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嬰兒期的年齡範圍是0―3歲。 這個時期的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都非常迅速, 是人生發展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

第一, 嬰兒期的動作發展在嬰兒發展的過程中, 動作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動作本身並不是心理, 但是動作的發展在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嬰兒動作的發展始於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和繼而發展起來的條件反射活動。 嬰兒動作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 動作發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式化制約, 也受環境的影響。

從動作上看, 嬰兒動作的發展始於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 受生物成熟的程式化制約,

Advertisiment
也受環境的影響, 沒有動作, 嬰兒心理就無從發展。 所以, 從嬰兒動作對心理發展的意義看, 嬰兒動作發展是心理發展的源泉或前提, 是心理發展的外部表現, 促進了空間的認知的發展, 促進了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嬰兒動作發展受生物預置程式化的制約, 遵循一定的規律。 首先是整體動作向分化動作發展, 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 以後才逐步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 其次是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展, 兒童約從出生後第三個月起, 一種不隨意的手的動作就開始了。 另外, 嬰兒動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表現在:

● 頭尾原則:從上到下, 即從頭部開始向腳部發展。

● 近遠原則:從中心到外周,

Advertisiment
即從身體的中軸部位向周邊部位轉移。

● 大小原則:粗細指向, 即從粗的動作向精細的活動發展, 從大肌肉動作向小肌肉動作發展。

從嬰兒主要動作上看, 遵循共同的順序和大體一致的時間表, 主要動作是手的抓握動作和獨立行走。 手的抓握動作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隨意性, 發展的重點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協調。 孩子會主動探索和認識周圍事物, 並開始操作工具, 使動作具有間接性。 當動覺、觸覺、視覺等多種感覺進行協調活動時, 也為知覺發展奠定基礎。 而獨立行走是嬰兒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使活動從被動轉為主動, 擴大了認知範圍, 增加了與周圍人的交往機會。

嬰兒動作的發展好與不好, 在某種程度上對促進或延緩其心理發展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Advertisiment
因此應注意從早期開始對嬰兒進行動作訓練。 需要注意的是, 成熟是訓練的前提條件, 訓練對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第二, 嬰兒期的認知發展在感知覺發展方面, 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 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過程, 是嬰兒認識的開端。 他們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資訊並以此適應周圍環境。 嬰兒感知覺的發展不是被動的過程, 而是主動的、有選擇性的心理過程。 研究發現, 新生兒、嬰兒具有了不起的反映外界刺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視覺上, 出生後3周嬰兒的視線開始集中到物體上, 理想的視焦點是距眼睛約26釐米處。 出生12―48小時的新生兒中有3/4可以進行視覺追蹤,

Advertisiment
24―96小時就能察覺移動的光, 15天就具有顏色辨別能力, 3―4個月的嬰兒顏色辨別能力基本上趨近成熟水準。 總之, 嬰兒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後, 視覺手段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

在聽覺上, 出生第一天嬰兒已有聽覺反應, 能區別不同的音高。 同時, 對人的語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 對母親的聲音尤為偏愛。 2-6個月的嬰兒能夠辨別音樂的旋律和曲調, 6個月左右會出現表達愉快的身體動作, 一歲左右已能伴隨音樂節拍的身體動作。 另外, 初生嬰兒就有聽覺定位能力, 能將頭轉向聲源。 當聲音和視覺刺激來源於不同方向時, 嬰兒多傾向于注視聲音來源的方向。

在味覺、嗅覺和膚覺上, 新生兒能以面部表情和身體活動等方式對甜、酸、苦、鹹4種基本味道做出反應。

Advertisiment
嗅覺功能在出生24小時就有表現, 並能形成嗅覺的習慣化和嗅覺適應。 出生一周能夠辨別不同氣味, 且表現出對母體氣味的偏愛。 新生兒剛一出生就有溫覺反應, 早期就有痛覺反應, 但比較微弱和遲鈍。

在空間知覺上, 3個月的嬰兒已有分辨簡單形狀的能力, 偏愛一定程度的複雜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圖形, 不喜歡沒有圖案的模式。 6個月的嬰兒就已經具有深度知覺。 而方位知覺上, 3歲能辨別上下, 4歲能辨別前後, 5歲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 7―8歲能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 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 也是干預和訓練的最寶貴時期。

在記憶上, 出生到2-3個月嬰兒建立起的記憶可保持30天之久, 3―6個月嬰兒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保持數天或數周,6―12個月嬰兒出現“認生”現象。12個月以後嬰兒的記憶,符號表像的出現使得嬰兒詞語邏輯記憶能力的產生,標誌著嬰兒表像記憶和再現能力的初步成熟。

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思維已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徵是把上一階段中獲得的感知運動圖式內化為表像系統,具有了符號功能,開始能夠運用語言或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的事物,但還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體表現為:

● 泛靈論,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 自我中心,認為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 思維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

● 未掌握守恆。掌握守恆是指不論事物的形態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這一階段的認知活動處於表像思維水準。

在言語上,兒童言語的發展要經歷漫長的過程。0-4個月能簡單發音,4-9個月可以發多音節音,9-12個月萌芽學話,可發有意義語音。到3歲,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詞彙上,嬰兒1-1.5歲獲得第一批詞彙,詞彙量約50左右,到3歲能達到1000左右。句法上,2歲左右是獲得母語的基本語法的關鍵時期。1-1.5歲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單詞句、雙詞句、電報句。1.5-2歲能完整簡單句和一定程度的複雜句,3歲基本上使用完整句。

第三,嬰兒期的社會性發展嬰兒從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的一開始就從生物個體向社會個體發展,即社會化的歷程。嬰兒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會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社會行為技能,以適應社會生活,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的發展過程。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過程。

在情緒上,嬰兒天生具有情緒反應的能力,是遺傳本能。嬰兒出生1-2天就有自發性微笑,屬於反射性的。5周-4個月出現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4個月以後出現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而嬰兒的哭,自出生就有,最初的哭多屬於生理反射性,進而是應答性的哭,再進一步是從經驗中學到的操作性哭泣,是社會性的哭。

在恐懼情緒上,嬰兒的恐懼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體驗會引起兒童的緊張感,造成逃避和退縮。經常有恐懼情緒,可導致兒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徵。嬰兒的恐懼可分為:本能的恐懼,是反射性的反應,多半由於大的聲響、疼痛等因素引起。另外是與知覺和經驗相聯繫的恐懼,如被開水燙過。6-8個月嬰兒還會出現怕生現象。最後是由想像引起的預測性恐懼,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在氣質上,按適應性、生活節律、情緒狀態、趨避性等的表現,可將嬰兒氣質類型分為四種:

● 容易型,占40%,孩子行為比較有規律性,容易感到舒適,有安全感,容易適應,一般會對新的刺激產生積極的反應。此型嬰兒對各種各樣的教養方式都容易適應。

● 困難型,占10%,孩子生活不規律,屬於情緒型的,對新經驗往往有強烈的反應,安全感較差。父母會感覺疲憊,沮喪。此型嬰兒,需要父母具有特別的熱情、耐心和愛心,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煩躁,採取適合其特點的、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使這些孩子健康地適應社會● 遲緩型,占15%,孩子總是緩慢地適應新情境,開始時有點“害羞”和冷淡,但一旦活躍起來,就會適應得很好。此型嬰兒,要讓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點去適應環境。家長不要給他們施加壓力,多鼓勵他們去嘗試新經驗。

● 混合型,占35%,以上特徵都略有。

在人格上,艾裡克森認為,人格發展是自我逐漸形成、二維性的發展的過程,也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統一的,人格發展是連續一生的發展進程。按照艾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0-3歲的孩子處於嬰兒前期和嬰兒後期的一部分。

● 嬰兒前期:0-2歲,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希望品質。

● 嬰兒後期:2-4歲,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意志品質。

在社會性依戀上,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可分為三個階段:

● 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0 -3個月,對一切人都不加區別地反應。

● 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對母親有偏愛,對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反應。

● 特殊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3歲,對母親產生特別的依戀,形成了專門的對母親的情感聯結。

在嬰兒依戀的類型上,分為:

● 安全型依戀:占65%-70%,母親在就有安全感,對外界積極反應,是積極依戀。

● 回避型依戀:占20%,缺乏依戀,與母親未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聯結,屬消極的不安全型依戀。

● 反抗型依戀:占10%-15%,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愛☆禁☆撫,亦稱矛盾型依戀。這類嬰兒沒有建立起依戀安全感,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屬消極的不安全型依戀。

在自我意識的發展上,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嬰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標誌。按主體我和客體我的區分,把嬰兒自我意識發展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主體我的發展,第二階段是客體我的發展。

● 8個月之前,嬰兒的主體我認知尚未發生;● 9-12個月,嬰兒產生了初步的主體我,能將自己作為活動的主體來認識;● 12-15個月,主體我得以明確的發展,這時嬰兒已能將自己與他人分開。

客體我的發展(15-24個月):

● 15-18個月,嬰兒開始能把自己作為客體來認知,表現為可利用外表特徵來認識自己;● 18―24個月,具有明確的客體我的認知,具有了用適當人稱代詞(如我,你)稱呼自己和他人。這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

在道德發展上,這個時期兒童尚不能進行道德判斷,他們直接接受行為的結果,屬於道德判斷之前的階段。也就是說,對成人或規則採取服從的態度。

在遊戲上,1歲以內的嬰兒遊戲是成人-嬰兒遊戲,由成人發起的主動遊戲;2歲嬰兒的遊戲是實物遊戲,從簡單擺弄實物到以實物的功用做遊戲;嬰兒末期以模仿性☆禁☆遊☆禁☆戲為多。

第四,嬰兒期的心理衛生嬰兒期作為人生的最初階段,如果撫養不當,就會帶來各種心理問題。需要注意的是:

● 保證嬰兒充足的營養和睡眠,嬰兒出生後,母乳為最適合的營養品;● 關注嬰兒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嬰依戀,母親的教養行為可以從反應性、情緒性和社會性刺激三個方面來衡量;● 針對不同類型的氣質特點,積極對待嬰兒;● 促進嬰兒的認知活動,為嬰兒提供豐富多彩的適宜刺激、足夠的活動空間。

3―6個月嬰兒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保持數天或數周,6―12個月嬰兒出現“認生”現象。12個月以後嬰兒的記憶,符號表像的出現使得嬰兒詞語邏輯記憶能力的產生,標誌著嬰兒表像記憶和再現能力的初步成熟。

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思維已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徵是把上一階段中獲得的感知運動圖式內化為表像系統,具有了符號功能,開始能夠運用語言或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的事物,但還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體表現為:

● 泛靈論,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 自我中心,認為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 思維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

● 未掌握守恆。掌握守恆是指不論事物的形態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這一階段的認知活動處於表像思維水準。

在言語上,兒童言語的發展要經歷漫長的過程。0-4個月能簡單發音,4-9個月可以發多音節音,9-12個月萌芽學話,可發有意義語音。到3歲,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詞彙上,嬰兒1-1.5歲獲得第一批詞彙,詞彙量約50左右,到3歲能達到1000左右。句法上,2歲左右是獲得母語的基本語法的關鍵時期。1-1.5歲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單詞句、雙詞句、電報句。1.5-2歲能完整簡單句和一定程度的複雜句,3歲基本上使用完整句。

第三,嬰兒期的社會性發展嬰兒從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的一開始就從生物個體向社會個體發展,即社會化的歷程。嬰兒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會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社會行為技能,以適應社會生活,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的發展過程。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過程。

在情緒上,嬰兒天生具有情緒反應的能力,是遺傳本能。嬰兒出生1-2天就有自發性微笑,屬於反射性的。5周-4個月出現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4個月以後出現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而嬰兒的哭,自出生就有,最初的哭多屬於生理反射性,進而是應答性的哭,再進一步是從經驗中學到的操作性哭泣,是社會性的哭。

在恐懼情緒上,嬰兒的恐懼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體驗會引起兒童的緊張感,造成逃避和退縮。經常有恐懼情緒,可導致兒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徵。嬰兒的恐懼可分為:本能的恐懼,是反射性的反應,多半由於大的聲響、疼痛等因素引起。另外是與知覺和經驗相聯繫的恐懼,如被開水燙過。6-8個月嬰兒還會出現怕生現象。最後是由想像引起的預測性恐懼,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在氣質上,按適應性、生活節律、情緒狀態、趨避性等的表現,可將嬰兒氣質類型分為四種:

● 容易型,占40%,孩子行為比較有規律性,容易感到舒適,有安全感,容易適應,一般會對新的刺激產生積極的反應。此型嬰兒對各種各樣的教養方式都容易適應。

● 困難型,占10%,孩子生活不規律,屬於情緒型的,對新經驗往往有強烈的反應,安全感較差。父母會感覺疲憊,沮喪。此型嬰兒,需要父母具有特別的熱情、耐心和愛心,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煩躁,採取適合其特點的、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使這些孩子健康地適應社會● 遲緩型,占15%,孩子總是緩慢地適應新情境,開始時有點“害羞”和冷淡,但一旦活躍起來,就會適應得很好。此型嬰兒,要讓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點去適應環境。家長不要給他們施加壓力,多鼓勵他們去嘗試新經驗。

● 混合型,占35%,以上特徵都略有。

在人格上,艾裡克森認為,人格發展是自我逐漸形成、二維性的發展的過程,也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統一的,人格發展是連續一生的發展進程。按照艾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0-3歲的孩子處於嬰兒前期和嬰兒後期的一部分。

● 嬰兒前期:0-2歲,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希望品質。

● 嬰兒後期:2-4歲,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意志品質。

在社會性依戀上,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可分為三個階段:

● 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0 -3個月,對一切人都不加區別地反應。

● 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對母親有偏愛,對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反應。

● 特殊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3歲,對母親產生特別的依戀,形成了專門的對母親的情感聯結。

在嬰兒依戀的類型上,分為:

● 安全型依戀:占65%-70%,母親在就有安全感,對外界積極反應,是積極依戀。

● 回避型依戀:占20%,缺乏依戀,與母親未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聯結,屬消極的不安全型依戀。

● 反抗型依戀:占10%-15%,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愛☆禁☆撫,亦稱矛盾型依戀。這類嬰兒沒有建立起依戀安全感,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屬消極的不安全型依戀。

在自我意識的發展上,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嬰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標誌。按主體我和客體我的區分,把嬰兒自我意識發展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主體我的發展,第二階段是客體我的發展。

● 8個月之前,嬰兒的主體我認知尚未發生;● 9-12個月,嬰兒產生了初步的主體我,能將自己作為活動的主體來認識;● 12-15個月,主體我得以明確的發展,這時嬰兒已能將自己與他人分開。

客體我的發展(15-24個月):

● 15-18個月,嬰兒開始能把自己作為客體來認知,表現為可利用外表特徵來認識自己;● 18―24個月,具有明確的客體我的認知,具有了用適當人稱代詞(如我,你)稱呼自己和他人。這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個飛躍。

在道德發展上,這個時期兒童尚不能進行道德判斷,他們直接接受行為的結果,屬於道德判斷之前的階段。也就是說,對成人或規則採取服從的態度。

在遊戲上,1歲以內的嬰兒遊戲是成人-嬰兒遊戲,由成人發起的主動遊戲;2歲嬰兒的遊戲是實物遊戲,從簡單擺弄實物到以實物的功用做遊戲;嬰兒末期以模仿性☆禁☆遊☆禁☆戲為多。

第四,嬰兒期的心理衛生嬰兒期作為人生的最初階段,如果撫養不當,就會帶來各種心理問題。需要注意的是:

● 保證嬰兒充足的營養和睡眠,嬰兒出生後,母乳為最適合的營養品;● 關注嬰兒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嬰依戀,母親的教養行為可以從反應性、情緒性和社會性刺激三個方面來衡量;● 針對不同類型的氣質特點,積極對待嬰兒;● 促進嬰兒的認知活動,為嬰兒提供豐富多彩的適宜刺激、足夠的活動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