 還要做好消毒工作。 除了奶嘴奶瓶每天消毒以外, 在餵奶前手和乳☆禁☆房也要保持清潔。 因為鵝口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真菌感染容易反復, 於是, 繼續用醫生開的藥水仔細擦了一個星期, 停藥後, 還用棉花棒蘸點溫開水, 給寶寶口腔做清潔, 後來又過了一個星期, 寶寶的嘴巴才真的好了。
媽媽的經驗
1、奶具一定要每天煮沸消毒, 不能隔幾天才消毒一次。 在給寶寶餵奶前, 手要清洗乾淨, 如果是母乳餵養, 乳☆禁☆房也要清洗乾淨;
2、寶寶的毛巾和臉盆等用品要注意消毒, 在陽光下暴曬殺菌;
3、堅持用藥, 即使鵝口瘡症狀消退了,
Advertisiment
4、鵝口瘡的藥膏不僅要給寶寶塗抹, 一定記得媽媽的乳☆禁☆頭也得塗藥, 以防反復感染。
專家說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 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黴菌感染, 多發於8個月內小嬰兒。 表現為口腔粘膜充血水腫, 很快出現像奶塊或雪片一樣白顏色的東西, 開始是一小片一小片, 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 佈滿唇頰、上顎、舌等口腔粘膜。 鵝口瘡不易擦掉, 如果用力擦拭, 會出現出血點, 而且很快白色斑片又出現了。
鵝口瘡的表現?
鵝口瘡分輕型和重型。 輕型不痛, 或僅對進食等刺激敏感, 全身症狀不明顯。 重型患者比較少見, 表現為白色假膜鋪滿整個口腔, 甚至咽喉, 食道、肺及腸道, 併發低熱、拒食、啼哭、聲音嘶啞、吞咽及呼吸困難甚至繼發其他細菌感染。
Advertisiment
寶寶鵝口瘡的防治
鵝口瘡的治療?
治療鵝口瘡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輕型患者主要是局部使用抗真菌的藥, 如碳酸氫鈉溶液、龍膽紫溶液和制黴菌素溶液等, 在寶寶進食後稍等一會兒用消毒棉棒或棉球沾取藥水“輕輕地”擦口內的白色斑片, 每日數次, 用藥後半小時以後才能給寶寶餵食。 記住, 勿用把已經用過的棉花棒或棉花球伸入藥瓶中蘸藥。 重型患者考慮局部和全身綜合用藥治療, 全身用藥的方法是給予口服制黴菌素或克黴唑。 梅雨季節黴菌很容易聚積, 要注意打掃衛生, 寶寶的衣物、毛巾和餐具清潔後保持乾燥。
黴菌是很頑固的, 馬上停藥就會馬上復發。
Advertisiment
注意奶瓶跟乳☆禁☆頭的消毒
如果母親的乳☆禁☆頭和奶瓶上已經附有黴菌不處理, 會在哺乳時和寶寶的口腔間形成“來回感染”。 許多患兒用了藥還經久不愈的原因就在於此。 所以在用藥治療的同時, 嬰兒的奶瓶、碗、勺、口水巾每次使用前要在沸水中煮10分鐘, 母親的乳☆禁☆頭每次餵食前要用2%~3%的碳酸氫鈉溶液或 10萬~20萬 U/ml制黴菌素溶液清洗搽拭, 以消除感染源。 如果母親的乳☆禁☆頭發紅、疼痛那就很可能已經有黴菌感染。 必要時要用制黴菌素軟膏治療, 並停止哺乳。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 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 每次餵奶後再喂幾口溫開水, 可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 這樣黴菌就不會生長了, 此外, 於每次餵奶前, 先將乳☆禁☆頭揩淨, 雙手也要洗乾淨。 新生兒所用食具, 應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