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斜頸

嬰兒斜頸是什麼

在這裡, 小編要問各位寶媽一個問題——“嬰兒斜頸是什麼?”有多少爸爸媽媽是瞭解的呢?現在, 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新生兒斜頸指的是1歲之內的嬰兒發生脖子歪斜的現象, 斜頸也俗稱“歪脖子”, 是小寶寶頗為常見的外科疾病, 此症通常發生在幼兒。 新生兒斜頸雖然是新生兒常見的頭頸部問題, 但在接受治療後, 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得到很好的矯正。 一般來說, 嬰兒斜頸的寶寶有四種症狀。 其一, 寶寶的頭傾向一側, 下巴朝對側肩膀。 在平躺時, 小寶寶傾向睡同一側, 而在坐姿時, 頭就會固定轉向一邊。

Advertisiment
其二, 寶寶的頸部出現硬塊, 大小約1~3公分, 就好像是頸部長了一個瘤。 其三, 大多數有斜頸的寶寶的臉部都會出現左右大小不對稱的現象。 最後一個, 就是寶寶的頸部活動會受到限制。 寶寶的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吸引寶寶左右看, 如果發現寶寶頭頸部轉動有困難就要多加注意或者到醫院確診一下。

新生兒斜頸的發生率根據的調查現象, 大多在0.3%~1.9%之間。 其中絕大部分的新生兒斜頸都被發現在出生後3個月內, 而在這些嬰兒當中, 約有1/5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

嬰兒斜頸的原因

嬰兒斜頸是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常見疾病, 但是一般來說嬰兒斜頸都是能及時糾正的。 那造成嬰兒斜頸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種,

Advertisiment
姿態性擠壓。 大部分的新生兒斜頸發現於出生後3個月內, 其中約有1/5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 胎兒在子宮內的最後兩三個月時, 因為姿態性擠壓造成了暫時性的斜頸外觀。 這些嬰兒除了脖子歪斜以外, 並沒有明顯的頸部活動受限或是固定性變形的狀況。 這樣的嬰兒在出生後隨著自主性肌肉的發展, 到兩三個月大時已經可以自主地控制頭頸部的肌肉, 也不會再有斜頸現象的產生。

第二, 肌源性斜頸。 這是最常見的斜頸類型, 約占了90%以上。 主要是因為頸部的一條肌肉“胸鎖乳突肌”攣縮所造成的頸部歪斜。 若是右側的攣縮, 則嬰兒的頭部會傾向右側, 而下巴則斜向左側。

第三, 骨源性斜頸。 這是較少見的類型, 約占所有斜頸嬰兒的2%,

Advertisiment
指的是因為骨骼的畸形所產生的斜頸, 大部分是頭顱底部與第一及第二頸椎有問題所造成的。 有一些是骨骼發育上的畸形, 有一些則是合併關節原發性的變形或不穩定, 這都會造成頸部歪斜、頸部活動不良。 這類的斜頸有時會合併有腦幹或頸部脊椎神經受損的情形。

嬰兒斜頸糾正方法

瞭解嬰兒斜頸的寶媽都知道, 只要及時發現嬰兒斜頸是能夠被糾正的。 那麼, 嬰兒斜頸糾正方法有哪些?

首先, 寶媽們要到醫院做病因的診斷, 不能自己妄下定論。 因為雖然胸鎖乳突肌的攣縮是造成斜頸最常見的原因, 但是仍有很多其他原因會引起斜頸。 尤其要注意的是, 常常這些比較罕見的病因隱藏著更大的危機。

Advertisiment
如果是肌源性斜頸, 一開始通常是複健治療, 利用拉筋的方式, 讓頭部往健康的那一邊傾斜, 逐漸拉開攣縮的胸鎖乳突肌。 寶寶的生活環境也要做一些調整, 來誘導寶寶自動自發地轉動頸部。 例如, 可以把寶寶的玩具放在他的右上方, 當寶寶想要看玩具時, 他就必須用力把頭會傾向左側而下巴斜向右側, 這樣也可以達到拉筋的效果。 如果寶寶是骨源性斜頸, 一般根據骨骼關節變形的程度來決定是否可以接受複健治療。 有些頸部脊椎不穩定的嬰兒, 若貿然接受複健拉筋治療, 容易造成頸部神經受損。 若是神經源性斜頸或是感染造成的斜頸, 可以先用藥物治療, 若效果不佳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此外, 對於極少數經過物理治療仍沒有好轉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外科醫生會考慮通過外科手術來將頸部較短一側的、緊繃的胸鎖乳突肌適當切開, 以達到肌肉伸張的目的。

嬰兒斜頸的最佳治療期

雖說嬰兒斜頸一般來說是很容易糾正的, 但是也要在最佳的時期治療才能及時的糾正, 要不然對寶寶的未來也會造成困擾。 那麼, 嬰兒斜頸的最佳治療期是什麼時候呢?

小兒斜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兒頭頸部先天性疾病, 如果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治療, 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癒。 嬰兒斜頸常常分為肌源性斜頸和骨原性斜頸。 肌肉性斜頸的治療是有時間性, 所以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因為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 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長變化, 如果這種偏斜的情況如果持續3~4周以上,就可導致面部發育不平衡。

二個月大的小患者可利用按摩患側,以及頭部的伸展運動等保守療法通常都可得到很好的結果,通常在一歲以內,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治癒率。而須治療的期間,因開始治療的年齡及肌肉短縮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如果寶寶大於一歲,患側頸部旋轉度少於健側三十度,並且兩側臉型有大小不對稱,複健運動治療就難以奏效,可能就要通過手術才可得到好的結果。可見,父母及早的發現可能讓寶寶避免手術,而且年齡越小的寶寶痊癒的幾率就越高。而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加不能遲疑,讓他及早接受開刀治療。一般來說,手術最好在五歲以前,這樣才能使臉部的不對稱得到比較好的再塑與回復。

如果這種偏斜的情況如果持續3~4周以上,就可導致面部發育不平衡。

二個月大的小患者可利用按摩患側,以及頭部的伸展運動等保守療法通常都可得到很好的結果,通常在一歲以內,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治癒率。而須治療的期間,因開始治療的年齡及肌肉短縮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如果寶寶大於一歲,患側頸部旋轉度少於健側三十度,並且兩側臉型有大小不對稱,複健運動治療就難以奏效,可能就要通過手術才可得到好的結果。可見,父母及早的發現可能讓寶寶避免手術,而且年齡越小的寶寶痊癒的幾率就越高。而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加不能遲疑,讓他及早接受開刀治療。一般來說,手術最好在五歲以前,這樣才能使臉部的不對稱得到比較好的再塑與回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