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這樣跟孩子說話,孩子才會更優秀!

家長們, 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 思考、熟讀以下0篇文章, 連續做3-5個月, 你和孩子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激發思考

當孩子把牛奶灑得滿地都是不知道怎麼收拾的時候, 當孩子遇到難題不知所措的時候, 你要怎麼辦呢?別發火, 也別責怪孩子笨, 試試下面的句子, 激發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吧!

你覺得怎麼做好?你有什麼妙招?

你該怎麼做?你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如果你好好想, 一定能想出好辦法來。

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想要……你覺得有幾個辦法?

想一想, 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咱們一起想想辦法?還是你自己想?

Advertisiment

我相信, 你一定能想出好辦法的。

孩子, 真棒, 這個辦法想得真好。

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自己想辦法解決眼前的難題, 對孩子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2、正面強化規則

作為一個好家長, 一定要跟孩子立幾條規矩。 當孩子違反了規矩, 比如早上賴床不去學校、吃飯又慢吞吞不著急……發脾氣責怪孩子永遠不會是最好的方法, 媽媽你要試著這樣說, 正面強化規則, 在孩子的心裡建立起規矩非常重要、必須遵守的印象。

對孩子說這些話:

我相信, 你能遵守……

我期待著你能做到

我想, 我的話有道理。

你這樣做違反了家庭守則。

你這樣做是不能被接受的。

我不接受你這樣的行為。

沒關係, 下次你就知道怎樣做了。

請記住我們的規矩。

Advertisiment

請你向我道歉, 請你用行動來證明。

孩子從小到大, 都要遵守各種各樣的規則, 早一點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孩子才會更懂事, 在學校不做違反紀律的事情, 做個老師喜歡的好孩子。

3、建議和提醒

當孩子拿著不會做的作業題來找你時, 你會幫他解題嗎?當孩子收拾不了房間, 火大發脾氣時, 你會幫他收拾嗎?不要這樣幫助他, 你不能代替孩子做事情, 你該做的是建議和提醒, 讓孩子開動腦筋想辦法, 親自動手做!

可以這樣對子說:

如果我是你, 我會這樣做……

換另一種方法試一試?

是不是這樣好些?

你看, 這樣說是不是更好?

要不要嘗試另一種新的方法?

試試用這個代替怎麼樣?

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

到了該做什麼的時間了?

Advertisiment

想想看, 還有什麼沒有做?

想想看, 怎樣才能少出錯, 不出錯?

給建議和提醒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包辦、不代替, 讓孩子獨立、自信, 穩穩當當地走向成功。

4、選擇性的引導

當孩子就是不肯關電視去睡覺的時候, 當孩子不肯收拾房間的時候, 當孩子不肯做作業的時候, 也不要急著發脾氣, 用選擇的句式來引導孩子, 給孩子一點緩衝的餘地, 氣氛就不會那麼僵。

我(關電視)……還是你自己(關)……

先做……還是先做……

我幫你……還是你自己……

你認為這樣好, 還是那樣好?

這樣做和那樣做有什麼不同?

你認為, 咱們今天……還是明天……

你選擇做什麼?還是我們一起選……

需要我幫你做點什麼嗎?或者你可以自己幹!

你覺得我應該這樣做, 還是那樣做?

Advertisiment
5、同理心

孩子畢竟還小, 不會體諒人, 很多時候只想著自己, 不體諒別人。 比如, 不願意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和糖果;不高興了就大聲說“壞媽媽”;喜歡同學的橡皮就拿回家;一點小事就跟好朋友吵架。 這時候, 就要用到同理心的方法, 引導孩子去體會別人的想法。

用這些句式和孩子說:

假如你這樣做了, 你有什麼感受, 別人有什麼感受?

你能感覺到我的感受嗎?

你願意別人對你這樣做嗎?

你這樣做, 你覺得她會生氣嗎?

你感覺到了嗎?他是不是很難過, 很受傷?

你試著想想他的感覺, 是沮喪, 還是窘迫?

我理解你的感受。 我也有同感。

我感受到了你心裡的鬱悶。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 才是個體貼友愛的好孩子, 懂得為他人著想, 孩子才會討人喜歡。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