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乳糖不耐受症

嬰兒乳糖不耐受症是什麼呢?它由於小腸粘膜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 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奶中的乳糖所引起的以腹瀉、腹脹、腹痛為主要症狀的非感染性疾病。 對於乳糖酶缺乏嚴重的亞洲人種, 依靠藥物治療嬰兒乳糖不耐受症十分困難。 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不含乳糖的食品。 下面, 讓我們詳細瞭解一下嬰兒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病原因和緩解辦法。

乳糖是奶類含有的一種糖類, 在小腸中必須經乳糖酶的水解變為兩個單糖, 即葡萄糖和乳糖後才能被吸收。 乳糖酶缺乏的人,

Advertisiment
在食入奶或乳製品後, 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滯留在腸腔內, 使腸內容物滲透壓增高、體積增加, 腸排空加快, 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腸並在大腸吸收水分, 受細菌的作用發酵產氣, 輕者症狀不明顯, 較重者可出現腹脹、腸鳴、排氣、腹痛、腹瀉等症狀。

嬰兒乳糖不耐受症的發病原因之一就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機體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所致出生時機體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 當然這一類型很少見, 較為常見的是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由於人類世代飲食習慣導致基因改變, 發病率與年齡和種族有關, 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 不容易醫治解決。 相比之下, 較為容易解決的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Advertisiment
恢復可能性很大。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 常見病因如感染性腹瀉, 機體疾病康復可後恢復正常, 醫學上對此的治療也十分順利。 對於小兒來說, 秋季多發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會引起腸胃功能的暫時低下, 乳糖酶分泌減少或活性降低, 持續飲奶也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症。 媽媽加強秋天的護理, 就可以成功讓寶寶避免。 除以上原因, 大劑量服務頭胞類、內醯胺類抗菌素後也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這種藥物的後遺症, 若提前瞭解, 科學用藥, 也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當然嬰兒以乳汁為食, 嬰兒乳糖不耐受症會直接影響到嬰兒的進食,

Advertisiment
為了讓患有這種疾病的寶寶正常生長,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不含乳糖的食品, 媽媽可以選用抗乳糖過敏等專為嬰兒乳糖不耐受症患兒準備的奶粉, 或者大豆奶粉等代替乳汁。 為了寶寶的發育, 請媽媽謹慎挑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