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漾奶、吐奶、嗆奶,你能正確區分嗎?

漾奶

漾奶指嬰兒餵奶後從口邊溢出奶液。 量不多, 多是由於嬰兒在餵奶後片刻更換尿布或更改體位引起。 寶寶漾奶一般是正常現象, 媽媽不必多慮。

處理方法:

只要餵奶後輕拍嬰兒背部5~8分鐘, 直至打出響嗝就不會漾奶了。 嬰兒漾奶一般不影響生長發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漾奶情況會逐漸減輕。 到6個月後多可自然消失。

吐奶

寶寶吃奶後奶水從口中急速湧出到口腔外為吐奶, 多數與嬰兒胃部發育尚不完善有關。

嬰兒的胃呈水準狀, 胃底平直, 缺乏突出。 當胃內有氣體存在時, 氣體即上升到胃底部,

Advertisiment
再從責門溢出, 同時將奶帶出, 造成吐奶。

其次。 嬰兒胃部賁門肌肉發育不如幽門處完善, 造成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 這也是嬰兒容易吐乳的重要原因。

第三, 嬰兒胃容量小、肌肉張力較低等原因, 以及餵養和護理不當、餵奶前哭鬧、吸空奶瓶、吮手指、餵奶時乳☆禁☆頭內未充滿奶汁, 造成大量空氣吞入嬰兒胃內, 都可引起吐奶。

處理方法(防吐奶):

父母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減輕寶寶吐奶的情況:餵奶過程中和餵奶之後, 拍拍寶寶的背, 最好令其"打嗝", 排出氣體;餵奶時及餵奶後的20~30分鐘內都要讓寶寶保持直立的姿勢, 令重力發揮作用;一次不要讓寶寶吃奶太多, 少量多次餵奶;奶嘴上的小孔大小要適宜, 不要吃太快, 也不要太慢;餵奶後讓孩子保持安靜,

Advertisiment
避免哭鬧和推擠、晃動等。

需要擔心的少數吐奶情況為:

1. 寶寶體重在減輕, 或者體重增加不理想;

2. 吐奶頻率在逐漸增加, 且呈噴射狀, 所吐奶液不是無力地流出, 而是有力地射出, 甚至會越過身體落到地板上;

3. 吐出的奶水帶有綠色(膽汁的顏色);

4. 吐奶的同時總是有哭鬧, 這可能是寶寶疼痛的表現, 如腸痙攣;

5. 吐奶經常導致寶寶嗆咳或噎住。

許多病理性因素, 如飲變質牛奶、先天性幽門狹窄、胃腸炎、潰瘍病等, 均可造成嘔吐。 這種嘔吐量較多, 較頻繁, 伴有奶塊, 甚至有綠色膽汁或血性物嘔出, 患急性腦膜炎時可呈噴射性嘔吐, 應及早到兒童醫院診治。

嗆奶

嗆奶是百天內嬰兒的常見症狀, 人工餵養多於母乳餵養嬰兒,

Advertisiment
好發於寒冷季節。 通常表現母親哺乳或奶瓶餵養後嬰兒出現頻繁劇烈的刺激性咳嗽。 隨之吐出大量奶汁, 嚴重嗆奶會將奶汁或奶塊嗆入氣管, 阻塞呼吸道, 影響氣體交換, 造成嚴重缺氧導致窒息。 此時患兒表現面色、口唇青紫, 呼吸斷斷續續。 心跳仍存在。 若不及時搶救可在數分鐘內因窒息而死亡。

處理方法:

新近的研究資料表明, 嬰兒嗆奶是維生素A缺乏的早期症狀, 約半數嗆奶嬰兒存在會厭功能不全, 由於維生素A缺乏, 導致患兒免疫受損, 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 容易反復感冒或是患上肺炎。

因此, 無論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嬰兒。 從出生後兩周起應補課維生素AD製劑, 代表藥是濃魚肝油滴劑, 按照生理需要量補充,

Advertisiment
這樣做有利於補充維生素AD的不足, 還可以間接起到預防嬰兒嗆奶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