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奶粉選購誤區 媽媽必須要懂

作為寶寶口糧的奶粉, 絕對是媽媽們經常購買的商品之一, 但捫心自問, 你真的會買嗎?是否聽信了謠傳而不自知呢?這些購買奶粉時經常會犯的錯誤, 總有一條你中招了卻不自知。

1.奶粉味道越香越好

媽媽們購買奶粉, 第一個動作恐怕就是打開包裝聞奶粉的味道了。 有些商家為了讓奶粉增加“乳香味”, 會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精香料, 使奶粉有香味、口感好。

寶寶吃了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後易形成依賴性, 轉用不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後就表現出不愛喝或者不喝, 導致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食、挑食甚至肥胖。

Advertisiment

所以香氣撲鼻的奶粉, 尤其是一段奶粉, 千萬別選給孩子喝。

2.奶粉顏色越黃越好

很多爸媽認為挑選奶粉要挑“看上去有點黃的”, 認為“奶粉越黃, 說明奶的含量越是充足”。 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有些奶粉之所以黃色, 有可能是因為在奶粉中加入了天然的色素, 所以看上去也會比較黃。

好的奶粉應該是白色略帶黃色。

3.一分價錢一分貨, 只買貴的

奶粉選購總是讓家長們迷茫, 有人說進口奶粉好, 有人就說國產奶粉好, 當不知道到底什麼好的時候, 就容易陷入“一分價錢一分貨, 只買貴的”的誤區裡。

其實, 不論是貴的還是便宜的奶粉, 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 很多時候價格和品質不成正比。 “只買對的,

Advertisiment
不買貴的”應該是父母們選購奶粉的原則之一。 父母在給寶寶選購奶粉的時候要仔細閱讀配方成分表, 選擇最適合的奶粉給寶寶吃。

4.經常換奶粉, 寶寶營養更全面

現在市面上有太多的配方粉品牌, 每個品牌都會宣傳各自的特點, 所以家長會覺得, 吃某一種奶粉都無法滿足, 我想給孩子的所有的東西。 其實這是種誤解!

寶寶的腸胃和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完善, 每當換一種奶粉, 寶寶都得重新適應和消化, 這樣很容易引起寶寶嘔吐、拉肚子等情況。

5.。 別人家寶寶吃什麼我就買什麼

養育過程中, 最忌盲目跟風, 雖然我們需要經驗和推薦。

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均不一樣, 喜歡適合的奶粉亦有不同。 也許這個奶粉其它寶寶吃了胃口好、消化好、成長好,

Advertisiment
自己寶寶吃了卻未必見效, 所以, 不可跟風餵養。

為寶寶選擇奶粉,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寶寶食用之後未曾出現肚子不舒服的症狀, 身高體重指標正常;再者, 奶粉成分要接近母乳, 這樣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6.過分迷信海淘產品

因為國產嬰兒奶粉事件不斷,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迷信海淘產品, 通過各種管道購買國外奶粉, 認為這些“外國孩子吃的奶粉”品質有保障。

然而央視曾有一欄目網購19款熱銷奶粉測試, 有8個樣品鐵、錳、碘、硒實測值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 不合格率達42.1%, 長期食用危害寶寶健康, 嚴重的可致寶寶智力低下。

海淘奶粉並非像代購們說的那麼好;倉儲、運輸、分銷中難以規範運作,

Advertisiment
缺少必要的監管和可追溯性。 這些決定了, 海淘奶粉, 我們並不推薦!

給寶寶選購奶粉, 可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要考慮寶寶的身體情況、餵養情況, 還得考慮奶粉市場、奶粉品質等等。

如何判斷配方奶粉是否適合自己的寶寶?

崔玉濤:只要寶寶不拒絕, 食用後沒有不適症狀, 生長發育也很正常, 就說明這種奶粉是適合寶寶的。

如果要買進口奶粉, 還是應該購買通過正規管道進口的產品, 也就是所謂的“原裝進口奶粉”或“國行奶粉”, 這些更靠譜。

寶寶喝奶粉避免三大常見誤區

開水沖調的奶粉難消化。 有的媽媽認為幼小的寶寶抵抗力差, 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經過高溫消毒, 那麼, 奶粉也應該用沸水沖調才對,

Advertisiment
這是不可取的。 把奶粉先倒入奶瓶, 然後將開水沖入, 會讓奶粉結塊, 無法充分溶解, 寶寶既難以消化, 水溫過高會破壞維生素C族、B族, 使寶寶營養不足。 在奶粉外包裝的“飲用方法”一欄裡, 生產廠商都會標上“用溫開水沖服”的字樣。

沖調過濃的奶粉易上火。 個別媽媽放奶粉的數量很隨意, 沖調用水量也或多或少, 不講究調配濃度。 這樣反而會增加嬰兒的腸道負擔和腎臟負擔, 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引起便秘、上火。 嬰幼兒的適應能力較弱, 又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應該參照奶粉外包裝上印的參考資料調配比較合適, 沖一次就能吃完的量。 當然, 不同月齡寶寶之間是有個性差異的, 還應當根據自家寶寶的特點作適當調整。

更換奶粉要逐漸過渡。寶寶的腸胃機能較弱,而且對原來吃的奶粉會有依賴性,所以更換奶粉要先將兩種奶粉沖調在一起,剛開始可以原品牌多一些,新品牌少一些,逐步增加新品牌的奶粉量至完全代替舊。

更換奶粉要逐漸過渡。寶寶的腸胃機能較弱,而且對原來吃的奶粉會有依賴性,所以更換奶粉要先將兩種奶粉沖調在一起,剛開始可以原品牌多一些,新品牌少一些,逐步增加新品牌的奶粉量至完全代替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