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打疫苗後出現發燒正常嗎?學會護理方法別驚慌!

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怎麼回事

我們先來看看寶寶在打了預防針後發燒是怎麼回事。 寶寶在打預防針後發燒是注射疫苗後引起的不良反應, 簡言之就是接種反應, 這是正常的現象。 因為疫苗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降低了活性的病毒, 在接種後必然會引起一定的副作用, 不過家長其實不用著急,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的不良症狀, 就不用給寶寶吃藥。

醫生建議, 如果打預防針後並非是長時間發燒, 最好是採用物理方法退燒, 只有體溫超過39度之後才需要用退燒藥。 另外醫生特別強調, 寶寶發燒可能還會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各種併發症,

Advertisiment
此時建議家長不要用消炎藥, 因為如果用了消炎藥, 那麼注射的疫苗就不起作用了。

疫苗植入人體後, 身體敏感的人可能反應會比較大。 不僅僅是發燒, 有的寶寶在接種後往往還會出現

常見反應有:發熱、噁心、嘔吐、精神不振、腹瀉等。

局部反應有:紅腫、硬結、瘙癢、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膿瘡, 甚至潰瘍。

如果寶寶接種疫苗後發燒, 應該怎麼處理呢?

1、如果體溫在38.0℃以下, 可以先在家裡進行護理, 讓寶寶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吃一點清淡的飲食。

2、讓寶寶注意休息, 一般兩天以後會自然消退;

3、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8.0℃以上或者全身反應在3-4天以上, 就應該儘快送去醫院治療。

如果接種後局部出現硬結, 一般硬結過一段時間會自行吸收,

Advertisiment
但是媽媽還是需要做以下護理:

1、每天堅持給寶寶用熱毛巾做熱敷;

2、如果注射部位有紅腫的情況, 可給予冰敷。 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冰敷的時候要用毛巾包好冰塊, 不能直接用冰塊直接接觸寶寶的皮膚, 以免凍傷。

兒科專家崔玉濤說, 疫苗後發熱屬於可接受的疫苗反應。 如果體溫超過38.5度, 可以服用退熱藥物。 此間多給孩子飲水或液體。 如果同時輕微的呼吸道症狀, 可以不用藥物, 等待自行痊癒。 如果出現胃腸反應, 比如便秘, 應該使用開塞露, 並輔以纖維素製劑——乳果糖的治療。 出牙過程也會伴有發熱, 不需特別服藥的皮膚, 以免凍傷。

建議:

輕易的不要給寶寶輸液。 醫生說了, 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

Advertisiment
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 關鍵是要用對藥, 而不是用重藥。

疫苗作為一種“異物”被注入體內, 身體敏感的寶寶反應比較大。 專家建議, 孩子注射疫苗發燒後, 要讓孩子多喝水, 適當增減衣物。 由於小孩子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差, 媽媽可以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 酒精兌一倍水, 然後擦拭寶寶的腋下、頸部、四肢及大腿根部, 以促使皮膚散熱。 如果寶寶持續高燒39度以上, 必須立即入院就診, 查清發熱原因。

寶寶打疫苗後發燒一般1-2天不良反應就會消失, 不需要特殊處理。 但持續發燒2天以上, 並且物理方法無法降溫, 溫度仍超過38.5℃並有上升趨勢, 那麼就要立即就醫治療。

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Advertisiment

1、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2、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3、持續發燒39℃左右, 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4、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 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5、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6、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7、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8、牙床發紅、唾液多——口腔炎

9、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10、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11、尿的次數多、血尿——尿道感染

12、發燒的同時, 抽風——熱性抽筋

總結

寶寶出生後就面臨諸多疾病威脅, 接種疫苗, 可幫助建立免疫屏障。 家長可按需參考疫苗接種時間表給寶寶接種。 通常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是輕微的、一過性的, 可以自愈的;所以暫不採取醫學處理並觀察3天是最好的應對措施。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