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該如何正確對待寶寶挑食

寶寶挑食是許多父母頭疼的事情, 不論是哄還是嚇, 寶寶怎麼也不肯吃那些他不愛吃的食物, 有些家長就想出來用別的食物來替代的想法。 希望通過等量交換來達到給寶寶補充營養的目的, 這樣做真的能實現嗎?母嬰小編帶您一起瞭解。

從營養素的總體含量和總抗氧化能力來說, 水果不如蔬菜。 水果和蔬菜雖然都含有維生素C和礦物質, 但水果中除了鮮棗、山楂、柑橘含維生素C較多外, 一般水果如蘋果、梨、香蕉等所含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都比不上蔬菜, 特別是綠葉蔬菜。 從經濟角度來說, 水果品種沒有蔬菜豐富,

Advertisiment
價格更是比蔬菜昂貴。 因此, 要想既充足又經濟地攝取維生素C和礦物質, 還是必須多吃蔬菜。

與蔬菜相比, 水果也有其自身的優點。 除了味道香甜、不用烹調、營養流失少外, 多數水果都含有蔬菜中所沒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非營養物質, 如各種有機酸、酚酸類物質和芳香類物質。 這些非營養物質對健康不無裨益, 可刺激消化液分泌, 開胃消食, 並促進多種礦物質的吸收, 可抗菌消炎, 清除自由基, 抑制血小板凝集等。 水果和蔬菜既有共同之處, 又各有特點, 兩者不能互相替代。 所以咯, 寶寶挑食雖然很讓人頭疼, 但是等量替換不是好的解決辦法

水果的確沒辦法取代所有蔬菜的營養, 除了纖維質和維生素不同外,

Advertisiment
水果的果醣太高, 很多水果太甜, 吃太多也是問題。 但是, 我認為如果寶寶挑食, 尤其不願意吃蔬菜, 父母每天要跟他硬碰硬, 反而造成親子關係的對立, 這也不好。 如果可以智慧的用水果“暫時”來取代蔬菜, 讓孩子願意吃水果來補充營養, 以免蔬菜不吃, 水果也不吃、也是得不償失。

但是在這期間, 媽媽還是要想辦法學習如何讓孩子可以吃進蔬菜的營養, 例如改變烹調方式、把蔬菜變不見, 或是反復地給孩子試試看吃蔬菜, 讓孩子漸漸接受蔬菜的口味, 而不是因噎廢食, 纖維質也沒吸收, 維生素也缺乏。

政府在推行“天天五蔬果”, 並不是五份顏色不一樣的蔬菜, 或是五份不一樣的水果, 而是指每天要有三份蔬菜、兩份水果。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蔬菜和水果所提供給我們人體的養分是不同的。 吃水果的目的是攝取它的維生素C, 因為其他蔬菜食物都是要加熱烹調居多, 而維生素C經過烹煮後, 營養都會流失, 所以要靠水果來補充。 而蔬菜主要提供維生素B和纖維質、礦物質, 兩者是不同的。

蔬菜中不僅膳食纖維的含量遠遠高於水果, 而且是不可溶性纖維, 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腸道內積蓄的有毒物質等作用, 能有效防治便秘、痔瘡、預防大腸癌, 這是吃水果無法達到的功效。 少了蔬菜的纖維質, 孩子最明顯的狀況就是排便不順暢, 就會有便秘的問題發生。 同時, 蔬菜營養的攝取還要深色蔬菜與淺色蔬菜均衡的考慮。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總之, 寶寶挑食不可以等量替換,

Advertisiment
媽媽還是要考慮讓寶寶接受吃蔬菜補充營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