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要訓練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健康飲食行為的內容是均衡飲食、規律性飲食、細嚼慢嚥、專心進食和避免人工添加劑食品等。 讓寶寶養成健康飲食行為, 其實是在考驗家長, 家長要以身作則, 全家人一起注意健康飲食才能做好。 寶寶有了健康飲食行為, 不僅營養素得到保證, 而且對寶寶免疫力、智力和心理發育也有幫助。 具體方法是:

飲食合理搭配:

要求家長在給寶寶準備食譜時有科學性和藝術性, 做到葷素搭配、色澤搭配、品種搭配等, 這樣有利於增加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樂於接受進餐, 更容易養成健康飲食行為。

規律性飲食:

Advertisiment

2歲後寶寶養成規律性3個正餐(早、中、晚)飲食, 加點心1~2次。 要重視早餐品質, 因為早餐能補充寶寶夜間的能量消耗, 提供人體上午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 尤其是大腦需要的能量。 不吃早餐會損害大腦, 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下降。 早餐應包括牛奶, 雞蛋“澱粉類多種最為適宜。

養成細嚼慢嚥習慣:

引導寶寶吃東西時細嚼慢嚥, 這樣, 牙齒咀嚼和舌頭攪拌將食物磨碎, 促進口腔運動、鍛煉臉部肌肉和利於食物消化吸收等。

專心進食:

專心吃飯。 吃飯中不去大小便, 不邊吃邊玩, 不大聲喧嘩, 不邊吃飯邊讀書和看電視等。

避免人工添加劑食品:

加工包裝食品種類繁多, 使食品櫃檯五顏六色, 刺激了寶寶食欲, 也深受寶寶歡迎。

Advertisiment
但加工食品不僅會降低營養, 而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要使用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定劑等, 後者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 在合成過程中, 常引入少量重金屬鉛、砷、汞等, 會導致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定劑等物質在體內蓄積過多, 直接影響到免疫力和腦細胞功能:同時還會誘發腫瘤、內分泌系統紊亂等。

均衡飲食:

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是不同的, 各種不同的食物中的營養素, 共同滿足人體的需要, 所以要均衡飲食, 即多樣化飲食, 避免挑食或偏食。 家長在此方面要把握原則, 不能做助長挑食或偏食的舉動, 如:寶寶不喜歡吃菠菜, 就菠菜不進門;寶寶喜歡吃餃子, 就專門包幾隻餃子放在寶寶面前, 只讓寶寶吃。 這樣表面上看是愛孩子,

Advertisiment
但在寶寶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 讓寶寶以後覺得自己就是很特殊, 不必想著別人, 什麼行為都是對的等, 對孩子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 從長遠看就是害了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