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指迴圈血液單位容積內, 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的下限。 貧血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綜合征, 而不是一個具體疾病。 本病屬中醫“血虛”, “虛勞”範疇。
由貧血所致的表現有:面色蒼白, 唇口指甲亦蒼白, 精神不振, 肌膚鬆軟, 毛髮枯槁, 頭昏, 納呆, 乏力, 便溏或皮膚輕度感染或出血等症狀。
西醫認為造成貧血有兩大原因:
1、紅細胞喪失過多:失血、溶血。
2、紅細胞製造減少。
(1)造血原料缺乏:①鐵鹽;②維生素B 族。
(2)骨髓造血功能不全。
西醫治療臨床上西醫把貧血分為:
1、營養性貧血。
(1)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 由於缺鐵所致, 多見於6 個月至兩歲小兒。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
餵養中有缺鐵質史, 患兒呈進行性貧血、易倦、煩躁, 生長發育滯緩, 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 心臟可聽到收縮期雜音。 血液化驗見低色素性小紅細胞貧血, 紅細胞大小不一, 可見中空及異形細胞。 骨髓中有正常幼紅細胞增生, 以中幼及晚幼細胞增生為主, 各期紅細胞比較小, 胞漿少, 嗜鹼性增強, 血清鐵含量減低。
治法:
①改善飲食;增加蛋黃, 肝類、疏菜、水果等。
②鐵劑治療:用硫酸亞鐵0.03g/kg/d, 分3 次口服, 或用25%硫酸亞鐵合劑(硫酸亞鐵2.5 克, 稀鹽酸2.9 毫升, 葡萄糖12.5 克加水至100毫升)。 1.2m1/kg/d, 分3 次口服, 加維生素C 助鐵吸收。 早產兒及低體重兒自2 個月後可給少量鐵劑預防。
③嚴重者可輸血。
(2)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為乳兒期常見, 主要缺乏維生素B12 和葉酸所致。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多為3~16 個月之乳兒, 單純母乳或牛乳餵養, 未及時添加輔食。 起病
緩慢, 有進行性蒼白, 頭髮黃稀, 不規則發熱, 常伴感染, 厭食嘔吐, 腹瀉, 精神淡漠, 反應遲鈍, 重者舌及雙手有震顫, 膝反射亢進, 腿反射消失。 可有輕度黃疽及出血, 肝、脾稍大, 心臟擴大, 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 血液化驗紅細胞明顯減少, 多在100~200X l012/L 血紅蛋白少於7克, 紅細胞大小不均, 大紅細胞多, 染色稍深。 白細胞總數減低, 淋巴細胞相對增加, 有巨多核中性細胞, 血小板常減少。 骨髓象:紅細胞系統各期均較大, 原紅細胞和早幼紅細胞增加, 晚幼粒細胞常見胞核分葉, 出血時間可延長, 血塊回縮不佳, 血清膽紅素升高。
治法:
①改進營養:給足量維生素C, 必要時輸血。
Advertisiment
②有神經系統症狀者以維生素B12 治療為主, 用0.1mg 肌注, 每日或隔日1 次, 共1 個月左右, 以後改每週1~2 次, 至血象恢復, 神經系統症狀消失。
③葉酸每日5~20mg, 分2~3 次口服。
④有震顫者, 給少量鎮靜劑及維生素B6。
⑤預防及積極治療繼發感染。
2、感染性貧血。
由多次反復或長期感染寄生蟲引起, 小兒期多見, 貧血原因為骨髓受抑制, 鐵的吸收、利用受阻, 紅細胞壽命縮短。
臨床表現:
①原發感染及營養不良常同時存在, 面色蒼黃, 食欲不振, 肝、脾輕度腫大。
②紅細胞計數中度減低, 貧血多呈正紅細胞正色素性或小細胞低色素性。 白細胞及分類隨原發病而異。
治法:
①治療原發病。
②增加營養, 供應各種維生素。
③貧血嚴重者輸血。
3、再生障礙性貧血。
為骨髓造血組織減少, 造血功能障礙而致的貧血。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
①有用氯黴素, 抗癌藥物史, 放射性物質接觸史, 肝炎史等。
②進行性貧血, 乏力、鼻衄、紫癜等, 肝脾無腫大。
③臨床有急性型及慢性型。 慢性型多見, 以貧血為主, 出血及感染較急性型輕。 血液化驗:全血細胞減少, 出血時間延長, 血塊收縮不良, 網織紅細胞減少或缺如。
骨髓象:骨髓細胞總數低下, 塗片多見成熟紅細胞。
治法:
①支持療法:防止外傷出血, 無明顯感染切不可用抗菌素, 輸血應減到最低限度, 以免發生嚴重輸血反應。 貧血重者可輸濃集紅細胞, 出血嚴重者輸血小板。
②睾丸酮類藥物, 如丙酸睾丸酮4mg/ky/d, 每週1 次;羥甲雄酮(複康龍)1~2mg/kg/d;17—去氫甲基睾丸酮(大力補)0.3~0.6mg/kg/d;康力龍0.1~0.15mg/kg/d。
Advertisiment
③激素可短期試用, 強的松0.5mg/kg/d。 也可與睾丸酮類合用。
④免疫抑制劑:0.25 氯化鈷2~4mg/kyd, 分2~3 次, 飯後服。
⑤脾切除, 骨髓移植。
4、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為遺傳缺陷病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少時, 在藥物。 感染或蠶豆作用下, 紅細胞膜完整性遭破壞, 發生溶血。 引起溶血的藥物有伯氨喹琳、奎寧、磺胺類、呋喃類、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安替匹靈、氨基比林、對氨水楊酸、萘及萘酚衍生物(樟腦丸)及維生素K 等。 鮮、幹蠶豆, 蠶豆製品均能引起急性溶血。
臨床表現:
①有家族史或過去發作史。
②食蠶豆或用上述藥物, 數小時至2~3 天出現血紅蛋白尿(醬油尿), 並有發熱畏寒、疲倦、乏力、黃疸等。輕者僅輕度貧血、腹痛、噁心嘔吐;重者可高熱、昏迷、驚厥。
③化驗: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下降,血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增加,小便潛血陽性,但無血紅細胞。血間接膽紅素增高。G—6—pD 活性測定,出現活性降低。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
治法:
輕者一般2~3 天能恢復,嚴重者應迅速輸血;氫化可的松5~10mg/kg/d靜脈滴注。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糾正酸中毒,防止腎功能衰竭。
並有發熱畏寒、疲倦、乏力、黃疸等。輕者僅輕度貧血、腹痛、噁心嘔吐;重者可高熱、昏迷、驚厥。③化驗: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下降,血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增加,小便潛血陽性,但無血紅細胞。血間接膽紅素增高。G—6—pD 活性測定,出現活性降低。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陽性。
治法:
輕者一般2~3 天能恢復,嚴重者應迅速輸血;氫化可的松5~10mg/kg/d靜脈滴注。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糾正酸中毒,防止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