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動作發育有何規律?

從出生時只能四肢活動到一周歲時能獨立走路, 動作發育十分迅速。 為了的健康成長, 父母親有必要掌握的生長發育規律。

隨著年齡的增長, 動作也按照自身的規律逐漸發展。 嬰兒的動作發育是從上到下依次進行的, 如先是頭部可以自由活動, 用手抓東西, 然後坐、爬、站立直到走路。 正面的動作發展快於反面的動作, 例如先學會用手抓東西, 以後才會放下手中的東西;先會從坐位扶著欄杆立起來, 然後才會從站立位置坐下來;先學會向前走, 以後才會倒退著走。 手的動作發育是由近到遠, 離軀幹近的肌肉先發育,

Advertisiment
然後才有肢體遠端肌肉的發育, 如先能抬肩, 然後再用手抓取東西。 動作也是逐漸由不協調到協調而發育的。 這些動作發育的規律是每個都遵循的, 幾乎沒有例外。 在訓練動作發育時也應遵循這些規律。

嬰幼兒的動作發育有一定的規律:

(1)由上向下, 又稱上下規律, 即先會抬頭, 然後坐, 站立、走路。

(2)由近及遠, 即先從靠近軀幹的動作開始然後離軀幹遠處的動作出現, 如先出現手臂的動作, 然後出現手的精細動作。

(3)由不協調到協調, 開始時為了完成某一個動作, 如取胸前的玩具, 小兒會手舞足蹈, 全身肌肉在活動, 可是還取不到東西;之後會彎腰, 身體向前, 輕而易舉地取到了東西。

(4)由粗到細, 開始時取一小丸,

Advertisiment
用手一把抓, 然後用拇指與其他手指, 最後用拇指與食指取物。

幼兒在動作發育過程中有些原始的反射到了應該消退的時候就消退, 否則不利於動作的進一步發育。 如3個月時, 手不再握拳, 應該手指放鬆, 為取物創造條件。 另外, 積極的動作促使發育成熟。 如首先向前走, 然後學會倒退走;先從坐位到立位, 經過一階段後才從立位坐下。

每個具體動作的發育早晚與父母親的訓練有關, 但訓練應該與幼兒的年齡相符合, 這樣可促進動作的發育。 相反, 過早的訓練對幼兒身心發育不利。

小兒出生後到生後12個月動作發展順序表

出生時動作行為和姿勢隨時變化, 抑臥時頭可以左右轉動。

1個月全身無規則的反應, 俯臥時嘗試著抬起頭來。

Advertisiment

2個月垂直位時頭能豎直, 但不平穩, 能拿住放在手裡的東西。

3個月俯臥時以肘支起前半身, 手觸到玩具時偶爾能抓住。

4個月扶著兩手或髖骨時能坐, 能從仰臥轉到側臥, 手能有意識抓握、搖動玩具。

5個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 能翻身, 能拿著東西往嘴裡放。

6個月被扶著兩個前臂時可以站得很直, 會雙手同時握物, 能抓懸掛的玩具。

7個月能獨坐, 手能對換玩具, 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個月經訓練能支撐爬行, 能自己從坐位到臥位。 能對敲玩具, 會用拇、食指捏細小的東西。

9個月能扶住欄杆站起, 能獨自爬, 扶著試走。

10個月能扶欄杆走, 獨立片刻, 扶雙手能向前邁步。

11個月牽一隻手能蹲下。 能走。 會搭一塊積木。

12個月會獨走幾步,

Advertisiment
會獨自坐下。 能從容器中取物。 穿脫衣服能合作。

父母掌握了這些規律後, 對的健康成長一定會起到促進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