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心臟有雜音

為了確保嬰兒身體健康, 在剛出生時都會做身體檢查, 包括心臟超音波。 很多家長反映在做完檢查後, 醫生會告知嬰兒心臟有雜音, 但並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是功能性雜音。 那到底嬰兒心臟有雜音是不是心臟病的表現呢?到底嚴重不嚴重呢?

我們先來瞭解下醫學上心雜音的分類。 心雜音可分為功能性雜音和病理性雜音。 功能性雜音人群的心電圖和胸片均正常, 平日活動也與常人一樣, 沒有心臟病症狀表現。 只有做檢查時才能聽到, 不需要治療;病理性雜音人群是心臟因病變而產生雜音,

Advertisiment
嬰兒出現病理性雜音即是先天性心臟病, 需要治療的。 嬰兒心臟有雜音是常見的, 要確診是不是心臟病的表現, 就要通過檢查判斷是哪種性質的心雜音。 檢查的方法有:

嬰兒心臟有雜音檢查方法1、 心臟超音波檢查, 是現在給嬰兒檢查心臟常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超音波檢查血流方向及速度, 心臟的結構, 是診斷、追蹤病況和協助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工具。

嬰兒心臟有雜音檢查方法2、 心電圖, 是記錄心臟電流活動, 顯示心房及心室的肥大程度、心臟跳動規律的快慢等。 一般在病人發病時檢查校準。

嬰兒心臟有雜音檢查方法3、 X光檢查, 通過它可以看見肺部血管的狀態及心臟形狀、大小。

嬰兒心臟有雜音檢查方法4、 心導管檢查,

Advertisiment
這個用於檢查複雜病例, 不常用。

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有很多種, 基本是由於胎兒心臟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不正常所導致的。 而產生胚胎發育不正常的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環境因素是指外界環境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比如女性在孕期酗酒、因患病而服用某些藥物或接受X光檢查等等一系列原因, 都會引發先天性心臟病;遺傳因素是指有家族病史的家庭。 如果家中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那麼嬰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幾率要高於正常兒童。

新生兒心臟有雜音是很普遍的現象, 只要明確新生兒心臟雜音的種類, 根據醫生的診斷結果和意見進行治療, 家長即可放心。 如果確診孩子為病理性雜音, 家長遵醫囑,

Advertisiment
攜帶孩子進一步確診, 配合醫生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