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很多家長朋友給南老師留言說在寶寶成長到7-8月之後, 餵養寶寶越來越困難。 今天南老師就來給大家講講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朋友給南老師留言說在寶寶成長到7-8月之後, 餵養寶寶越來越困難。 今天南老師就來給大家講講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哪些?
飲食習慣對人們的行為和健康有持久而深刻影響。 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不僅有助於保證寶寶營養攝入全而而均衡, 有利於寶寶生長發育和健康, 同時也有助於減輕媽媽照顧寶寶吃飯的負擔, 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所謂飲食習慣就是指寶寶吃飯時的表現, 需要培養和鼓勵的好表現包括:
1.吃飯定時、定點。 到了吃飯時間, 寶寶主動到自己固定的位置吃飯, 大一點的寶寶還會主動幫忙分發筷子等等,
Advertisiment
2.不挑食, 每種食物都樂意嘗試。
3.對“吃”有興趣, 積極爭取自己吃。
4.吃飯專心, 與家人同享吃飯的樂趣。
5.講衛生、講禮貌, 如餐前洗手, 吃飯時不發出不雅的聲音, 不霸佔自己喜歡的飯菜。
培養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 媽媽不要因為寶寶還小就放棄或妥協, 甚至為了讓寶寶能多吃一點, 有意無意地強化了寶寶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追著喂, 哄著吃。 等媽媽意識到這是問題的時候, 再培養和糾正就不那麼容易了。
Advertisiment
寶寶不按時吃飯該如何調整?
寶寶添加輔食後就應該逐漸調整進食時間, 儘量與家人一致。 一歲左右時, 寶寶的一日三餐應該與家人一起吃。 但此時, 很多媽媽會面臨寶寶吃飯不定時的困擾。 全家一起吃飯時, 寶寶堅決不吃, 為喂一口飯, 要“哄、騙”齊下, 鬥智鬥勇;而過了吃飯時間, 寶寶又要吃, 不給吧, 於心不忍, 給了吧, 下一餐又成問題。 因此, 媽媽們有必要參考以下方法訓練寶寶按時吃飯。
1.固定吃飯時間, 並儘量遵守。
Advertisiment
2.減少零食並控制吃零食的時間。 寶寶吃飯前吃了太多的零食, 到吃飯時間沒有饑餓的感覺, 自然也就不願意按時吃飯。 實際上, 如果媽媽能做到以上固定吃飯時間也就不存在零食吃多的問題。 因為對寶寶來說, 兩餐之間的加餐就可以吃些健康零食。 如果確實偶爾家裡有些特殊情況,
Advertisiment
3.營造快樂的吃飯氛圍, 吸引寶寶加入。 當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 一定要有一個其樂融融的良好氛圍, 要為寶寶營造這樣一種潛意識, “全家人坐一起吃飯, 是最快樂的時候”。 媽媽還要適時鼓勵寶寶按時吃飯, 強化“按時吃飯最讓媽媽高興了”的意識。
寶寶吃飯坐不住怎麼辦?
很多寶寶吃飯的時候很不專心、一刻也坐不住,需要媽媽追著喂、跟著吃,讓媽媽感覺身心俱疲。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是需要找出寶寶坐不住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讓寶寶專心吃飯。
1.固定吃飯時間並提早十分鐘通知寶寶吃飯。若寶寶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也就理所當然地不願意坐下來好好吃飯,或吃幾口就要走開。所以固定吃飯時間並提早十分鐘左右告訴寶寶快吃飯了,這樣寶寶對吃飯就有一定的預期,並且也有些緩衝時間,可以更專心地來吃飯。
2.少吃零食。雖然寶寶的進餐方式以少量多餐為主,除了和成人一起吃的一日三餐以外,往往還會加上2-3次點心或零食。但是正餐之外的點心或零食太多,或者在正餐前吃零食,寶寶就不再有口,也就不會專心坐下吃飯。
3.讓寶寶參與買菜做飯,提高寶寶對飯菜和吃飯的興趣。媽媽帶著寶寶一起選購食物、讓寶寶參與食物的清洗和烹飪,吃飯前讓寶寶一起來幫忙來整理餐桌、擺碗筷等,這樣既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培養寶寶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也增強寶寶對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來吃飯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4.換換烹調方法,讓飯菜更可口,才能吸引小小美食家。經常換換烹調方式,清蒸、紅燒、水煮、煎炒,輪換著來,讓寶寶有新鮮感。除了講究味道鮮美,還要讓食物的形態也漂亮。如果媽媽做的飯菜顏色暗淡、形狀怪異,恐怕也很難吸引寶寶乖乖坐著吃飯。此外,太冷、太燙、太辣的食物寶寶也不會喜歡。
5.準備些寶寶喜歡吃的食物,並引導寶寶嘗試其他食物。每個寶寶都有各自天生不同的偏好,沒有自己喜歡的食物寶寶自然也就不願好好吃飯。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寶寶喜歡吃的食物,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或新的食物讓寶寶選擇,同時誘導寶寶嘗試不喜歡或新的食物。
6.父母是寶寶模仿的對象,父母自己專心吃飯是寶寶最好的榜樣。全家人一起吃飯,創造良好的進餐氛圍也是讓寶寶坐下來專心吃飯的關鍵之一。
7.給寶寶換一套漂亮好看的動漫餐具可史好地引領寶寶專心進食。
寶寶喜歡手抓飯會影響用餐具嗎?
小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家長也許會因為“手抓飯”不衛生或者不雅觀而竭力反對這種行為。但是將手洗乾淨,讓寶寶用手抓食物來自己吃又有何妨?實際上,這樣反而有利於培養寶寶對食物和自己吃飯的興趣,有助於以後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寶通過用手拿、抓食物,從對食物的撫觸、接觸中初步熟悉食物。用手拿、抓食物可以幫助寶寶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在這樣反復的“親手”接觸中,隨著寶寶對食物越來越熟悉,對食物的喜愛程度也越來越提高,也就避免了將來挑食的可能。
在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先允許寶寶“玩”食物,比如用手指沽著米糊、土豆泥、而條吃,或者鼓勵寶寶自己抓餅乾、水果片等啃咬;當然,如果寶寶對小勺等餐具感興趣,那也可以先讓寶寶玩弄,再逐步教會寶寶用餐具吃飯。在這樣一個玩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寶寶自己挑選、自己動手的願望,也教會了寶寶如何使用餐具。這樣做小僅會使寶寶對食物和自己吃飯更有興趣,促進良好的食欲;同時也使寶寶對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實際上,從發育進程來看,2歲左右的寶寶才能做到自己用勺吃飯並且不掉落,而筷子適介3歲以上的寶寶。
怎樣讓寶寶學會咀嚼?
剛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難免會有些噁心、哽噎等。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只要在喂哺時多加注意就可避免。但有些媽媽過分擔心,甚至“因噎廢食”,減慢或者放棄給寶寶喂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寶寶一歲了還只能吃稀粥、喝湯,更有甚者,2-3歲寶寶還在繼續吃用粉碎機粉碎的食物。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是寶寶的營養攝入不足,寶寶也始終沒能學會咀嚼和吞咽。這些寶寶的喉嚨似乎特別細,稍微粗糙一點的食物就會噎住,容易嘔吐,長時間地含著飯菜就是不願意咽下去。
寶寶咀嚼、吞咽的敏感期在4個月到7, 8個月之間。過了這一階段,寶寶學習咀嚼、吞咽的敏感性下降,此時再讓寶寶開始吃泥狀糊狀、半固體食物就小那麼容易了。寶寶要麼小加咀嚼就自接咽下去,或者含在日中久久小咽下,並常常有噁心、噢噎。
因此,媽媽應該按輔食添加的原則,及時給寶寶添加泥糊狀、半固體、固體輔食。為了讓寶寶更好地學習咀嚼和吞咽的技巧,還可以選用一些特製的小饅頭、磨牙棒、磨牙餅,或自製一些烤饅頭片、烤而包片等,供寶寶啃咬、咀嚼。
怎樣培養寶寶白己吃飯?
一般來說,只要訓練得當,12-18個月的寶寶就能自己吃飯,甚至可以做到非常熟練;反之,如果父母老是擔心寶寶吃不好、吃不飽,一直喂著,那就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餵飯喂到3-4歲者不足為奇,甚至到了幼稚園、小學還期待著老師、家長餵飯。訓練寶寶吃飯不應該等到寶寶能自己吃時才開始,而應該盡可能早的訓練。嘗試、鼓勵、放手是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三部曲。
1.嘗試。寶寶6, 7個月時,就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磨牙餅、蘋果片等啃咬;寶寶一歲左右時,可以讓寶寶試著拿小勺吃飯,雖然剛開始只能吃幾口,主要還是需要大人喂,但每一個寶寶都是在嘗試中掌握自己吃飯的技巧的,熟能生巧。
2.鼓勵。當寶寶能獨立吃幾口時,大人就應及時鼓勵,提高寶寶自己吃飯的興趣和信心。至於寶寶把食物和餐桌弄得一片狼藉,家長應暫時忍耐一段時間,等寶寶能自己吃飯了,再進一步鼓勵寶寶少掉食物。
3.放手。如果寶寶的依賴性很強,可連續幾天給寶寶做他最喜歡吃的飯菜,把飯菜盛好放在寶寶而前,家長暫時離開幾分鐘,然後再回到寶寶身邊。如果寶寶能吃上幾口,則給子表揚,鼓勵他繼續吃完;如果寶寶仍不願意自己吃,家長下次可以再稍稍延長離開的時間。多次重複這種方法後,寶寶餓了、饞了,自然就會拿起餐具自己吃飯。
寶寶吃得少有問題嗎?
很多媽媽總是覺得自己的寶寶吃得少,期望寶寶能多吃點。實際上,寶寶是否吃夠不能以媽媽的感覺來判斷,而應該以寶寶的生長情況來判斷。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也就說明寶寶吃夠了,再讓寶寶多吃,只能培養一個小胖子。當然,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確實有問題,那就需要找出影響寶寶食欲的真正原因,然後加以糾正。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寶寶都有自己調節食欲的天性,因此媽媽不必總擔憂寶寶沒吃夠,更不要強迫寶寶多吃。有研究發現,媽媽越想讓寶寶多吃而給寶寶施加壓力,寶寶就會越反抗,甚至以拒吃來回應媽媽。
定期帶寶寶進行體格檢查,定期測量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是判斷寶寶吃得少是否有問題的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
寶寶吃飯坐不住怎麼辦?
很多寶寶吃飯的時候很不專心、一刻也坐不住,需要媽媽追著喂、跟著吃,讓媽媽感覺身心俱疲。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是需要找出寶寶坐不住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讓寶寶專心吃飯。
1.固定吃飯時間並提早十分鐘通知寶寶吃飯。若寶寶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也就理所當然地不願意坐下來好好吃飯,或吃幾口就要走開。所以固定吃飯時間並提早十分鐘左右告訴寶寶快吃飯了,這樣寶寶對吃飯就有一定的預期,並且也有些緩衝時間,可以更專心地來吃飯。
2.少吃零食。雖然寶寶的進餐方式以少量多餐為主,除了和成人一起吃的一日三餐以外,往往還會加上2-3次點心或零食。但是正餐之外的點心或零食太多,或者在正餐前吃零食,寶寶就不再有口,也就不會專心坐下吃飯。
3.讓寶寶參與買菜做飯,提高寶寶對飯菜和吃飯的興趣。媽媽帶著寶寶一起選購食物、讓寶寶參與食物的清洗和烹飪,吃飯前讓寶寶一起來幫忙來整理餐桌、擺碗筷等,這樣既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培養寶寶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也增強寶寶對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來吃飯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4.換換烹調方法,讓飯菜更可口,才能吸引小小美食家。經常換換烹調方式,清蒸、紅燒、水煮、煎炒,輪換著來,讓寶寶有新鮮感。除了講究味道鮮美,還要讓食物的形態也漂亮。如果媽媽做的飯菜顏色暗淡、形狀怪異,恐怕也很難吸引寶寶乖乖坐著吃飯。此外,太冷、太燙、太辣的食物寶寶也不會喜歡。
5.準備些寶寶喜歡吃的食物,並引導寶寶嘗試其他食物。每個寶寶都有各自天生不同的偏好,沒有自己喜歡的食物寶寶自然也就不願好好吃飯。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寶寶喜歡吃的食物,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或新的食物讓寶寶選擇,同時誘導寶寶嘗試不喜歡或新的食物。
6.父母是寶寶模仿的對象,父母自己專心吃飯是寶寶最好的榜樣。全家人一起吃飯,創造良好的進餐氛圍也是讓寶寶坐下來專心吃飯的關鍵之一。
7.給寶寶換一套漂亮好看的動漫餐具可史好地引領寶寶專心進食。
寶寶喜歡手抓飯會影響用餐具嗎?
小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家長也許會因為“手抓飯”不衛生或者不雅觀而竭力反對這種行為。但是將手洗乾淨,讓寶寶用手抓食物來自己吃又有何妨?實際上,這樣反而有利於培養寶寶對食物和自己吃飯的興趣,有助於以後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寶通過用手拿、抓食物,從對食物的撫觸、接觸中初步熟悉食物。用手拿、抓食物可以幫助寶寶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在這樣反復的“親手”接觸中,隨著寶寶對食物越來越熟悉,對食物的喜愛程度也越來越提高,也就避免了將來挑食的可能。
在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先允許寶寶“玩”食物,比如用手指沽著米糊、土豆泥、而條吃,或者鼓勵寶寶自己抓餅乾、水果片等啃咬;當然,如果寶寶對小勺等餐具感興趣,那也可以先讓寶寶玩弄,再逐步教會寶寶用餐具吃飯。在這樣一個玩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寶寶自己挑選、自己動手的願望,也教會了寶寶如何使用餐具。這樣做小僅會使寶寶對食物和自己吃飯更有興趣,促進良好的食欲;同時也使寶寶對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實際上,從發育進程來看,2歲左右的寶寶才能做到自己用勺吃飯並且不掉落,而筷子適介3歲以上的寶寶。
怎樣讓寶寶學會咀嚼?
剛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難免會有些噁心、哽噎等。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只要在喂哺時多加注意就可避免。但有些媽媽過分擔心,甚至“因噎廢食”,減慢或者放棄給寶寶喂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寶寶一歲了還只能吃稀粥、喝湯,更有甚者,2-3歲寶寶還在繼續吃用粉碎機粉碎的食物。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是寶寶的營養攝入不足,寶寶也始終沒能學會咀嚼和吞咽。這些寶寶的喉嚨似乎特別細,稍微粗糙一點的食物就會噎住,容易嘔吐,長時間地含著飯菜就是不願意咽下去。
寶寶咀嚼、吞咽的敏感期在4個月到7, 8個月之間。過了這一階段,寶寶學習咀嚼、吞咽的敏感性下降,此時再讓寶寶開始吃泥狀糊狀、半固體食物就小那麼容易了。寶寶要麼小加咀嚼就自接咽下去,或者含在日中久久小咽下,並常常有噁心、噢噎。
因此,媽媽應該按輔食添加的原則,及時給寶寶添加泥糊狀、半固體、固體輔食。為了讓寶寶更好地學習咀嚼和吞咽的技巧,還可以選用一些特製的小饅頭、磨牙棒、磨牙餅,或自製一些烤饅頭片、烤而包片等,供寶寶啃咬、咀嚼。
怎樣培養寶寶白己吃飯?
一般來說,只要訓練得當,12-18個月的寶寶就能自己吃飯,甚至可以做到非常熟練;反之,如果父母老是擔心寶寶吃不好、吃不飽,一直喂著,那就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餵飯喂到3-4歲者不足為奇,甚至到了幼稚園、小學還期待著老師、家長餵飯。訓練寶寶吃飯不應該等到寶寶能自己吃時才開始,而應該盡可能早的訓練。嘗試、鼓勵、放手是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三部曲。
1.嘗試。寶寶6, 7個月時,就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磨牙餅、蘋果片等啃咬;寶寶一歲左右時,可以讓寶寶試著拿小勺吃飯,雖然剛開始只能吃幾口,主要還是需要大人喂,但每一個寶寶都是在嘗試中掌握自己吃飯的技巧的,熟能生巧。
2.鼓勵。當寶寶能獨立吃幾口時,大人就應及時鼓勵,提高寶寶自己吃飯的興趣和信心。至於寶寶把食物和餐桌弄得一片狼藉,家長應暫時忍耐一段時間,等寶寶能自己吃飯了,再進一步鼓勵寶寶少掉食物。
3.放手。如果寶寶的依賴性很強,可連續幾天給寶寶做他最喜歡吃的飯菜,把飯菜盛好放在寶寶而前,家長暫時離開幾分鐘,然後再回到寶寶身邊。如果寶寶能吃上幾口,則給子表揚,鼓勵他繼續吃完;如果寶寶仍不願意自己吃,家長下次可以再稍稍延長離開的時間。多次重複這種方法後,寶寶餓了、饞了,自然就會拿起餐具自己吃飯。
寶寶吃得少有問題嗎?
很多媽媽總是覺得自己的寶寶吃得少,期望寶寶能多吃點。實際上,寶寶是否吃夠不能以媽媽的感覺來判斷,而應該以寶寶的生長情況來判斷。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也就說明寶寶吃夠了,再讓寶寶多吃,只能培養一個小胖子。當然,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確實有問題,那就需要找出影響寶寶食欲的真正原因,然後加以糾正。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寶寶都有自己調節食欲的天性,因此媽媽不必總擔憂寶寶沒吃夠,更不要強迫寶寶多吃。有研究發現,媽媽越想讓寶寶多吃而給寶寶施加壓力,寶寶就會越反抗,甚至以拒吃來回應媽媽。
定期帶寶寶進行體格檢查,定期測量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是判斷寶寶吃得少是否有問題的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