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作為一名母親, 尤其是一位新生兒的母親身上的擔子可一點都不輕, 自打自己的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 母親就要無時無刻的守候在自己的孩子身邊去照看他, 如果寶寶哭了不是撒尿了就是拉便便了, 但是做新媽媽的你知道孩子一天大便幾次算作正常嗎?
正常大便的形狀和次數
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 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 均勻一致, 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 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 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 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Advertisiment
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 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 比較乾燥、粗糙, 如硬膏樣, 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如果奶中糖量較多, 大便可能變軟, 並略帶腐敗樣臭味, 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 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 孩子不同, 每日大便次數也不相同。 但要注意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 突然增至5~6次大便, 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在母乳餵養時, 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 且糞與水分開, 大便次數增多, 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 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 因為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大便多泡沫、酸味重, 媽媽應該限制糖的攝入量, 適當控制澱粉的攝入量。
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時, 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 惡臭如臭雞蛋味, 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瘦肉、豆製品、奶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的攝入量。
當母乳餵養不足時, 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 呈綠色粘液狀, 新生兒常因饑餓而多哭鬧。 這種情況只要給予足量餵養後, 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Advertisiment
當母乳中脂肪含量過多是, 新生兒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 糞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 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 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 容易消化, 富於營養, 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 不易消化。 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 稀釋乳汁, 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當腸道感染時, 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 且膿性腥臭, 這時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大便的幾種異常情況 新生兒的胎糞一般在生後3—4天內排盡, 開始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 如果小兒是用母乳餵養的, 則大便呈金黃色、稀糊狀;如果小兒是完全用牛奶或奶粉餵養的,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不定, 一般為2—5次,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要多一些, 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 如果大便較均勻、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 這都是正常現象。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如果發現大便呈灰色、質硬、較臭, 多表示所吃東西中蛋白質過多而糖分過少, 應改變所用奶粉的品種或改變牛奶和糖的比例。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如大便呈深綠色粘液狀多表示母乳不足, 孩子處於半饑餓狀態, 須增加母奶量, 如母乳確實不足則應添加鮮牛奶、奶粉等。
有很多父母在搖籃問答中提到小寶寶便秘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從便便看出身體疾病
你的寶寶的大便是怎麼樣的呢?你是否有認真的留意過你寶寶的大便?如果沒有, 現在就要開始留意了, 不要以為寶寶的大便沒什麼, 其實這是寶寶像你報告他身體狀況的一大途徑, 媽媽在生活中可千萬不要忽略了。
新生兒大便異常的8種情況
一般而言, 只要寶寶正常排便, 顏色的深淺變化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便便略幹略稀也並不能說明寶寶有什麼毛病。 但是, 如果大便的形態和次數有明顯的改變,那就需要媽媽當心了,因為它可能提示寶寶的生理狀況有異。
正常大便的觀察要點
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占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餵養兒糞便 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餵養兒糞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餵養的嬰兒,糞便呈淡黃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為鹼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1_2次。
4、混合餵養兒糞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黃、軟。添加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應視為異常。
年輕的媽媽們,你們看完文章後是不是知道了自己的孩子的便便是否正常呢?知道了就要運用到生活中去,仔細的觀察自己的寶寶,看看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排便正常,不正常的話要趕緊進行行動,或就醫或自救!
如果大便的形態和次數有明顯的改變,那就需要媽媽當心了,因為它可能提示寶寶的生理狀況有異。正常大便的觀察要點
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占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餵養兒糞便 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餵養兒糞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餵養的嬰兒,糞便呈淡黃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為鹼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1_2次。
4、混合餵養兒糞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黃、軟。添加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應視為異常。
年輕的媽媽們,你們看完文章後是不是知道了自己的孩子的便便是否正常呢?知道了就要運用到生活中去,仔細的觀察自己的寶寶,看看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排便正常,不正常的話要趕緊進行行動,或就醫或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