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 和胎盤相連的臍帶被結紮、切斷, 臍帶的殘端最後乾燥脫落, 在嬰兒腹部中間留下小凹陷的肚臍。 肚臍雖小, 但如果護理不當, 還會出現一些疾病。 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臍炎最常見。 起初僅見臍部與周圍組織發紅腫脹, 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 有臭味。 如不及時治療, 可引起腹壁蜂窩組織炎, 形成膿腫、壞死, 細菌可沿尚未閉合的臍血管侵入血循環, 造成敗血症。
因此, 在臍帶結紮後, 一定要保持臍部的清潔衛生乾燥, 用雙氧水或75%酒精清洗臍部後, 塗1%~2%紫藥水, 再用消毒紗布包紮。 (2)臍肉牙腫是臍炎長期未治癒的結果,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如何防治新生兒臍炎
嬰兒臍部紅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 肚臍傷口遲遲不能癒合。 嬰兒體溫升高, 哭鬧, 食乳少, 體重不增。 因此, 在臍帶結紮後要做好臍帶護理, 一定要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 經常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尿布要放置在臍的下方;臍帶未脫落前洗澡水要用煮沸後的溫水,
Advertisiment
小兒因肚臍未完全閉合, 腹內腸管自肚臍疝出至皮下而形成臍疝。 本病在小嬰兒中很多見。 檢查時可見臍部有一腫物, 直徑一般2至3釐米, 若用手輕壓可使腸管回納入腹腔。 大多數臍疝不需任何治療可以自愈。
臍疝的簡易治療
若2歲以上幼兒仍見有臍疝, 直徑超過2釐米者, 應去醫院手術修補。 如無手術條件, 可試用粘貼法:用2條4釐米寬膠布, 其中一條開一橫行小孔, 將另一膠布一端剪窄, 使其能正好穿過小孔。 用75%醫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後, 將膠布粘牢固定, 使臍部下陷, 兩側缺損緣相接觸。 注意局部清潔, 一周後更換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