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網告訴您西醫治療小兒貧血

貧血是指迴圈血液單位容積內, 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的下限。 貧血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綜合征, 而不是一個具體疾病。 本病屬中醫“血虛”, “虛勞”範疇。

由貧血所致的表現有:面色蒼白, 唇口指甲亦蒼白, 精神不振, 肌膚鬆軟, 毛髮枯槁, 頭昏, 納呆, 乏力, 便溏或皮膚輕度感染或出血等症狀。

西醫認為造成貧血有兩大原因:

1、紅細胞喪失過多:失血、溶血。

2、紅細胞製造減少。

(1)造血原料缺乏:①鐵鹽;②維生素B 族。

(2)骨髓造血功能不全。

西醫治療臨床上西醫把貧血分為:

1、營養性貧血。

(1)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 由於缺鐵所致, 多見於6 個月至兩歲小兒。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

餵養中有缺鐵質史, 患兒呈進行性貧血、易倦、煩躁, 生長發育滯緩, 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 心臟可聽到收縮期雜音。 血液化驗見低色素性小紅細胞貧血, 紅細胞大小不一, 可見中空及異形細胞。 骨髓中有正常幼紅細胞增生, 以中幼及晚幼細胞增生為主, 各期紅細胞比較小, 胞漿少, 嗜鹼性增強, 血清鐵含量減低。

治法:

①改善飲食;增加蛋黃, 肝類、疏菜、水果等。

②鐵劑治療:用硫酸亞鐵0.03g/kg/d, 分3 次口服, 或用25%硫酸亞鐵合劑(硫酸亞鐵2.5 克, 稀鹽酸2.9 毫升, 葡萄糖12.5 克加水至100毫升)。 1.2m1/kg/d, 分3 次口服, 加維生素C 助鐵吸收。 早產兒及低體重兒自2 個月後可給少量鐵劑預防。

③嚴重者可輸血。

(2)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為乳兒期常見, 主要缺乏維生素B12 和葉酸所致。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多為3~16 個月之乳兒, 單純母乳或牛乳餵養, 未及時添加輔食。 起病

緩慢, 有進行性蒼白, 頭髮黃稀, 不規則發熱, 常伴感染, 厭食嘔吐, 腹瀉, 精神淡漠, 反應遲鈍, 重者舌及雙手有震顫, 膝反射亢進, 腿反射消失。 可有輕度黃疽及出血, 肝、脾稍大, 心臟擴大, 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 血液化驗紅細胞明顯減少, 多在100~200X l012/L 血紅蛋白少於7克, 紅細胞大小不均, 大紅細胞多, 染色稍深。 白細胞總數減低, 淋巴細胞相對增加, 有巨多核中性細胞, 血小板常減少。 骨髓象:紅細胞系統各期均較大, 原紅細胞和早幼紅細胞增加, 晚幼粒細胞常見胞核分葉, 出血時間可延長, 血塊回縮不佳, 血清膽紅素升高。

治法:

①改進營養:給足量維生素C, 必要時輸血。

Advertisiment

②有神經系統症狀者以維生素B12 治療為主, 用0.1mg 肌注, 每日或隔日1 次, 共1 個月左右, 以後改每週1~2 次, 至血象恢復, 神經系統症狀消失。

③葉酸每日5~20mg, 分2~3 次口服。

④有震顫者, 給少量鎮靜劑及維生素B6。

⑤預防及積極治療繼發感染。

2、感染性貧血。

由多次反復或長期感染寄生蟲引起, 小兒期多見, 貧血原因為骨髓受抑制, 鐵的吸收、利用受阻, 紅細胞壽命縮短。

臨床表現:

①原發感染及營養不良常同時存在, 面色蒼黃, 食欲不振, 肝、脾輕度腫大。

②紅細胞計數中度減低, 貧血多呈正紅細胞正色素性或小細胞低色素性。 白細胞及分類隨原發病而異。

治法:

①治療原發病。

②增加營養, 供應各種維生素。

③貧血嚴重者輸血。

3、再生障礙性貧血。

為骨髓造血組織減少, 造血功能障礙而致的貧血。

Advertisiment
伴周圍血中紅細胞, 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 分先天性與後天性兩類。 先天性少見, 現只述後天性。

臨床表現:

①有用氯黴素, 抗癌藥物史, 放射性物質接觸史, 肝炎史等。

②進行性貧血, 乏力、鼻衄、紫癜等, 肝脾無腫大。

③臨床有急性型及慢性型。 慢性型多見, 以貧血為主, 出血及感染較急性型輕。 血液化驗:全血細胞減少, 出血時間延長, 血塊收縮不良, 網織紅細胞減少或缺如。

骨髓象:骨髓細胞總數低下, 塗片多見成熟紅細胞。

治法:

①支持療法:防止外傷出血, 無明顯感染切不可用抗菌素, 輸血應減到最低限度, 以免發生嚴重輸血反應。 貧血重者可輸濃集紅細胞, 出血嚴重者輸血小板。

②睾丸酮類藥物, 如丙酸睾丸酮4mg/ky/d, 每週1 次;羥甲雄酮(複康龍)1~2mg/kg/d;17—去氫甲基睾丸酮(大力補)0.3~0.6mg/kg/d;康力龍0.1~0.15mg/kg/d。

Advertisiment
劑量宜大, 療程宜長, 不少於4 個月, 治療半年無效, 才可認為無效。

③激素可短期試用, 強的松0.5mg/kg/d。 也可與睾丸酮類合用。

④免疫抑制劑:0.25 氯化鈷2~4mg/kyd, 分2~3 次, 飯後服。

⑤脾切除, 骨髓移植。

4、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為遺傳缺陷病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少時, 在藥物。 感染或蠶豆作用下, 紅細胞膜完整性遭破壞, 發生溶血。 引起溶血的藥物有伯氨喹琳、奎寧、磺胺類、呋喃類、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安替匹靈、氨基比林、對氨水楊酸、萘及萘酚衍生物(樟腦丸)及維生素K 等。 鮮、幹蠶豆, 蠶豆製品均能引起急性溶血。

臨床表現:

①有家族史或過去發作史。

②食蠶豆或用上述藥物, 數小時至2~3 天出現血紅蛋白尿(醬油尿), 並有發熱畏寒、疲倦、乏力、黃疸等。輕者僅輕度貧血、腹痛、噁心嘔吐;重者可高熱、昏迷、驚厥。

③化驗: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下降,血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增加,小便潛血陽性,但無血紅細胞。血間接膽紅素增高。G—6—pD 活性測定,出現活性降低。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

治法:

輕者一般2~3 天能恢復,嚴重者應迅速輸血;氫化可的松5~10mg/kg/d靜脈滴注。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糾正酸中毒,防止腎功能衰竭。

並有發熱畏寒、疲倦、乏力、黃疸等。輕者僅輕度貧血、腹痛、噁心嘔吐;重者可高熱、昏迷、驚厥。

③化驗: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下降,血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增加,小便潛血陽性,但無血紅細胞。血間接膽紅素增高。G—6—pD 活性測定,出現活性降低。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

治法:

輕者一般2~3 天能恢復,嚴重者應迅速輸血;氫化可的松5~10mg/kg/d靜脈滴注。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糾正酸中毒,防止腎功能衰竭。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哪些藥物常用于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在此介紹目前常用的幾種藥物及其對應症狀。理中丸適用于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傷及脾胃,中焦虛寒,脘腹疼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噁心嘔吐,口淡不渴,喜熱飲,大便稀溏(... [詳細答案]

  • 1回答

    泗陽縣有中醫治療小兒支氣管炎

    您好,小兒支氣管炎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後病毒未被完全清除,出現病毒下移而產生支氣管炎發作的。支氣管炎一種常見的兒童病症,發病率較高。感染病菌、細菌、過敏源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兒支氣管炎症。所以建議家長... [詳細答案]

  • 4回答

    西醫治療小兒肺炎用什麼方法和藥啊?

    西醫上治療小兒肺炎很見效的。方法一般是應用消炎藥物,殺滅病原菌,同時對症治療來化痰止咳和退熱。藥一般是抗生素的頭孢類、力羅得、再林等等,抗病毒的利巴韋林,嚴重的時候可以用一些激素來減輕小孩的炎症。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一般用什麼藥?

    致病用藥,需要對症,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也不例外。1.脾胃失調型:表現為食欲差,面色黃,時有腹痛,大便乾燥,舌淡,苔少,脈細弱。治以運脾開胃。常用蓮子肉、蘇梗、佛手、砂仁等藥物。2.脾濕氣阻型:表現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有什麼方法?

    中醫可以通過推拿按摩治療小兒厭食症,需要對症治療:(1)乳食壅滯型的,需要消食導滯。建議可以進行推拿,即清板門100次、逆運內八卦100次、推四橫紋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穀100次...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