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仰睡為最佳姿勢

嬰兒的頭部由顱與面兩部分組成。 顱部由顱頂、顱底和顱腔三部分組成。 顱頂各骨均屬扁骨, 前方為額骨, 後方為枕骨, 在額骨和枕骨之間是左右頂骨, 顱頂各骨之間以顱縫相接合。 顱頂骨在胚胎發育時期是膜內化骨, 出生時尚未完全骨化, 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 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結構, 如前囟和後囟。 由於顱骨的骨化不完全, 骨質較軟, 骨縫尚未閉合, 而新生兒頭部較大, 約占身體的1/4, 加上新生兒的頸部肌肉尚無力轉動沉重的頭部, 當某一部位的骨片長期承受整個頭部重量的壓力時, 其生長的形狀就會受影響了。

Advertisiment

嬰兒仰睡為最佳姿勢

雖然嬰兒頭的形狀主要決定於先天遺傳因素, 但後天的發育也有很大影響。 臺灣馬偕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 高達30%的正常嬰兒容易頭部變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睡姿。 這家醫院的小兒外科專家指出, 影響頭形發育的最主要原因是睡姿。 剛出生嬰兒的頭形都是渾圓的, 長時間仰睡會形成扁頭、大餅臉;如果側睡時間過長, 頭部會變得狹長, 臉部成為細長形。

新生兒從早到晚都處於睡眠狀態, 自己不會翻身, 要經常注意為孩子更換睡覺姿勢, 可採取俯睡、側睡、仰睡三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有效保護嬰兒的頭形, 一般來說, 每4個小時調換1次睡姿較為適宜。 側睡時要注意嬰兒的耳郭,

Advertisiment
不要受到擠壓, 如果嬰兒吃完奶後易溢奶, 可在喂完奶後讓寶寶取右側臥位, 以減少溢奶。 另外, 剛出生的新生兒平躺睡覺時, 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 頸、背部肌肉自然鬆弛, 加之嬰兒頭大, 幾乎與肩同寬, 側臥時頭與身體也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可以不用枕頭。 一般來說, 3個月以內的嬰兒, 可將毛巾折疊幾層枕在頭頸部來代替枕頭, 不要用很硬的枕頭來“睡頭”, 長期使用質地過硬的枕頭, 容易造成頭顱變形或一側臉大、一側臉小, 影響外形美觀。

科研人員通過對嬰兒睡眠姿勢的研究發現, 長期俯臥、側臥的睡姿對小兒頭、面部的影響比較大, 仰臥睡姿影響較小。 在1歲前, 如果嬰兒長期俯臥、側臥睡, 臉部較長時間承受外部壓力,

Advertisiment
會引起面部軟骨變形。 通常見到的扁頭、鏟刀頭形, 都與嬰兒時期的長期睡眠姿勢有關。 仰睡時, 重力作用均勻向下, 臉頰往往不易變形, 五官也會長得端正。 專家認為嬰兒以仰睡為最佳姿勢

嬰兒頭睡扁後要常換睡姿

當嬰兒的頭睡扁或睡歪後, 建議家長應結合嬰兒的生理特點, 針對嬰兒對母親的依賴性及對光線、聲音、影子、顏色等的濃厚興趣, 通過變換母親位置、床的位置以及房間佈置等方式對其習慣體位元加以引導糾正。 嬰兒到6個月齡以後, 睡覺時就會自己翻來翻去, 不會長時間保持一個睡姿不動, 加之寶寶有自然恢復頭形的本能, 就算之前頭睡扁了, 只要採取了正確的睡姿, 頭也會慢慢變圓, 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Advertisiment
只要經常協助改變各種睡姿即可。 嬰兒到10個月大以後, 頭形就會完全固定。

疾病會帶來頭形異常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根據嬰兒頭顱骨縫閉合的情況、前囟大小及前後囟閉合時間、頭圍大小來評價顱骨的發育情況。 一般來說, 新生嬰兒頭圍平均為34cm, 1歲時為46cm, 兩歲時為48cm。 骨縫於3~4個月閉合, 前囟最遲於1.5歲閉合。 顱縫早閉可引起舟狀頭、塔狀頭或尖頭畸形、枕部或前額斜頭畸形。 大多數顱縫早閉病例在出生時即已明顯, 是遺傳因素造成的顱骨發育不正常, 與嬰兒睡姿沒有關係。 如果頭圍明顯小於正常, 前囟小或關閉早, 提示腦發育不良;如果頭圍大於正常, 則有可能是腦積水;前囟閉合延遲要注意是否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Advertisiment
頭形異常可能由不良睡姿引起, 也可能因為某種疾病, 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及時到醫院諮詢醫生, 並帶寶寶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