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莫淪陷 寶寶發燒6護理誤區

平時寶寶一般都是媽媽帶大的, 生活中的照顧和護理也都是媽媽完成的, 其實媽媽不僅辛苦, 而且還責任重大, 當寶寶生病後媽媽護理的好會有助寶寶早日康復, 但若是護理的不好, 是可能影響寶寶的康復的進度的, 兒科專家介紹說下面的護理誤區就是媽媽要避免的。

誤區1:高燒捂汗

小恩澤10個月了, 3天前開始有感冒現象並且伴有發燒, 媽媽請假在家裡照顧後, 見恩澤沒什麼大礙才放心的上班去, 結果在上班途中媽媽突然接到外婆的電話, 說小恩澤又開始高燒, 媽媽急忙趕回家, 只見家裡窗門緊閉,

Advertisiment
外婆把小恩澤嚴嚴實實的裹在懷裡, 小恩澤滿臉通紅眉頭緊鎖的閉著眼睛, 一副難受的模樣。

分析:一般發燒不會危及生命, 但很多家長誤認為孩子就是因為受寒需要保暖補救或者發熱後要給孩子捂汗。 其實過度保暖反而會造成已經發熱的孩子無法及時散熱, 導致體溫上升。 冒大汗, 臉蛋通紅, 甚至出現氣急, 氣促, 呼吸困難, 抽搐, 尖叫, 昏迷等情況, 特別嚴重的情況, 幼兒還會短時間內死亡。

糾錯:如果寶寶不是處於高熱寒戰期, 在夏天可以和平時一樣, 汗濕了衣服要注意更換。 在冬天裡, 總的原則就是比大人多一件, 在寶寶後背墊一條汗巾, 因為冬天總體氣溫偏低, 不建議更換內衣。 另外, 屋內要保證空氣流通,

Advertisiment
但不要讓患兒對著風吹, 如果屋裡乾燥, 還可以灑些水或者使用加濕器。

誤區2:不給寶寶洗澡

誠誠這幾天發燒, 全家上下都忙得一團糟。 這不, 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為該不該給誠誠洗澡爭論不休。 爸爸媽媽認為大熱天的發燒已經出了一身的汗, 渾身酸溜溜的, 不洗澡眼看著痱子都冒出來了。 爺爺奶奶則認為衣服脫光了容易再次著涼, 洗完了穿衣服又容易著涼, 總而言之不能洗。

分析:給孩子用溫水洗澡, 實際上也是一種降溫措施, 醫學上稱為物理降溫。 類似的做法還有用溫水毛巾擦浴(枕冰袋應視病情使用, 高熱期間突然使用不但不會降溫, 反而會使寶寶出現激惹狀態而發生驚厥)。 此時應反復的持續的用溫水毛巾在前額、頸部、腋下、前胸後背、腹股溝、手心和腳心擦拭,

Advertisiment
來做物理降溫。

糾錯:在給寶寶洗澡之前, 關閉一下窗戶, 把水溫調節到40℃左右, 給寶寶水浴5~10分鐘, 避免時間過長引起寶寶胸悶, 氣息不順。 如果途中出現寶寶哭鬧, 煩躁不安, 應立刻停止水浴, 把身體迅速擦乾。 值得注意的是, 在高燒寒戰期不應給寶寶洗澡, 可以在這時儘量多喂寶寶溫熱水喝, 這樣可以起到身體寒戰時保暖作用。 當寶寶寒戰消失後, 就可以進行物理降溫了。 注意:由於寶寶的大腦溫度調節功能發育不健全, 6個月以內的寶寶如果發熱, 儘量不用退熱藥, 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誤區3:恢復期劇烈活動

果果發燒生病在家待了好幾天, 今天爸爸媽媽看果果不發燒了,

Advertisiment
心想果果應該從平時就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免疫力, 增強抵抗力。 果果也像放出籠子的小鳥, 一會兒騎單車, 一會兒玩球, 瘋玩了好一陣子, 汗流浹背, 爸爸媽媽心想這回果果就徹底鍛煉了。 沒想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 果果又開始發燒了, 爸爸媽媽非常後悔。

分析:發燒恢復期也不適宜大運動, 因為患兒本身還比較虛弱, 劇烈運動需要消耗大量體力, 一旦體力透支, 又容易引起併發症。 特別是伴有咳嗽症狀的患兒, 更不宜劇烈運動。

糾錯:發熱恢復期寶寶避免大風天氣在戶外玩耍, 父母應該經常觀察寶寶的脊背和手心, 活動至不出汗為宜。 可在午後進行太陽浴, 避免陽光暴曬。 活動時應該給寶寶穿棉質透氣, 寬鬆吸汗的衣服,

Advertisiment
寶寶出汗應及時擦去, 並及時補水, 等寶寶安靜下來時, 為他披上外套。

誤區4:急於食補

珊珊連續發燒好幾天, 除了媽媽硬是用水“灌”珊珊, 珊珊幾乎粒米未進, 小臉蛋眼看著瘦了一大圈, 這可把媽媽心疼壞了。 媽媽認為珊珊因為生病不開胃, 於是今天特意到市場上買了許多好菜, 做了一桌的美味佳餚。 可是珊珊一點兒都不賞臉, 把媽媽喂到嘴邊的菜都推開。

分析:寶寶在發燒時, 胃液分泌在減少, 胃腸消化力會有所減退, 代謝能力也比較差, 所以寶寶表現出沒有食欲的樣子。 重口味的食物, 不但不能調動寶寶的食欲, 反而在這個特殊的時候, 令寶寶覺得噁心, 留下深刻的印象, 造成寶寶日後拒絕原來接受的食物。

糾錯:應該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營養而又易於消化的食物,不要太過急於給還在生病期間的孩子“食補”。特別是有些疾病,例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在醫生建議喝米湯和喝奶的情況下,不少家長見寶寶稍微的好轉,就迫不及待的給寶寶“加料”,這樣不僅對病情毫無幫助,反而還加重了寶寶腹瀉的症狀。

誤區5:不相信醫生

樂樂和爸爸媽媽外出遊玩了一天,還沒回到家在車上就呼呼大睡了。晚上10點左右爸爸媽媽準備睡覺時,發現樂樂臉蛋和身上都有些熱,他們想應該是白天太陽曬的,繼續觀察一下。夜裡12點,媽媽給樂樂量體溫37.8℃,爸爸媽媽商量之後還是決定上醫院,以免後半夜才到醫院折騰。到醫院醫生只叮囑繼續觀察和開了一瓶退燒藥備用。結果淩晨4點樂樂體溫39℃,媽媽埋怨醫生不好,應該給樂樂開藥吃,怎麼能讓體溫繼續升高呢?

分析:發燒是一種症狀,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發燒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啟動”,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等於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這樣做反而會讓寶寶病得更重,病程更長。因此發燒也不全是壞事。

糾錯:既然帶寶寶去了醫院,就應該相信醫生,不能片面的下定論哪個醫生好,哪個醫生不好。配合醫生,觀察寶寶的動態變化,尋找真正的病因,合理用藥,對症下藥,減少藥物給寶寶帶來的副作用,是家長和醫生對寶寶的共同職責。

誤區6:家長感情用事

涵涵生病好幾天了,反反復複發燒,病情時好時壞,醫院都跑了好幾趟了。現在涵涵只要走在醫院的路上就哭鬧不止,哭得渾身濕透,氣喘吁吁。而且涵涵自從生病以來就變得特別嬌氣,稍微不順著她意就能哭上大半天。爸爸媽媽剛開始的時候特別心疼生病的涵涵,一切惟命是從。但今天涵涵又因為怎麼勸哄都不願意測量體溫,身心疲憊的爸爸總歸按捺不住性子,啪啪的打了涵涵屁股。

分析:生病發熱期間,人的精神狀態不佳,看任何事物都不順眼,不順心,那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也能理解這個特殊時期的寶寶。但是過分的順從等於縱容,這不但對病情毫無幫助,而且會造成寶寶日後要脅父母的砝碼。

糾錯:家長應該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方式觀察寶寶的病情,無需表現得太過緊張,家長的心情也會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情。體溫計可以測量腋下,口腔和肛門,但是傳統的體溫計比較生硬,剛接觸寶寶的時候比較冰冷。我們可以利用人體體溫計的只上不下的原理,先用家長的手暖一下體溫計,然後再給發熱中的寶寶測量。耳朵測量計也是不錯的選擇。

寶寶發燒後,家長很好的科學的護理,是有利於寶寶的康復的,上面的幾個誤區也是家長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的,如急於給孩子食補、不相信醫生、家長感情用事、不給寶寶洗澡、高燒捂汗等等。

糾錯:應該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營養而又易於消化的食物,不要太過急於給還在生病期間的孩子“食補”。特別是有些疾病,例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在醫生建議喝米湯和喝奶的情況下,不少家長見寶寶稍微的好轉,就迫不及待的給寶寶“加料”,這樣不僅對病情毫無幫助,反而還加重了寶寶腹瀉的症狀。

誤區5:不相信醫生

樂樂和爸爸媽媽外出遊玩了一天,還沒回到家在車上就呼呼大睡了。晚上10點左右爸爸媽媽準備睡覺時,發現樂樂臉蛋和身上都有些熱,他們想應該是白天太陽曬的,繼續觀察一下。夜裡12點,媽媽給樂樂量體溫37.8℃,爸爸媽媽商量之後還是決定上醫院,以免後半夜才到醫院折騰。到醫院醫生只叮囑繼續觀察和開了一瓶退燒藥備用。結果淩晨4點樂樂體溫39℃,媽媽埋怨醫生不好,應該給樂樂開藥吃,怎麼能讓體溫繼續升高呢?

分析:發燒是一種症狀,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發燒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啟動”,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等於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這樣做反而會讓寶寶病得更重,病程更長。因此發燒也不全是壞事。

糾錯:既然帶寶寶去了醫院,就應該相信醫生,不能片面的下定論哪個醫生好,哪個醫生不好。配合醫生,觀察寶寶的動態變化,尋找真正的病因,合理用藥,對症下藥,減少藥物給寶寶帶來的副作用,是家長和醫生對寶寶的共同職責。

誤區6:家長感情用事

涵涵生病好幾天了,反反復複發燒,病情時好時壞,醫院都跑了好幾趟了。現在涵涵只要走在醫院的路上就哭鬧不止,哭得渾身濕透,氣喘吁吁。而且涵涵自從生病以來就變得特別嬌氣,稍微不順著她意就能哭上大半天。爸爸媽媽剛開始的時候特別心疼生病的涵涵,一切惟命是從。但今天涵涵又因為怎麼勸哄都不願意測量體溫,身心疲憊的爸爸總歸按捺不住性子,啪啪的打了涵涵屁股。

分析:生病發熱期間,人的精神狀態不佳,看任何事物都不順眼,不順心,那是正常現象,作為家長也能理解這個特殊時期的寶寶。但是過分的順從等於縱容,這不但對病情毫無幫助,而且會造成寶寶日後要脅父母的砝碼。

糾錯:家長應該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方式觀察寶寶的病情,無需表現得太過緊張,家長的心情也會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情。體溫計可以測量腋下,口腔和肛門,但是傳統的體溫計比較生硬,剛接觸寶寶的時候比較冰冷。我們可以利用人體體溫計的只上不下的原理,先用家長的手暖一下體溫計,然後再給發熱中的寶寶測量。耳朵測量計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寶寶發燒後,家長很好的科學的護理,是有利於寶寶的康復的,上面的幾個誤區也是家長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的,如急於給孩子食補、不相信醫生、家長感情用事、不給寶寶洗澡、高燒捂汗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