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須知:走出孩子感冒誤區

小兒一般器官功能發育不全, 酶系統發育不成熟, 藥物代謝及排泄速度較慢, 此外, 嬰幼兒時期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常人大, 水鹽轉換率較成人快, 但對水、電解質代謝的調節功能較差, 易致平衡障礙, 加之小兒還無法準確描述病情等, 因此, 提醒家長, 在小兒感冒用藥方面要熟知上述生理特點, 慎重用藥。

誤區一:服用抗生素可以縮短病程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殺滅細菌, 而大部分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 所以使用抗生素不會縮短病程, 濫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誤、惡化、體內菌群失調等, 增加細菌的耐藥性。

Advertisiment
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謹慎。

誤區二:感冒藥物最好含有抗病毒成分

由於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許多種類, 因此很難確定引起感冒的病毒是什麼, 而且目前也很少有針對哪一類感冒病毒特別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製劑。 同時, 濫用抗病毒藥物, 不僅無助於疾病治療, 相反還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小兒由於肝臟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因此在感冒藥中添加過多成分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誤區三:感冒藥能緩解單一不適症狀就行

孩子感冒後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 因此, 針對以上這些症狀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來緩解症狀。 兒童感冒藥物應具有四種成分:解熱鎮痛劑、鎮晐藥物、鼻減充血劑和抗組胺藥物。

Advertisiment
很多兒童感冒藥因缺少某些成分而影響療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義不僅僅是針對各種症狀的四種成分簡單組合, 同時各種成分在療效方面會有協同增效的作用, 相互消減不良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