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酸痛ING 正確緩解防癱瘓

酸痛勿隨便使用偏方 小心受傷

碰到身體發出酸痛的訊號, 媽媽們往往為了省時間、怕麻煩, 於是到坊間藥房或藥妝店, 隨便購買酸痛貼布, 貼在疼痛的部位, 或是購買跌打損傷的藥膏, 在身上塗塗抹抹, 一不小心, 可能發生疼痛部位的皮膚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 或是使用按摩棒按摩, 卻無法深入到肌肉, 依舊難緩解。

還有的媽媽聽信傳言, 隨便至坊間未經核定的推拿館拉筋整脊, 結果疼痛未緩解, 反而造成二次生理傷害, 甚至傷筋動骨, 偶爾也有傳出半身癱瘓的案例。 也有的媽媽會習慣性服用止痛藥,

Advertisiment
長期服用超過藥物仿單的安全指示, 小心出現藥物副作用, 而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 可能會有引發胃酸分泌, 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但發生程度因人而異。

近來“疼痛管理”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因為疼痛是防禦機能與警報的裝置。 疼痛可分為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兩種, 其中急性疼痛是身體健康的警訊, 慢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種疾病。 急性疼痛是一種生理的防禦機能與警報裝置, 是身體對潛在傷病所發出的預警作用, 急性疼痛是身體的警訊, 醫療上要治療的是疾病的根本;而慢性疼痛現代被認為是一種疾病, 在醫療上要治療的則是疼痛本身。

慢性疼痛 適度使用低周波緩解

如果遇到身體有疼痛的症狀,

Advertisiment
應該怎麼辦?其實適度的按摩與正確複健, 有助於緩解疼痛的症狀, 此外, 針對慢性疼痛也可使用低週波輔助, 低周波無侵入性, 有助緩解酸痛問題、促進血液迴圈、促進末梢血液迴圈, 不必擔心有藥性副作用。

在複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普遍使用的低週波診療, 其原理為電子經皮傳導刺激, 透過“門閥控制原理”阻斷痛源傳達疼痛訊息至神經纖維;且藉由低週波的脈衝變化, 促使中樞釋放多種人體自然產生止痛物質。 但是, 患者必須到醫療院所使用, 影響方便性。 目前也可借助微震動的新科技, 提供方便的選擇, 利用雙軌式電極貼片設計, 哪裡酸痛貼哪裡, 增加傳導面, 使不適部位透過按摩, 達到舒暢、放鬆、減輕酸痛的好處,

Advertisiment
使用感:推、按、揉、捏、拍等, 模擬人按摩手感, 可按摩到肌肉深處, 在家就可使用衛生署認可醫療等級, 可緩解酸痛的低周波治療器。

遠離酸痛 適度做伸展瑜珈運動

避免酸痛上身, 除了注意姿勢正確之外, 也可以藉由簡易的伸展或做瑜珈, 來達到遠離疼痛的效果, 伸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達到最大的伸展範圍, 或做瑜珈可以減緩疼痛, 但瑜珈的運動拉扯到的肌肉範圍較大, 建議在很好的身體情況下才進行。 此外, 疼痛時也適合做的有氧運動, 包括使用跑步機、騎腳踏車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