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課堂: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咋辦?

曾經有位母親向我傾訴,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 一不高興就變得特別有攻擊性, 說起話來也是口無遮攔, 以至於她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久前, 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廣告語您是父母還是家長。 現在的很多父母忘記了自己作為父母的義務, 僅僅扮演家長的角色, 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從小就緊緊束縛著孩子。 真正的父母應該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 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但是父母不僅沒有這樣的犧牲精神, 反而把孩子當做滿足自己虛榮心和欲望的工具。 正因為這樣, 孩子才會出現心理問題。

Advertisiment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 只是因為承受了太多的壓力, 才會經常情緒化而帶有攻擊性。 這是因為孩子缺少父母溫暖的懷抱。

孩子的這種問題說明媽媽也有壓力, 並且易怒。 而這種現象的根源往往在於妻子對丈夫的不滿, 因為不滿所以厭倦了生活, 孩子調皮時也懶得耐心地哄孩子。

孩子對父母的行為非常敏感, 父母幸福, 孩子也會幸福;若父母悶悶不樂, 孩子也會不快樂。 父母有時候會避開孩子吵架, 一兩次可以瞞過孩子, 但時間久了, 孩子自然會感覺到家中尷尬的氣氛。 孩子對父母情緒的把握很迅速且很準確。 因此, 儘管父母避開孩子吵架, 但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家中的冷清。 其實, 如果夫妻關係總體和睦,

Advertisiment
夫妻偶爾吵架並不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夫妻冷戰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精神負擔。

因此, 就算是為了孩子, 媽媽也要盡力與丈夫和睦相處。 可能有的媽媽會問:為何不對丈夫一視同仁呢?對於孩子來說, 媽媽的影響遠遠大於爸爸, 尤其是在小時候。 可能媽媽會因為要承擔更多的義務感到不公平, 但是, 正因為母愛的無私才讓孩子對媽媽有了更強的依賴性。

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得到了精心的呵護, 所以當他摔倒或受到驚嚇時, 通常會喊媽媽而不喊爸爸!因為在孩子看來, 媽媽時時刻刻都是他的守護神。

如果媽媽過於計較得失, 抱怨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感覺到溫暖的愛。

Advertisiment

從前, 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 儘管被農活、家務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仍然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哪怕自己挨餓, 也要先把孩子喂飽, 清晨還會打來井華水①為孩子祈禱。

孩子們感受到母親這種不顧一切的犧牲精神, 儘管物質上不寬裕也沒有任何不滿。 艱辛的生活讓她無比忙碌, 但她仍然盡最大的努力照顧著孩子。 有了這樣的母親, 孩子才不會有任何抱怨。

從小失去爸爸的孩子如果能親眼目睹媽媽為了撫養自己吃盡苦頭, 會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儘管不能隨時在身邊照顧自己, 但是孩子看到了媽媽的堅強, 知道自己沒有被媽媽拋棄。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 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以忙為說辭, 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和子女的都是藉口,

Advertisiment
好的東西要第一時間與孩子分享, 孩子就是上帝送給自己的禮物, 錯過了他們的成長, 這個家庭是不夠圓滿的。

人生舞臺處處圓滿, 人生路上處處精彩, 勇敢追尋夢想, 你收穫幸福, 孩童收穫一位陽光母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