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管教孩子的, 你家孩子又打我家小孩了! ”“你這樣寵孩子是不對的, 你家孩子就應該揍一頓! ”“你家小孩太內向了……”除了面對孩子外, 媽媽們還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對自己教育方式的指手畫腳。 很多媽媽在家裡對孩子還有耐心, 但被人這麼一說, 就覺得孩子的表現令自己很沒面子。 徐亨淑告訴這些媽媽說:無論是媽媽, 還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 都應該打破“以我為主”的想法, 而應該“以孩子為主”,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 這不但是給自己鬆綁, 也有利於培養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更有禮貌?
Advertisiment
即使是奶奶要回老家, 我5歲的兒子都不會出門送一下。 在路上碰到鄰居, 他也從來不主動問候。 我希望能夠培養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希望教會他一些基本禮節。
不去主動問候長輩, 僅僅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 對小孩子來說, 主動向長輩問候既不習慣也不好玩兒。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害羞。 所以年齡較小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 根本不能算是有問題。 瞭解孩子的天性會讓媽媽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輕鬆很多。
愛玩、愛模仿、愛打賭是孩子的天性, 甚至可以說孩子就是這三者的化身, 為了這三樣東西, 孩子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 只要掌握了這三點特性, 媽媽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征服”孩子。
凡是孩子都愛玩。
Advertisiment
凡是孩子都愛模仿。 所以當爸爸上、下班回到家時,
Advertisiment
有些媽媽會當眾抱怨說:“我們家孩子就是這樣蠻不講理, 整天皺著個眉頭。 ”其實, 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家“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如果媽媽開始舒展眉頭、平易近人, 孩子也必定會成為眾人稱讚的好孩子。
“認生”也是一種情感表達
5歲的女兒看到叔叔就會生氣, 而且會緊緊地黏著我。 朋友的爸爸她也見過很多次, 但是每次來訪的時候, 她都不肯看人家一眼, 躲在房間裡不肯出來, 人家怎麼逗她都沒用, 讓我很沒面子。
這是一個愛恨分明的健康孩子啊!
放心吧,
Advertisiment
認生的孩子, 是因為某種無法名狀的恐懼讓她變得敏感。 所以媽媽要經常抱著她、撫摸她, 多做一些她喜歡的親昵舉動, 和其他人交往過程中, 也要更加親切待人, 我想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
從 “我”的角度出發可能是奇怪的事情, 但從孩子的立場去看可能確實有她不喜歡的理由, 靜觀其變吧。 不要 “以我為主”, 而是要 “以孩子為主”。
“我”不怕叔叔或者別的孩子的爸爸,
Advertisiment
媽媽一直都要護著孩子。 不要強迫她去親近別人, 強迫她笑, 只要耐心等待就好了。 看到別的孩子和朋友的爸爸玩得開心, 喜歡和那位爸爸在一起, 她或許也會在觀察一陣後融入其中。 不能因為我滿意, 或者我不害怕, 就要求孩子也有相同的感受。
對於孩子來說, 她沒有義務在路上回答每一個陌生人的提問,也沒義務告訴他們自己幾歲,她有可能非常討厭這種對話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只要不會傷害別人,就尊重她的意志吧。
媽媽如何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執?
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媽媽要參與到什麼程度?孩子被打的時候要如何處理?孩子打了別人的時候,又要怎麼處理?如果那些孩子的媽媽也參與其中,我又應該怎樣應對?我又不好對別人的孩子或者是教育方式指手畫腳。
在犯了錯的孩子面前,有些旁觀媽媽會說: “要狠狠地教訓他,養孩子怎麼能這麼軟弱呢?”這些人還會催促孩子的媽媽趕緊訓斥孩子。看到我沒有送孩子去幼稚園,不少媽媽像對待犯人一樣質問我說: “怎麼還不讓孩子上幼稚園?”
如果太在意別的媽媽怎麼看待自己,即使不贊同她們的觀點,也會開始融入其中,自然地就會按照別的媽媽希望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當然,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註定要與人相處。但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我不能因為其他人看著,就去遷就她們。
俗話說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現在則變成 “小鬼打架,神仙遭殃”。孩子間的爭執很容易演變成大人間的 “戰爭”。我碰到過盛氣淩人地指責我不應該批評她孩子的媽媽,也碰到過在電話裡把我孩子罵哭的媽媽。
有一次,一向開朗的孩子接到電話後就開始哭,我立馬跑過去把他抱在懷裡。在孩子哭的時候,傷心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像法官一樣,向孩子詢問事情的緣由,而是先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他。這才是媽媽應有的態度。
之後,我開始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告訴我: “政勳的媽媽嚇唬我說,如果我再騷擾她們家孩子,就絕不輕饒我。”我始終抱著孩子,輕輕拍打著問: “你騷擾政勳了?”孩子告訴我說,那個孩子很小很可愛,所以每天都會陪在他身邊疼他。 “是吧?我就知道我的兒子不會去騷擾其他人。可能是有點誤會,他媽媽才會打來電話。”在媽媽的懷抱中,孩子重拾了信心,重新充滿了活力。
沒過多久,這個誤會就解開了。政勳媽媽始終因為此事對孩子充滿歉意,對我也充滿感激。孩子之間也一如既往地友好相處。隨意訓斥別的孩子的大人讓人不可理喻,但並不是所有媽媽的想法和做法都與我一致。那又能怎麼辦呢?總不能連我也把孩子之間的爭執升級成大人之間的 “戰爭”吧!
怎麼對付不愛讀書的孩子?
“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不喜歡讀書,排斥寫字,讓我很擔心。除了到外面玩兒,就是回家睡覺。怎樣才能讓他成為愛讀書的孩子呢?
和我兒子非常相似呢。我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不喜歡讀書。我一直認為“能玩就好,健康就好”,所以也沒有在意。但漸漸發現他做數學題越來越吃力了,尤其是那些比較長的題型。如果我給他讀一次,他就能很快地做出來。我想是讓孩子讀書的時候了。
抱著“一定要讓他讀書”的念頭,我觀察了幾天,發現兒子在外運動完回來,一定會泡個熱水澡。另外,上洗手間時也會有一段閒置時間。所以,我在洗手間用籃子給他做了個小書庫。在裡面放了一些有可能會出現在四年級教科書的故事書,孩子喜歡的足球書籍,還有棒球漫畫。為了防止孩子厭惡書,我在裡面放的都是以圖片為主的書籍。當時正是孩子喜歡上保齡球的時候,所以也放了不少保齡球書籍。
在無事可做的洗手間裡,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拿起籃子裡的書籍來看。按照書上的說明去打保齡球,打完回來又從書裡面尋找新的竅門。漸漸地,孩子開始手不釋卷,做作業時也會拿出好幾本書來看。孩子開始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效果非常好。認識到書的奧秘,讓孩子變得比任何人都熱衷於讀書。
讓孩子自行領會,不僅會讓讀書變得輕鬆,也會讓其他教育變得毫不費力。這可能會需要漫長的時間,但讓孩子自行領會,無疑是培養他悟性的上策。
有些人會擔心:“書會不會被弄濕啊? ”書不是來裝飾書房的裝飾品,而是讓人去讀,讓人掌握知識的工具。用心去讀完,掌握了書中的知識,扔掉也無所謂。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的智慧也會跟著增長,他們會摸索出不讓書被淋濕的方法的。
媽媽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讓他認識到讀書不是痛苦,而是愉快的。多去關注孩子,自然就會有辦法。
孩子的不停變化是成長過程中最神奇的事情。那麼討厭讀書的孩子,連媽媽的信都不讀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書蟲,甚至開始涉獵一些艱澀的專業書籍。看到孩子正在讀的大部頭書,我不僅要讚歎一番,這實在讓我太滿意了。
她沒有義務在路上回答每一個陌生人的提問,也沒義務告訴他們自己幾歲,她有可能非常討厭這種對話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只要不會傷害別人,就尊重她的意志吧。媽媽如何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執?
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媽媽要參與到什麼程度?孩子被打的時候要如何處理?孩子打了別人的時候,又要怎麼處理?如果那些孩子的媽媽也參與其中,我又應該怎樣應對?我又不好對別人的孩子或者是教育方式指手畫腳。
在犯了錯的孩子面前,有些旁觀媽媽會說: “要狠狠地教訓他,養孩子怎麼能這麼軟弱呢?”這些人還會催促孩子的媽媽趕緊訓斥孩子。看到我沒有送孩子去幼稚園,不少媽媽像對待犯人一樣質問我說: “怎麼還不讓孩子上幼稚園?”
如果太在意別的媽媽怎麼看待自己,即使不贊同她們的觀點,也會開始融入其中,自然地就會按照別的媽媽希望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當然,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註定要與人相處。但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我不能因為其他人看著,就去遷就她們。
俗話說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現在則變成 “小鬼打架,神仙遭殃”。孩子間的爭執很容易演變成大人間的 “戰爭”。我碰到過盛氣淩人地指責我不應該批評她孩子的媽媽,也碰到過在電話裡把我孩子罵哭的媽媽。
有一次,一向開朗的孩子接到電話後就開始哭,我立馬跑過去把他抱在懷裡。在孩子哭的時候,傷心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像法官一樣,向孩子詢問事情的緣由,而是先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他。這才是媽媽應有的態度。
之後,我開始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告訴我: “政勳的媽媽嚇唬我說,如果我再騷擾她們家孩子,就絕不輕饒我。”我始終抱著孩子,輕輕拍打著問: “你騷擾政勳了?”孩子告訴我說,那個孩子很小很可愛,所以每天都會陪在他身邊疼他。 “是吧?我就知道我的兒子不會去騷擾其他人。可能是有點誤會,他媽媽才會打來電話。”在媽媽的懷抱中,孩子重拾了信心,重新充滿了活力。
沒過多久,這個誤會就解開了。政勳媽媽始終因為此事對孩子充滿歉意,對我也充滿感激。孩子之間也一如既往地友好相處。隨意訓斥別的孩子的大人讓人不可理喻,但並不是所有媽媽的想法和做法都與我一致。那又能怎麼辦呢?總不能連我也把孩子之間的爭執升級成大人之間的 “戰爭”吧!
怎麼對付不愛讀書的孩子?
“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不喜歡讀書,排斥寫字,讓我很擔心。除了到外面玩兒,就是回家睡覺。怎樣才能讓他成為愛讀書的孩子呢?
和我兒子非常相似呢。我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不喜歡讀書。我一直認為“能玩就好,健康就好”,所以也沒有在意。但漸漸發現他做數學題越來越吃力了,尤其是那些比較長的題型。如果我給他讀一次,他就能很快地做出來。我想是讓孩子讀書的時候了。
抱著“一定要讓他讀書”的念頭,我觀察了幾天,發現兒子在外運動完回來,一定會泡個熱水澡。另外,上洗手間時也會有一段閒置時間。所以,我在洗手間用籃子給他做了個小書庫。在裡面放了一些有可能會出現在四年級教科書的故事書,孩子喜歡的足球書籍,還有棒球漫畫。為了防止孩子厭惡書,我在裡面放的都是以圖片為主的書籍。當時正是孩子喜歡上保齡球的時候,所以也放了不少保齡球書籍。
在無事可做的洗手間裡,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拿起籃子裡的書籍來看。按照書上的說明去打保齡球,打完回來又從書裡面尋找新的竅門。漸漸地,孩子開始手不釋卷,做作業時也會拿出好幾本書來看。孩子開始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效果非常好。認識到書的奧秘,讓孩子變得比任何人都熱衷於讀書。
讓孩子自行領會,不僅會讓讀書變得輕鬆,也會讓其他教育變得毫不費力。這可能會需要漫長的時間,但讓孩子自行領會,無疑是培養他悟性的上策。
有些人會擔心:“書會不會被弄濕啊? ”書不是來裝飾書房的裝飾品,而是讓人去讀,讓人掌握知識的工具。用心去讀完,掌握了書中的知識,扔掉也無所謂。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的智慧也會跟著增長,他們會摸索出不讓書被淋濕的方法的。
媽媽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讓他認識到讀書不是痛苦,而是愉快的。多去關注孩子,自然就會有辦法。
孩子的不停變化是成長過程中最神奇的事情。那麼討厭讀書的孩子,連媽媽的信都不讀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書蟲,甚至開始涉獵一些艱澀的專業書籍。看到孩子正在讀的大部頭書,我不僅要讚歎一番,這實在讓我太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