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能否懷孕 由心臟健康狀況決定

心臟病的診斷與治療的快速發展, 使得大部分有心臟病的孕婦可以順利懷孕生產。 然而心臟病亦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僅次於高血壓、出血及感染而位居第四位), 所以心臟病對孕婦和產科醫生而言, 的確是一大挑戰。

懷孕對於心臟功能是一種考驗

患有心臟病的准媽媽約占所有孕婦的1%, 主要患的是風濕性心臟病(後天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 兩者比例大致相同。 風濕性心臟病以侵犯二尖瓣最多, 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人工心臟瓣膜移植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則以中隔缺損最多。

Advertisiment

懷孕後, 心臟血管生理變化往往會造成心臟額外的負擔, 另外, 生產過程中的陣痛、用力、體能消耗等, 都會增加心臟負荷, 如果心臟原來就不好, 此時往往會出現心臟超出負荷現象, 可能危及准媽媽和胎兒生命。

能否懷孕心臟健康狀況決定

患有心臟病的准媽媽其懷孕的結果與心臟功能分級有密切關係。 醫學上常常使用“紐約心臟學會”的標準來對心臟功能進行分級:

第一級:沒有心臟病症狀, 身體活動不受限制, 平常身體活動不致引起不適。

第二級:身體活動稍受限制, 休息時並無不適, 不過進行平常的身體活動即會出現疲倦、心悸、心絞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第三級:身體活動受限制, 休息時並無不適, 不過在輕微身體活動後即有疲倦、心悸、心絞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Advertisiment

第四級:任何活動都會不適, 即使靜止休息時也有心臟病症狀, 任何身體活動都加劇症狀。

如果准媽媽的心臟功能屬於第一級和第二級, 不會影響胎兒生命。 心臟功能屬第三級的准媽媽胎兒死亡率達12%, 第四級者可高達30%。 雖然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其胎兒死亡率未見增長, 但早產兒和子宮內生長遲緩等情形仍比正常孕婦高。 此外, 下一代遺傳先天性心臟病的比例也會增加。 有研究表明, 母親或父親有先天性心臟病, 其下一代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比例可達1.8%(是正常人的六倍)。

心臟功能分級是決定准媽媽是否能夠順利分娩的重要因素, 通常心臟功能第一級和大部分第二級孕婦均能順利生產。

Advertisiment
心臟功能第三級的心臟病孕婦因有1/3的人在懷孕期間會發生心臟代償不足而衰竭, 因此最好長期在醫院臥床休息。 而心臟功能第四級的患者最好不要懷孕。 如果已經受孕, 宜考慮早期中止妊娠。

懷孕前, 你需要知道哪些情況?

如果你是一名心臟病患者, 就要積極配合醫生瞭解目前疾病現狀, 屬於哪種心臟病?其疾病程度如何?目前治療情形與自身狀況如何?是否存在惡化的危險因素?目前心臟功能屬於第幾級?適不適合懷孕?懷孕後可能會出現哪些危險狀況?應該採取哪些步驟以減低危害。

懷孕中, 你需要注意些什麼?

患有心臟病的准媽媽最好多休息, 建議每晚至少睡十個小時, 每餐飯後躺下休息半小時,

Advertisiment
可以做輕鬆家事和散步, 不可做粗重工作或劇烈運動。 避免高熱量食物, 並且必須控制體重增長(最好控制在11千克以內)。 避免高鹽飲食, 減少體內水分積存過多。 注意鐵和鈣的吸收, 避免貧血, 因貧血會增加心臟負荷, 而造成心衰。

曾接受人工心臟瓣膜移植手術的孕婦, 抗凝血劑仍需長期使用, 以避免血栓形成。 口服抗凝血劑coumarin會通過胎盤, 可能造成胎兒畸形, 因此在妊娠頭三個月不要使用。 抗凝血劑heparin較安全, 不會通過胎盤, 但必須皮下注射, 使用不便。 另外, 分娩前抗凝血劑必須停用。 第二產程時, 為避免產婦用力過度及縮短生產時間, 可考慮適當使用真空吸引或低徑產鉗來輔助生產。

產後子宮收縮及靜脈回流增加,

Advertisiment
會加重心臟負荷, 所以產後數天內仍需密切注意新媽媽心臟功能的變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