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讀本:寶寶前後囟門發育規律

寶寶出生之後, 媽媽會發現小傢伙的頭頂上有一塊區域看起來軟軟的, 還會不斷地跳動, 當寶寶身體不太舒服或者進食進水太少時, 還會呈現出明顯的塌陷狀態。 除了頭頂上這塊前囟之外, 寶寶後腦勺的位置也有一個囟門, 成為後囟。 寶寶前後囟門發育的規律是怎樣的?寶寶的囟門該如何護理呢?

什麼是前囟門?


瞭解寶寶的前後囟門

沿著頭頂的中線前後觸摸寶寶, 會發現寶寶的頭骨在前後各有一個開口, 摸起來軟軟的, 前端的稱為前囪門, 呈菱形。 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 因為此處並無骨塊存在,

Advertisiment
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軟, 摸上去會有輕微博動。 寶寶出生 6 個月後, 前囟門隨著顱骨縫逐漸骨化而面積變小, 到 1 周歲, 最遲不超過 18 個月閉合, 為骨質所取代。

什麼是後囟門?

後囪門位於寶寶的腦後方, 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的骨縫交點, 尺寸較小, 有時甚至摸不太到。 後囪門在寶寶出生時已接近閉合, 或僅可容納指尖, 約在出生後 2-4 個月閉合。

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 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視窗。 在寶寶1歲之內, 通過觀察這個小視窗, 就可及早發現多種疾病, 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 因此, 媽咪應該對寶寶的囟門正常發育過程以及容易出現的異常現象多瞭解一些。

寶寶囟門的發育標準是怎樣的?

Advertisiment


寶寶囟門的發育標準

位於寶寶頭頂的前囟門呈菱形, 出生時約為成人拇指頭大小(1.5~2釐米, 對邊中點連線的距離)。 由於生後的最初幾個月, 大腦的生長速度較顱骨的生長速度相對要稍快些, 所以在這一階段, 正常寶寶的前囟門可隨著頭圍的增加而略變大, 但一般不大於3.0釐米, 不小於1.0釐米,也不向外突出, 寶寶也無多汗、夜驚、煩躁等表現。 如果寶寶前囟門大小超過3釐米, 或伴有多汗、夜驚、煩躁等其他異常表現, 則要考慮是否有“佝僂病”或其他顱腦疾患, 要請醫生及時檢查。

前囟門通常要到生後6個月左右才又開始逐漸變小, 一般在12~18個月閉合。 頭的後部正中的後囟門呈三角形, 一般在生後2~3個月時閉合。 寶寶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

Advertisiment
故在閉合前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 但可以用手輕輕摸, 也可以洗, 如果寶寶頭上有痂, 千萬不能用手摳, 可先泡軟, 再輕輕地洗去。

後囟門在寶寶頭的後部正中, 呈三角形。 寶寶剛出生時, 後囟門很軟, 還沒有閉合。 一般在寶寶生後2~3個月時開始閉合。 寶寶的後囟門部位缺乏顱骨的保護, 因此, 爸爸媽媽要注意, 在寶寶後囟門閉合前, 一定要防止堅硬物體的碰撞, 但可以用水輕輕地洗。

寶寶後囟門的閉合, 標誌著寶寶頭部發育趨於完善, 也是寶寶腦細胞發育第二個高峰期的到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