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痙攣症怎麼治

當前西醫治療, 首選就是激素療法注射強的松, 地塞米松等激素類, 大劑量的激素無效時, 一般是換用抗癲癇製劑, 如德巴金, 丙戊酸鈉, 苯妥英鈉, 卡馬西平等。 我們治療主要是採用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嬰兒痙攣症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辯證施治”上, 首先宜分清標本虛實, 在發作期邪氣亢盛, 應以祛邪為主, 可用豁痰開竅, 平肝熄風, 清熱理氣, 活血化淤, 通絡定癇等治法, 而間歇期, 心、脾、腎三髒虧虛為主, 如心脾兩虛, 腎氣虧虛等, 故宜以治本為重, 固本培元, 以健脾化痰, 補益肝腎, 育陰潛陽, 填精補髓, 養心安神為主,
Advertisiment
如仍有血瘀、痰濁、食滯等邪實之證, 則應標本兼顧, 加以活血通絡, 化痰開竅, 消食導滯之法。 總之, 中醫治療的總原則是消除病因, 開竅醒腦, 以控制發作, 調和臟腑、氣血、經絡功能, 扶正固本, 標本兼顧以鞏固療效, 防止復發。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 我們認識到在癲癇的治療方面, 不但應重視中醫的系統治療, 還應注重中西醫結合的手法, 取長補短, 將中醫的辯證與西醫的辨病相結合, 即在西醫診斷和分類的基礎上, 確定中醫病名診斷, 進一步指導中醫辨證施治, 以減少失誤, 提高療效。 運用“起痿複聰”系列方劑, 辯證論治, 急性發作期以治標為主, 抗癇定痙止搐, 迅速緩解和控制發作;而在間歇期則以健脾、補心、腎, 恢復腦功能為主,
Advertisiment
輔以抗癇止痙, 即控制了病人的發作症狀, 又使病人心脾、腎腦功能得以恢復, 記憶力增強, 免疫力提高, 短期內達到康復。 所以, 中醫治癇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在辯證論治上。 而治療癲癇病的不外乎為巴比妥類、乙丙醯脲類、不含氮原子類、苯甲二氮類、亞氨基芪類等。 但這些全是治標不治本的, 只是當時的可以控制症狀發作, 而且不適於長期服用, 對身體有損害比較大。 因此, 目前中醫治療嬰兒痙攣症是最好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