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面這些情況, 哪個不讓做家長的頭痛欲裂?
動作慢, 做事拖拉
經常丟三落四
寫作業慢
做題容易粗心做錯
聽課容易走神或者與同學說話
成績下降
……
這些不良習慣一旦固定下來, 後期再去調整是很困難的。 所以, 儘早重視起來很關鍵, 如果孩子持續半年以上都有上述行為, 就要進行有目的的鍛煉, 把這種不好的行為遏制住, 別讓其繼續惡化。
不想自家寶寶以後有這些不良習慣, 趕緊學學以下這些方法。
心理諮詢師常用「舒爾特注意力訓練表格」來判斷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見下表)。
Advertisiment
舒爾特表格由 1 cm × 1 cm 的 25 個小格組成, 在其中任意排列 1~25 個數字(每次可隨意變換組合), 被測者邊用手指著數字邊從 1~25 依次找出這些數字的位置, 同時要誦讀出來這些數字。 測試者在旁邊記錄被測者每一次的完成時間。
一般而言, 23~27 秒內完成的算是正常水準, 超過 36 秒則表明可能孩子注意力需要進一步培養。
別親手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這是一個很多家長都踩過的坑。
大家可能都會誤以為注意力先天就有, 如果一時間注意力不好, 家長可能會認為「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但是事實上, 注意力需要後天多多練習才能越來越好的。
不少家長看到孩子在一邊安安靜靜地玩玩具, 非常乖巧, 心想, 我也參與進去給他鼓勵多陪伴他吧,
Advertisiment
這是個很大的錯誤, 因為每一次你這樣做, 可能就剝奪了孩子自己鍛煉自己學習集中注意力的機會, 以後等孩子大一點, 可能就會變得動作越催越慢?越是看著孩子做作業, 孩子越不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建議家長們, 多在遠處靜靜觀察孩子自己玩耍, 等孩子需要幫助了再去適度的幫助孩子。 親子活動可以單獨安排, 不能莽撞地隨意干涉孩子自己的玩耍進程。
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1舒爾特表格就是用上文中所說的「舒爾特注意力訓練表格」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實驗表明, 如果每天堅持 5 分鐘的舒爾特表格練習, 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注意力,
Advertisiment
如果剛開始覺得 25 格表難度較大, 還可以降為 9 格表。 反之, 待到練習熟練了, 亦可將表格數量提高到 36 格、49 格、64 格。
2撿豆子遊戲學齡兒童, 尤其是低齡兒童, 如果是因為做作業慢而容易走神, 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完善造成的, 因此多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將有益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撿豆子遊戲可以讓媽媽做裁判, 爸爸和孩子一起來玩:
每人面前各放兩個盤子, 一個盤子裝著許多黃豆(或者綠豆, 豆子越小難度越大), 另一個盤子是空的。
裁判可以要求參賽者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可以任意選兩個手指, 比如中指和無名指, 甚至是兩隻手的兩個小拇指),
Advertisiment
這種競賽的形式不但能增加家庭親子間的互動, 還能在遊戲中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每天玩 10 分鐘, 可以很好地營造家庭溫馨氛圍, 並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問題。
3運動改變大腦特定的運動項目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 讓孩子寫作業和做事的時候更靈活, 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
(1)跳繩
這裡的跳繩不光是雙腿跳繩, 還可以練習雙腿輪換跳繩、邊跑邊跳、前後跳躍著跳、雙手交叉跳、倒著跳等等。 這些可以幫助孩子小腦發育, 為手眼協調的能力打好基礎。
(2)游泳
手腳並用, 鍛煉小腦的功效自然不必多說了。
Advertisiment
(3)網球
網球的正手是右手發力、反手則是左手發力, 這需要練習網球的人左右手都要靈活運用, 加之高速運動的球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來判斷它的方向, 是很有幫助的運動。
(4)做家務和彈奏樂器
做家務和彈奏樂器都是左右手並用, 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審美能力。
4多與孩子溝通, 增加主觀能動性多與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溝通, 可以讓孩子更長按自己的注意力, 及時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讓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與孩子溝通的核心技巧如下:
(1)相信孩子
孩子往往都是想做好的, 但很多時候動機是對了, 可是行為上卻做得不好。這時候家長不要急著去否定或者批評孩子,而是要與孩子耐心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再做下一步決定。
(2)事前設定任務
要讓孩子知道每一次做作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家長也不應奢望一次性能解決很多問題。
例如:今天做作業要解決時間慢的問題,那麼在保證正確的基礎上,卷面工整程度可以稍微放寬一點要求。
(3)表揚要具體化
例如:今天寫作業的時間比平時快了 5 分鐘。籠統地誇孩子「你真棒!你真厲害!」是不能讓孩子體驗到自己被長按和認可的。相反,這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敷衍自己,根本沒有長按自己!
所以,還是直接表揚「你今天做作業比平時快了 5 分鐘呢!」更好。
(4)鼓勵孩子回想成功經驗
例如:「給爸爸 / 媽媽說說你當時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有些時候是誤打誤撞用了正確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做事的效率,成功後很可能根本忘記了當時怎麼做的。如果家長不用科學的方法及時幫助孩子回想成功的經驗,很可能下一次孩子被「打回原形」,家長還以為孩子行為反復,產生失望的情緒。
(5)把話語中的「但是」變成「雖然」
多給出正面、客觀的回饋。
例如:「你今天做的很好,但是某些地方還是有點粗心大意」這句話並這不是表揚,而是批評!因為孩子很可能會更在意後半句話。
可以將這句話換成「雖然有些地方還是有點粗心大意,但是整體上做的非常好!」這樣說既讓孩子發現了自己仍有進步的空間,還能體會到家長的認可。
(6)鼓勵孩子長按改進方法
孩子在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時候往往自己也會很懊惱,所以容易陷進失望中無法自拔。家長在此時不能再給予更多的批評和說教,而是要鼓勵孩子思考未來該如何去改善,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未來的改進中。
5為孩子設定「保留專屬時間」長期面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父母容易感到不耐煩,經常處於對孩子不斷的提醒、說教甚至打罵的狀態中。
而當孩子進步的時候,父母會覺得這個進步是理所應當的,吝嗇自己的讚揚。孩子沒有感到自己需要的長按和認可,便會鬧情緒。
這樣惡性循環,家庭會處於長期的不和諧狀態。
推薦下面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這個狀況:
與孩子約定好,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時間,保留 20~30 分鐘的時間,父母支開其他兄弟姐妹,只與這個孩子單獨玩遊戲。
應對年齡稍大的孩子(12~13 歲以上),還需要經常變換遊戲專案。在這段時間中,家長只可以長按孩子的優點並大力讚賞,不可以說教,更不可以爭吵。單純去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讚美和一起玩遊戲能給孩子愛和安全感,讓孩子的情緒平復。
不要從表像去判斷
不過需要注意一點,並不是只要出現寫作業慢、走神等情況就說明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學業的壓力、校園暴力、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進入生理發育期等等都有可能會引起上述行為。
這時候,雖然孩子的直觀表現仍然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很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長按。單純去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只能治標不治本。
所以當孩子的狀況或行為出現突然轉變的時候,需要用科學的工具或請教專業人士來做判斷,而不能單純以為孩子只是不聽話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去教育孩子,以免讓問題更嚴重。
可是行為上卻做得不好。這時候家長不要急著去否定或者批評孩子,而是要與孩子耐心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再做下一步決定。(2)事前設定任務
要讓孩子知道每一次做作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家長也不應奢望一次性能解決很多問題。
例如:今天做作業要解決時間慢的問題,那麼在保證正確的基礎上,卷面工整程度可以稍微放寬一點要求。
(3)表揚要具體化
例如:今天寫作業的時間比平時快了 5 分鐘。籠統地誇孩子「你真棒!你真厲害!」是不能讓孩子體驗到自己被長按和認可的。相反,這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敷衍自己,根本沒有長按自己!
所以,還是直接表揚「你今天做作業比平時快了 5 分鐘呢!」更好。
(4)鼓勵孩子回想成功經驗
例如:「給爸爸 / 媽媽說說你當時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有些時候是誤打誤撞用了正確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做事的效率,成功後很可能根本忘記了當時怎麼做的。如果家長不用科學的方法及時幫助孩子回想成功的經驗,很可能下一次孩子被「打回原形」,家長還以為孩子行為反復,產生失望的情緒。
(5)把話語中的「但是」變成「雖然」
多給出正面、客觀的回饋。
例如:「你今天做的很好,但是某些地方還是有點粗心大意」這句話並這不是表揚,而是批評!因為孩子很可能會更在意後半句話。
可以將這句話換成「雖然有些地方還是有點粗心大意,但是整體上做的非常好!」這樣說既讓孩子發現了自己仍有進步的空間,還能體會到家長的認可。
(6)鼓勵孩子長按改進方法
孩子在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時候往往自己也會很懊惱,所以容易陷進失望中無法自拔。家長在此時不能再給予更多的批評和說教,而是要鼓勵孩子思考未來該如何去改善,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未來的改進中。
5為孩子設定「保留專屬時間」長期面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父母容易感到不耐煩,經常處於對孩子不斷的提醒、說教甚至打罵的狀態中。
而當孩子進步的時候,父母會覺得這個進步是理所應當的,吝嗇自己的讚揚。孩子沒有感到自己需要的長按和認可,便會鬧情緒。
這樣惡性循環,家庭會處於長期的不和諧狀態。
推薦下面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這個狀況:
與孩子約定好,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時間,保留 20~30 分鐘的時間,父母支開其他兄弟姐妹,只與這個孩子單獨玩遊戲。
應對年齡稍大的孩子(12~13 歲以上),還需要經常變換遊戲專案。在這段時間中,家長只可以長按孩子的優點並大力讚賞,不可以說教,更不可以爭吵。單純去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讚美和一起玩遊戲能給孩子愛和安全感,讓孩子的情緒平復。
不要從表像去判斷
不過需要注意一點,並不是只要出現寫作業慢、走神等情況就說明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學業的壓力、校園暴力、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進入生理發育期等等都有可能會引起上述行為。
這時候,雖然孩子的直觀表現仍然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很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長按。單純去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只能治標不治本。
所以當孩子的狀況或行為出現突然轉變的時候,需要用科學的工具或請教專業人士來做判斷,而不能單純以為孩子只是不聽話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去教育孩子,以免讓問題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