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奶癬該如何用藥 奶癬吃什麼好

我們都知道, 奶蘚是很常見的一種嬰兒疾病, 很多寶寶都會患有奶蘚。 寶寶長奶蘚之後就會容易產生各種不適的症狀, 那麼奶蘚是怎麼引起呢?

什麼是奶癬

奶癬是嬰兒易患的一種疾病, 屬於瘡或癬, 多見於嬰兒臉部, 也會延伸到其他部位。 患兒一開始會長米粒般大小的或者分散開的紅色斑點, 如果用手抓, 會掉落白色的粉屑。

奶癬的種類

有幹、濕2種, 若撓破後不流膿水, 則為幹斂瘡, 由風熱引起, 應該清熱祛風或塗抹潤肌膏;若撓破後流膿水了, 則為濕斂瘡, 由濕熱引起, 可服用消風導赤湯治療或者使用文蛤散。

Advertisiment

奶癬發病時間

奶癬發病的時間差不多在嬰兒出生後的2-3個月, 在一周歲到兩周歲之後, 病情會自然減退。 患兒常會心煩意亂, 夜不能寐, 時間一長, 皮膚很可能有苔癬樣變化, 但好好調理, 也會好轉。

奶蘚是怎麼引起的

體質因素

中醫認為奶癬的發生, 多因懷孕時孕母多食辛辣、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 肝火內動, 遺熱於胎兒, 導致寶寶出生後, 出現奶癬。

遺傳因素

奶癬的發生與遺傳因素也有關, 患兒有過敏體質家族史, 如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 這類寶寶更容易發生奶癬。

食物過敏所致

食物是誘發奶癬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嬰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

Advertisiment
其腸道黏膜保護功能尚不健全, 嬰兒食品中, 如牛奶、雞蛋、魚、肉等均可能引起過敏, 出現奶癬。

消化不良所致

嬰幼兒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 在餵養方面, 如果寶寶營養過高, 添加輔食種類偏多, 餵養過量, 加重腸胃負擔, 致使胃腸功能紊亂, 消化不良, 也可導致奶癬。

皮膚受刺激所致

嬰兒的衣物、日用品等也是引起奶癬的原因, 嬰兒寶寶皮膚角質層比較薄, 毛細血管網豐富, 對各種刺激因素非常敏感。 如嬰兒穿的毛織品、絮有羊毛絨的被子、裝有動物毛絨的枕頭、嬰兒衣物上的染料和母親的有色衣服等, 都可以刺激寶寶皮膚。 出現奶癬。

吸入過敏因數所致

嬰兒呼吸道黏膜保護功能也還不健全, 吸入空氣中的化學性粉塵、氣霧、黴菌孢子、花粉、植物揮發物、塵蟎、動物皮毛碎屑等也可能引起過敏,

Advertisiment
出現奶癬。

注意事項:“奶癬”實在不是癬(真正的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 而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其發生與嬰兒消化能力差, 身體特異反應有關。 一般多發生於出生2~3個月的嬰兒, 其發病率約為3%。 到1~2歲時, 症狀可明顯減輕或消退, 極個別的可持續到成年。

奶癬的症狀

臨床表現

嬰兒的臉部自兩頰起有皮膚損壞, 慢慢會延伸到額頭、眉毛處, 甚至到頭皮, 並反復頻繁地發作。 更嚴重的話, 會蔓延至脖頸處、背後的三角形扁骨, 甚至全身。

類型

(1)滲出型

搔撓後有一定液體流出, 皮膚呈現鮮紅糜爛狀, 感染後, 會有膿包腫大並發熱。 經常發生于肥胖型嬰兒, 從兩頰開始,

Advertisiment
嚴重的會蔓延至整個臉部及全身。

(2)乾燥型

搔撓後沒有液體明顯流出, 皮膚會紅腫, 傷口還會凝結成黑紅色的塊狀物。 經常發生于瘦弱型嬰兒, 發于頭皮、眉間, 嬰兒會因為劇癢而睡不著覺。

(3)脂溢型

有黃色油膩的表皮角質層薄片, 頭頂有黑紅色塊狀物。 經常發生於出生後1-2個月的嬰兒, 從額頭、眉間開始, 蔓延到面頰, 皮膚呈潮紅色, 皺褶處會糜爛。

診斷

(1)經常發生於出生後3個月以下的嬰兒。

(2)經常發於從雙頰開始到額頭的臉部, 也可發於脖頸、肩胛、軀體及手腳。

(3)皮膚損傷常表現為紅斑、丘疹、丘皰疹, 大面積可連成片。 皮膚會糜爛, 搔撓會有液體滲出, 有黃色塊狀物, 也有淺紅斑點, 有少量即將脫落或已脫落的表皮角質層薄片。

Advertisiment

(4)奇癢無比, 嬰兒會搔撓。

奶蘚怎麼治療

去除誘因

寶寶長了奶癬, 治療之前先要去除誘因。

一般說來, 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 特別是牛奶、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其次, 母親吃魚、蝦、蟹、雞等, 也是通過母乳傳給嬰兒, 在吃這些動物性食品後, 應觀察嬰兒的皮膚病是否加重, 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 應該改善。 另外, 觀察孩子是否對衣服、沐浴液、環境等過敏。

家庭護理

1、要給寶寶修剪指甲, 防止寶寶用手去抓撓, 以免惡化。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 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 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 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要忌吃魚、蝦、蟹、雞蛋, 不吃刺激性食物, 如蒜、蔥、辣椒等, 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 加劇寶寶的奶癬。

4、定時合理餵養,避免寶寶過饑或者過飽,以免引起便秘或消化不良而誘發奶癬。

5、正常的輔食添加是從4月開始,而患有奶癬的嬰兒建議最好晚1~2個月再添加。特別是魚、蛋、蝦類食物。

6、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家裡不養寵物,如鳥、貓、狗等。不要在室內吸煙,室內不要放地毯。

飲食治療

對於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可以考慮採用下列食療法,如果寶寶還不能吃,可以媽咪吃,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1、絲瓜湯

取新鮮絲瓜30克,切成小塊放入有水的鍋內,煮熟後讓寶寶喝湯,能滲濕、清熱,對奶癬有滲出型(有流水症狀)效果顯著。

2、綠豆百合湯

綠豆、百合各30克,按平時常用方法煮湯,豆子熟後連渣帶湯一同飲用。減輕奶癬痛癢症狀。

3、泥鰍湯

新鮮泥鰍30克洗淨放入水中煮熟,湯汁加少許鹽飲用,祛濕止癢功效,適用奶癬症狀嚴重者。

4、薏仁荸薺湯

生薏仁15克、荸薺5—6個,洗淨切片加水,白糖少許同煮,早晚分服,嬰兒可單獨喂湯,有咀嚼能力的連同食物同服,祛濕清熱功效。

藥物治療

一旦發現寶寶有奶癬,就應該及時找醫師鑒別診斷,如果寶寶的奶癬沒有繼發感染,一般1~2周可以自愈。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對症用藥,如抗炎、抗過敏、止癢及減少滲出。媽媽們切忌胡亂隨意自行用藥,寶寶的藥物用量及類型都需要嚴格遵醫囑,以免造成不良反應。而一些非處方的軟膏,對嬰兒嬌嫩的肌膚可能作用性過強。

偏方治療

1、鮮馬齒莧300克,加水半臉盆煮沸3分鐘,去渣,用藥水將新毛巾浸透,濕敷患處,日3次,每次40分鐘,有收斂功效。

2、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用香油調勻,敷患處。有清熱,祛濕功效。

3、未感染的濕疹,可以用野菊花,煎成濃汁,輕柔的清洗濕疹處,連用數日,有清熱解毒功效。

4、茶葉末:茶葉末適量,先用茶葉末煎水,趁熱洗嬰兒皮膚紅腫潰爛處,再用茶葉末直接敷於患處,有清熱止癢功效。

奶癬該如何用藥

家庭用藥

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或用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塗硼鋅糊,每天2-3次。

乾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塗可的松膚輕鬆軟膏,每日2-3次。

中藥及偏方

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以香油調塗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滲液少的調稀些,每日搽2次。

黃連30克枯礬15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奶癬吃什麼好

1.飲食一日三餐要規律,寶寶年齡稍大時,應補充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物質,比如胡蘿蔔、番茄、蔬果打成的汁、泥等。

2.為了更好地吸收汲取營養,應避免寶寶吃的過多,清淡為宜,避免攝入過多的鹽分。

3.可加入適量植物油,來獲取不同的脂肪酸和礦物質,動物油應少吃,不然寶寶體內的濕熱會加重,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4.多吃豆芽、冬瓜、木瓜、黃瓜、萵筍、豆類,它們可以幫助清除嬰兒體內的濕熱,少吃魚、海鮮類或雞、牛、羊等發物。

5.如果父母要給嬰兒嘗試新的食物,應從少量開始,先食用一個多星期,如果沒有發生異樣情況,再增加攝入量,一旦發現出現過敏症狀,立即停止。

6.菜泥湯、絲瓜湯、泥鰍湯能有效治療奶癬,緩解病情,父母可以烹飪給寶寶服用。

7.喝牛奶應注意燒煮的時間,為了使牛奶中的蛋白質性質改變和活性喪失,應延長時間,慢慢煮。

奶癬的飲食安排

飲食要定時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時間可稍長些。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給予多種維生素食物,不可吃的過飽如有便秘可給服蜂蜜或調換飲食。如有消化不良,應及時治療。

避免讓寶寶過量進食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及痛和癢感,導致皮膚發生糜爛。

尋找可疑的食物過敏原

如果發現明顯地誘發寶寶長奶癬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媽咪也應避免吃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懷疑是某種食物引起寶寶過敏時,應該高☆禁☆潮避免再給寶寶吃,如對蛋清過敏可以暫且只給吃蛋黃,停掉喂蛋清,也可從少量蛋清開始喂,然後根據寶寶的反應一點一點地增加。煮熟的蛋清和蛋黃之間的薄膜是卵類粘蛋白,極易引起過敏,不要給寶寶吃。

給寶寶添加新食物要從少量開始

從很少的量開始,一點一點逐漸地增加,如果10天左右寶寶沒有出現過敏反應,才可能再增加攝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種的新食物。

適當多攝入植物油

長奶癬的寶寶身體內的必需的脂肪酸含量通常較低,因此媽咪可在餵養中適當多用植物油,同時應少吃動物油,以免使濕熱加重,不利於奶癬的治療。

牛奶煮沸次數要多一些

如果寶寶的奶癬是由於牛奶過敏引起,在煮牛奶時,應該加長煮沸時間和次數,使其中引起過敏的乳白蛋白變性,從而減輕過敏,或用其他代乳品替代,如可以改吃豆奶或寶寶樂等。

奶癬的預防方法

由於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反復發作,一些見效快的藥膏又大都含有激素,長期使用難免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奶癬應重在預防。

1、應避免給寶寶過量餵食,防止消化不良;

2、寶寶是牛奶過敏者且不能由母乳餵養,可把牛奶多煮開幾次,改變其成分結構,減少致敏因素。

3、奶內少加糖,或試用其他代乳食品。

4、某些食物過敏者,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寶寶逐漸適應;

5、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應多吃些蔬菜、水果、豆製品和肉類的食物。

另外,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家長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清潔,房間角落、櫃子底下、床下面這些容易積灰塵的地方尤其應該注意經常打掃。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為寶寶清潔皮膚;為寶寶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內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乾爽,最好在陽光好的時候經常晾曬。避免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玩耍,以免寶寶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原。

加劇寶寶的奶癬。

4、定時合理餵養,避免寶寶過饑或者過飽,以免引起便秘或消化不良而誘發奶癬。

5、正常的輔食添加是從4月開始,而患有奶癬的嬰兒建議最好晚1~2個月再添加。特別是魚、蛋、蝦類食物。

6、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家裡不養寵物,如鳥、貓、狗等。不要在室內吸煙,室內不要放地毯。

飲食治療

對於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可以考慮採用下列食療法,如果寶寶還不能吃,可以媽咪吃,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1、絲瓜湯

取新鮮絲瓜30克,切成小塊放入有水的鍋內,煮熟後讓寶寶喝湯,能滲濕、清熱,對奶癬有滲出型(有流水症狀)效果顯著。

2、綠豆百合湯

綠豆、百合各30克,按平時常用方法煮湯,豆子熟後連渣帶湯一同飲用。減輕奶癬痛癢症狀。

3、泥鰍湯

新鮮泥鰍30克洗淨放入水中煮熟,湯汁加少許鹽飲用,祛濕止癢功效,適用奶癬症狀嚴重者。

4、薏仁荸薺湯

生薏仁15克、荸薺5—6個,洗淨切片加水,白糖少許同煮,早晚分服,嬰兒可單獨喂湯,有咀嚼能力的連同食物同服,祛濕清熱功效。

藥物治療

一旦發現寶寶有奶癬,就應該及時找醫師鑒別診斷,如果寶寶的奶癬沒有繼發感染,一般1~2周可以自愈。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對症用藥,如抗炎、抗過敏、止癢及減少滲出。媽媽們切忌胡亂隨意自行用藥,寶寶的藥物用量及類型都需要嚴格遵醫囑,以免造成不良反應。而一些非處方的軟膏,對嬰兒嬌嫩的肌膚可能作用性過強。

偏方治療

1、鮮馬齒莧300克,加水半臉盆煮沸3分鐘,去渣,用藥水將新毛巾浸透,濕敷患處,日3次,每次40分鐘,有收斂功效。

2、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用香油調勻,敷患處。有清熱,祛濕功效。

3、未感染的濕疹,可以用野菊花,煎成濃汁,輕柔的清洗濕疹處,連用數日,有清熱解毒功效。

4、茶葉末:茶葉末適量,先用茶葉末煎水,趁熱洗嬰兒皮膚紅腫潰爛處,再用茶葉末直接敷於患處,有清熱止癢功效。

奶癬該如何用藥

家庭用藥

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或用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塗硼鋅糊,每天2-3次。

乾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塗可的松膚輕鬆軟膏,每日2-3次。

中藥及偏方

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以香油調塗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滲液少的調稀些,每日搽2次。

黃連30克枯礬15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奶癬吃什麼好

1.飲食一日三餐要規律,寶寶年齡稍大時,應補充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物質,比如胡蘿蔔、番茄、蔬果打成的汁、泥等。

2.為了更好地吸收汲取營養,應避免寶寶吃的過多,清淡為宜,避免攝入過多的鹽分。

3.可加入適量植物油,來獲取不同的脂肪酸和礦物質,動物油應少吃,不然寶寶體內的濕熱會加重,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4.多吃豆芽、冬瓜、木瓜、黃瓜、萵筍、豆類,它們可以幫助清除嬰兒體內的濕熱,少吃魚、海鮮類或雞、牛、羊等發物。

5.如果父母要給嬰兒嘗試新的食物,應從少量開始,先食用一個多星期,如果沒有發生異樣情況,再增加攝入量,一旦發現出現過敏症狀,立即停止。

6.菜泥湯、絲瓜湯、泥鰍湯能有效治療奶癬,緩解病情,父母可以烹飪給寶寶服用。

7.喝牛奶應注意燒煮的時間,為了使牛奶中的蛋白質性質改變和活性喪失,應延長時間,慢慢煮。

奶癬的飲食安排

飲食要定時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時間可稍長些。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給予多種維生素食物,不可吃的過飽如有便秘可給服蜂蜜或調換飲食。如有消化不良,應及時治療。

避免讓寶寶過量進食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及痛和癢感,導致皮膚發生糜爛。

尋找可疑的食物過敏原

如果發現明顯地誘發寶寶長奶癬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媽咪也應避免吃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懷疑是某種食物引起寶寶過敏時,應該高☆禁☆潮避免再給寶寶吃,如對蛋清過敏可以暫且只給吃蛋黃,停掉喂蛋清,也可從少量蛋清開始喂,然後根據寶寶的反應一點一點地增加。煮熟的蛋清和蛋黃之間的薄膜是卵類粘蛋白,極易引起過敏,不要給寶寶吃。

給寶寶添加新食物要從少量開始

從很少的量開始,一點一點逐漸地增加,如果10天左右寶寶沒有出現過敏反應,才可能再增加攝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種的新食物。

適當多攝入植物油

長奶癬的寶寶身體內的必需的脂肪酸含量通常較低,因此媽咪可在餵養中適當多用植物油,同時應少吃動物油,以免使濕熱加重,不利於奶癬的治療。

牛奶煮沸次數要多一些

如果寶寶的奶癬是由於牛奶過敏引起,在煮牛奶時,應該加長煮沸時間和次數,使其中引起過敏的乳白蛋白變性,從而減輕過敏,或用其他代乳品替代,如可以改吃豆奶或寶寶樂等。

奶癬的預防方法

由於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反復發作,一些見效快的藥膏又大都含有激素,長期使用難免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奶癬應重在預防。

1、應避免給寶寶過量餵食,防止消化不良;

2、寶寶是牛奶過敏者且不能由母乳餵養,可把牛奶多煮開幾次,改變其成分結構,減少致敏因素。

3、奶內少加糖,或試用其他代乳食品。

4、某些食物過敏者,可開始吃少量,再慢慢加量,使寶寶逐漸適應;

5、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應多吃些蔬菜、水果、豆製品和肉類的食物。

另外,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家長要注意保持房間的清潔,房間角落、櫃子底下、床下面這些容易積灰塵的地方尤其應該注意經常打掃。不要用刺激性大的沐浴液、香皂為寶寶清潔皮膚;為寶寶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內衣,外衣和被褥要保持乾爽,最好在陽光好的時候經常晾曬。避免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玩耍,以免寶寶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