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心理發育需要環境刺激

在南美州的一所孤兒院, 一些嬰兒出生三個月就被他們的母親遺棄了。 這些嬰兒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受到適當的照顧, 食物、衛生和醫療等方面都很好, 但是, 結果他們在社會行為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陷, 其原因主要是母愛被剝奪, 另外也與缺乏與外界進行社會交往有關。

美國布魯納教授曾做了一項有限的人類嬰兒隔離實驗。 他將一批嬰兒分為兩組, 一組放在排除了一切外來刺激的房間裡, 另一組放在有良好外界刺激的房間裡。 幾個月後, 布魯納教授對他們的智力作了調查。 他拿著一個發光物體在嬰兒眼前晃動,

Advertisiment
觀察嬰兒什麼時候有產生觸摸這個物體的念頭, 以此來評價嬰兒智力發育程度。 結果, 兩組嬰兒產生觸摸物體的念頭的時間竟相差三個月, 也就是說, 在沒有刺激的刺激的房間裡發育成長的嬰兒智力落後三個月。

上述實驗和觀察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說明了發展中的有機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環境刺激, 而多樣化的社會經驗最能提供這類刺激。

許多母親希望把自己剛生下的嬰兒放在一個有著潔白的天花板、潔白的牆壁、能夠隔絕一切外來聲音的寧靜的居住環境中, 並設法排除其它一切外界"干擾", 唯恐嬌嫩的嬰兒受到驚嚇。 顯然, 這種培養"溫室裡的花朵"的想法是錯誤的, 完全沒有刺激的環境對嬰兒的發育成長來說,

Advertisiment
只有害處而無任何益處。

四歲之前的智力發育速度相當於四~十七歲的發育速度, 而嬰兒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 心理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它需要經常不斷的環境刺激來促進。 在嬰兒期因缺乏良性環境刺激、缺乏社會交往造成的也是難以彌補的, 往往造成終生的心理變態、智力落後、社會適應不良, 缺乏自衛能力。 曾有這樣一件事, 一對年輕夫婦在生下第一個孩子時, 只有一間狹小的房子, 全家擁擠在一起。 不論母親做什麼這個嬰兒都可以看到或者聽到, 父母親經常和嬰兒逗笑、說話。 結果這個嬰兒七八個月就會說話了, 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 不久, 他們搬進一套三居室的住宅,

Advertisiment
並生下了第二個孩子。 由於房間多了, 他們就讓生後不久的嬰兒住在一間安靜的房間裡, 母親平時也很少與這個嬰兒逗笑、說話。 結果第二個孩子到一歲還幾乎什麼話不會說, 以後也寡言少語, 遠不如第一個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 年輕的親們, 從第二個孩子的不幸中你們得到什麼啟發呢?

許多兒童心理學家發現, 孩子的能力通常隨嬰兒期受到的環境刺激的多少和種類的不同而異。 今天, 人們在研究哪些刺激能夠最有效地促進嬰兒心理發育。 心理學家懷特

說:"在促進嬰兒早期發育方面, 最有效的做法是創造良好的環境。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