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概況

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 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①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 約為9000~10000克。
②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釐米, 一般每月增長3~3.5釐米, 到4個月時增長10~12釐米, 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③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釐米, 前半年增加8~10釐米, 後半年增加2~4釐米, 1歲時平均為46釐米。 以後增長速度減緩, 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釐米。
④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釐米, 到嬰兒4個月末時, 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⑤嬰兒出生後一段時間內仍處於大腦的迅速發育期, 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
Advertisiment
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 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由此可見, 要滿足快速成長的嬰兒的需要, 就必須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
為了正確合理地餵養嬰兒, 非常有必要瞭解該時期嬰兒消化器官的發育情況, 從而根據嬰兒的特殊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 進行合理餵養, 保證嬰兒營養需求。
口腔:足月l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 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 有助於吸吮活動, 早產兒則較差。 吸吮動作是複雜的天性反射, 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 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 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 血管豐富, 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 唾液分泌少, 口腔黏膜乾燥,
Advertisiment
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 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澱粉酶含量較少, 不宜喂澱粉類食物。 嬰兒口底淺, 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 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 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 黏膜纖弱, 腺體缺乏, 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 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 控制能力差, 常發生胃食管反應, 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症狀消失。 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 易發生溢奶。
胃: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 後隨年齡而增大, 1~3個月時90~150毫升, 1歲時250~300毫升, 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 所以新生兒餵食應當少量多次,
Advertisiment
餵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 嬰兒胃呈水準位, 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 在充滿液體食物後易使胃擴張;由於賁門肌張力低, 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 且自主神經調節差, 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 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 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 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 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時間隨食物種類不同而異, 稠厚且含凝乳塊的乳汁排空慢。 其中水的排空時間為1.5~2小時;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 早產兒胃排空更慢, 易發生胃瀦留。
腸:小兒腸管相對比成人長, 一般為身的5~7倍, 或為坐高的10倍, 有利於消化吸收。 腸黏膜細嫩, 富有血管和淋巴管, 小腸絨毛發育良好,
Advertisiment
肌層發育差。 腸系膜柔軟而長, 黏膜組織鬆弛, 尤其結腸無明顯結腸帶與脂肪垂, 升結腸與後壁固定差, 易發生腸扭轉和腸套疊。 腸壁薄, 通透性高, 屏障功能差, 腸內毒素, 消化不全產物和過敏原等可經腸黏膜進入體內, 易引起全身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
肝:年齡愈小, 肝臟相對愈大。 嬰兒肝臟結締組織發育較差, 肝細胞再生能力強, 不易發生肝硬變, 但易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 如缺氧、感染、藥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細胞發生腫脹、脂肪浸潤、變性壞死、纖維增生而腫大, 從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 嬰兒時期膽汁分泌較少, 故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差。
胰腺:分為內分泌和外分泌兩部分, 前者分泌胰島素控制糖代謝, 後者分泌胰腺液,
Advertisiment
內含各種消化酶, 與膽汁及小腸的分泌物相互作用, 共同參與對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嬰幼兒時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極易受炎熱天氣和各種疾病影響而被抑制, 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腎臟:出生後幾個月, 腎小管逐漸增長後才具有回吸收能力。 腎小球的濾過率較低, 也就是說, 腎臟對於營養物質代謝後產生的“廢料”的處理能力較弱。 嬰兒腎小管還未長到足夠的長度, 功能不足, 排鈉的能力有限, 鈉的慢性滯留會引起水腫。 如果攝入過量的食鹽, 蓄於體內會導致成年時高血壓。 所以對4個月之前的嬰兒, 食物中食鹽的攝入量應特別注意一般提倡4個月以內的嬰兒要控制鈉鹽的攝入量。
消化酶:4個月前的嬰兒唾液腺分泌功能較弱, 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澱粉酶活力很低,在腸腔內除胰澱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備。此階段除了對母乳的蛋白質、脂肪消化能力較好外,對澱粉類食物及其他動物乳類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人初生嬰兒的這些特點中,我們瞭解到嬰兒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餵養是嬰兒是適合的餵養方式。此外,新生嬰兒肝臟中酶活性較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時對某些藥物的解毒能力也較差,劑量稍大即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
腸道細菌:在母體內,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生後數小時細菌即從空氣、乳☆禁☆頭、用具等經口,鼻、肛門入侵至腸道;一般情況下胃內幾乎無菌,十二指腸和上部小腸也較少,結腸和直腸細菌最多。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餵養兒以雙歧桿菌占絕對優勢;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內而致病。 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澱粉酶活力很低,在腸腔內除胰澱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備。此階段除了對母乳的蛋白質、脂肪消化能力較好外,對澱粉類食物及其他動物乳類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人初生嬰兒的這些特點中,我們瞭解到嬰兒一生下來就具備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餵養是嬰兒是適合的餵養方式。此外,新生嬰兒肝臟中酶活性較低,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時對某些藥物的解毒能力也較差,劑量稍大即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
腸道細菌:在母體內,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生後數小時細菌即從空氣、乳☆禁☆頭、用具等經口,鼻、肛門入侵至腸道;一般情況下胃內幾乎無菌,十二指腸和上部小腸也較少,結腸和直腸細菌最多。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餵養兒以雙歧桿菌占絕對優勢;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兒腸內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正常腸道菌群對侵入腸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亂時,腸道細菌大量繁殖可進入小腸甚至胃內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