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常見疾病的治療與護理

嬰兒常見疾病的治療與護理

臍疝的治療與護理

病症:不少寶寶在哭鬧時, 臍部就明顯突出, 這是由於寶寶的腹壁肌肉還沒有很好地發育, 臍環沒有完全閉鎖, 如增加腹壓, 腸管就會從臍環突出, 而形成臍疝。

處理方法:過去曾有人用銅板或硬布貼在肚臍上, 然後加壓包紮或用寬膠布粘貼, 這樣做是很不科學的。 寶寶的皮膚很嬌嫩, 長期摩擦易潰爛感染, 膠布易使皮膚過敏, 另外包紮過緊還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 如果寶寶患有臍疝, 應注意儘量減少他腹壓增加的機會, 如不要讓寶寶無休止地大哭大鬧;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時治療;調整好寶寶的飲食,

Advertisiment
不要發生腹脹或便秘。 隨著寶寶的長大, 腹壁肌肉的發育堅固, 臍環閉鎖, 臍疝多於1歲以內便完全自愈, 無需手術治療。 但如果臍疝愈來愈大, 臍環直徑超過2釐米, 甚至發生腸管嵌頓, 應及時到小兒外科就診。

“氣蛋”的治療與護理

病症:“氣蛋”即腹股溝斜疝, 由於新生兒的腹股溝管尚未發育完善而致。 它與體位、腹壓很有關係, 當寶寶哭鬧腹壓增加或直立時, 部分腸管通過此孔隙進入陰囊, 這時, 會發現男嬰的陰囊會明顯增大, 柔軟呈囊性☆禁☆感, 用手指輕壓腫物可以使它還納腹腔, 還可以聽到氣過水聲。 當安靜或平臥時, 腫物會縮小, 甚至消失。 由於右側腹股溝管閉鎖較左側為遲,

Advertisiment
右側腹股溝斜疝多見。

處理方法:平時防治氣蛋, 我們可以儘量減少寶寶過度增加腹壓的機會, 如使勁哭鬧、咳嗽, 發生便秘等。 “氣蛋”有的是可以自行恢復的, 因為隨著寶寶的腹壁肌肉漸漸地發育堅固, 有的寶寶的腹股溝管到出生後6個月才閉鎖, 所以“氣蛋”在6個月以內還是有可能自愈的。 如果在6個月以後, “氣蛋”仍然存在, 或是有增大的趨勢, 應去小兒外科就診, 以便決定手術的最佳時機。 尤其是出現腸管嵌頓時, 應馬上手術以防腸壞死。

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與護理

病症: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在整個嬰幼兒期是常見病, 因為寶寶咽鼓管本身又直又短, 管徑較粗, 位置也較低, 所以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

Advertisiment
細菌易由咽部進入中耳腔內, 造成化膿性中耳炎。 也有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分娩時的羊水、陰☆禁☆道分泌物、哺喂的乳汁、洗澡時髒水浸入中耳, 引起炎症。 一旦發生中耳炎, 寶寶會很痛苦, 會出現哭鬧不安、拒絕哺喂的現象, 有的還會出現全身症狀, 如發熱、嘔吐、腹瀉等, 直到鼓膜穿孔時, 膿從耳內流出來後父母才發現。

處理方法:本病主要在於預防, 餵奶時應將寶寶的頭豎直, 不要讓乳汁流入耳中。 洗澡時要用手指將耳廓壓蓋耳道, 勿將洗澡水流入耳中。 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寶寶鼻塞不通, 應先滴藥使其暢通, 再哺乳。 本病的預後, 即聽力的恢復與該病診治的早晚有很大關係, 發現越早, 治療越早, 對聽力的影響也就越小,

Advertisiment
而且一次治療要徹底, 以防日後復發。 治療應儘早使用抗生素, 首選青黴素, 如過敏可用紅黴素。 注意外耳道的清洗, 可用3%雙氧水洗、1%新黴素滴耳等。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病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是一種新生兒內分泌障礙中的常見疾病。 該病的發病原因為:甲狀腺體發育不全, 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媽媽患甲狀腺機能亢進, 孕期用抗甲狀腺素製劑或用放射碘治療者等等, 都可抑制胎兒甲狀腺素產生, 也可致甲狀腺功能低下。 因為胎兒的生長不完全依賴甲狀腺素, 所以大多數寶寶出生時可為正常新生兒。 出生後由於甲低, 常會有這樣的體征表現:即體溫低、不愛動、嗜睡、食欲不好、哭聲小或嘶啞、皮膚乾而粗糙、發涼、少汗、前囟門大、心率慢,

Advertisiment
出現便秘、臍疝、生理性黃疸時間延長等。

處理方法:該病發生比較隱性, 它直接影響寶寶腦組織及骨骼發育, 導致智力低下及身材矮小, 即呆小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使寶寶生長發育正常。 因此, 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已開展了此病的篩查工作, 在出生後72小時取足跟血, 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中TSH濃度, 如高於20微單位/毫升即確診。 篩查有問題的嬰兒家長會接到保健網的通知, 並接受治療指導。 治療採用甲狀腺素作為替代療法, 可予甲狀腺素片劑, 應用方法多為從小劑量開始, 逐漸加至維持正常發育的劑量。 治療必須在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專人指導下進行, 以免發生意外。 一般在出生後1個月內確診並接受治療者, 約80%的寶寶智商在90分以上;3個月以內確診並接受治療者,智商達90分的則不到半數。

約80%的寶寶智商在90分以上;3個月以內確診並接受治療者,智商達90分的則不到半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