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生病的早期信號有哪些

有了孩子, 父母最怕的莫過於孩子生病。 原因是嬰兒有病不會說, 即便是二三歲的孩子, 也說不清楚究竟哪裡不舒服。 加之有些父母不冷靜, 嬰兒哭鬧, 心裡便煩躁, 缺乏對嬰兒耐心、細緻的觀察, 以致延誤治療。 其實任何疾病都有一些先兆表現, 即“早期信號”, 如果父母能瞭解這些“早期信號”, 便可以使嬰兒的疾病得到及時診治, 早日康復。

嬰兒患病的“早期信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不吃或吮吸無力 嬰兒得了急性病在症狀尚不明顯時, 首先出觀食欲改變。 如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痛時, 將要發熱的前一天,

Advertisiment
可能出現不想進食, 或在進食時發脾氣的現象, 吃奶的嬰兒可表現出吸吮無力或閉嘴擺頭不願吃。 如果勉強給嬰兒餵食, 易導致嬰兒嘔吐。

不哭或哭聲無力 嬰兒不會說話, 哭聲就是他們的語言。 新生兒清脆、響亮、有節奏地啼哭, 是他們的一種運動。 一旦有病, 哭聲往往變得細弱, 有時像貓叫, 病重時還會無哭聲。 如患新生兒肺炎、新生兒敗血症或腦子有病的嬰兒, 在發病前, 常首先表現為不哭不鬧或哭聲無力, 整天昏昏欲睡。 有些嬰兒突然變得特別愛哭, 而且哭聲急促、洪大, 變得煩躁不安, 這也是有病的表現。 往往從嬰兒的哭聲和神態中可大致分辨出他們得了什麼病, 如邊哭邊搖頭可能是中耳有炎症;哭聲忽高忽低,

Advertisiment
時急時慢, 伴兩腿蜷曲, 翻滾哭鬧, 可能是肚子不舒服;那種易激怒, 晚間總愛哭鬧的“夜哭郎”, 可能是缺鈣。 因此, 當嬰兒哭聲發生變化時, 應想到嬰兒是否得了病, 判斷不清時應去醫院檢查一下。

不動或全身軟弱無力 嬰兒身體不舒服, 在無其他明顯症狀時, 習慣就會有一些改變。 如平時精神十足, 喜歡不停運動的嬰兒, 在發熱前可出現不愛活動、好睡、懶散, 變得格外“規矩”、“聽話”。 遇此現象, 應給嬰兒多量幾次體溫, 保持環境安靜。 密切觀察, 以便早期發現疾病。

體重不增 嬰兒體重增加有一定的規律性, 出生後的最初半年增長快, 每月增長0.6千克, 後半年每月增長0.5千克。 孩子1歲以後每增長1歲增加2千克。 孩子體重如不按常規增長或反倒下降,

Advertisiment
就要結合他的整體情況來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是否母乳不足, 或是餵養不合理。

睡眠不甯 嬰兒發熱前, 常表現出夜眠不安寧, 比平時更多地翻身或手足亂動, 或易驚醒, 煩躁不安, 常踢開被褥或雙手放在被子外。 嬰兒患佝僂病, 在無其他體征時, 就可出現睡覺輾轉反側, 或夢中驚醒、啼哭、煩躁, 給人一種睡得不踏實的感覺。 當然, 首先應除去天氣悶熱、蓋得過多等“體外因素”。

呼吸不平靜 健康的嬰兒睡眠時的呼吸是平靜的。 發熱前的嬰兒, 可表現為呼吸不平靜, 呼吸加快, 或時快時慢, 呼氣聲變粗, 鼻腔或喉嚨裡有痰鳴音。 對新生兒需注意鼻翼是否扇動, 解開上衣看看嬰兒呼吸時胸部軟組織有無凹陷。 若有懷疑,

Advertisiment
可測肛溫, 並密切觀察。

情緒和性格改變 嬰兒身體不舒服時, 也會像大人一樣出現情緒和性格的變化, 本來挺活潑的嬰兒, 會變得無精打采, 不愛動, 好哭鬧, 對外界刺激反應低下, 而且顯得煩躁, 愛發脾氣, 給人一種“一反常態”的感覺。 如患結核性腦膜炎的嬰兒, 在出現發熱或較明顯的神經症狀之前, 最顯著的改變就是性情變化, 變得精神呆滯、易怒、好哭、睡眠不安或嗜睡等。

此外, 患有慢性病或健康狀況不好的孩子, 一般都有情緒不好、性格孤僻、不愛動、易激怒、好鬧等表現, 對這些情況都應視為疾病的一部分症狀, 不可忽視。

新生兒、嬰兒身體抵抗力弱, 疾病來得快, 變化多, 所以當孩子有以上現象時, 應多給他墨幾次體溫,

Advertisiment
及時就診。 但也不要因怕嬰兒生病而整天提心吊膽, 例如嬰兒偶爾出現吐奶或睡眠不實也當作病態, 那就是多餘的擔心了。 如果自己判斷不准, 可請醫生檢查一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