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濕疹的表現及原因

表現

孩子濕疹是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俗稱“胎毒”, 也有的叫胎癬或奶癬。 多發於生後不久到兩歲的孩子。

濕疹多見於頭面部及頸背、四肢。 初起時為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 以後逐漸增多, 並伴有小水皰。 小水皰破潰後有黃白色漿液滲出, 局部皮膚出現潮紅。 自覺瘙癢, 呈間歇性或陣發性, 常於夜晚溫熱環境時加劇, 影響睡眠。

發於頭皮者, 多糜爛流水, 結黃色厚痂, 頭髮粘集成束;發於面部者, 多為淡紅色斑, 上覆細薄鱗屑或痂皮。 濕疹反復不愈還可見到皮膚粗糙、增厚。

原因

按照傳統的說法, 濕疹是因母親在懷孕或餵奶期間,

Advertisiment
吃大蔥、生薑、生蒜、辣椒或油膩的食物太多了, 體內積存了“熱毒”傳給孩子而引起的。

現在, 人們對於小兒濕疹的認識也逐漸深刻得多了。 現代的醫學家認為, 小兒濕疹的發生與孩子的體質有密切的關係。 有這種體質的, 叫先天性過敏體質, 大部分是父母傳給他的。

除了與孩子的體質有關以外, 孩子的餵養也是個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 吃母奶的孩子發生濕疹少, 而吃牛奶、代乳粉的孩子發生濕疹的就比較多。

孩子的衣著穿戴, 與濕疹也有密切的關係。 孩子的穿戴以棉布的為好。 化纖和皮毛製品就比較容易引起濕疹。

氣候的變化, 氣溫忽冷忽熱, 室內潮濕, 孩子出汗較多, 有時也可誘發濕疹。

空氣中的灰塵也會引起濕疹。

Advertisiment

推薦閱讀:夏季嬰兒濕疹9大注意事項

更多嬰兒常見疾病知識:/plus/list.php?tid=55

治療

一般中藥對治療孩子濕疹效果很好, 且副作用小。 應該採用健脾化濕、清熱涼血的藥物, 如黃芩、連翹、地丁、丹皮、蟬衣、地膚子、土茯苓、薏仁等配成湯藥內服, 或服用“犀角化毒丸”、“導赤丹”等中成藥, 也可以用鮮馬齒莧搗爛外敷, 或馬齒莧煎水外洗, 或用“黃連膏”、“普連膏”、“糠糊”外塗, 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預防和調理

孩子在飲食上要注意忌口。 其中包括有牛奶、雞蛋、魚蝦等發物, 及辣椒、蔥、蒜。 不吃肥肉、煎炸的油膩食物。 給孩子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食物以清淡為主。

如因牛奶過敏引起的, 要把牛奶多煮些時間, 使蛋白變質, 減少過敏。 濕疹嚴重時,

Advertisiment
要調換奶種。

停食海腥發物, 不穿羽毛做的衣被、枕頭, 不穿化纖織物, 去除感染病灶、腸道寄生蟲。

有時精神刺激和緊張, 也會造成濕疹的加重, 所以要儘量避免孩子精神緊張, 勿恫嚇、打罵孩子, 造成孩子懼怕心理。

水溫過高或肥皂可以加重濕疹的病情, 忌用熱水及肥皂之類的刺激物洗擦。

在急性期, 皮疹有滲出時, 要防止搔抓引起繼發感染。 且暫緩接種牛痘和預防注射。

穿衣、蓋被不宜過暖。

推薦閱讀:詳述:嬰兒濕疹症狀的類型

更多嬰兒常見疾病知識:/plus/list.php?tid=55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