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為“衛生假說”理論提供了有力支援。 該理論認為, 如果兒童的免疫系統不能儘早與感染作鬥爭, 日後將出現過敏反應。
在研究中, 研究人員們檢查了835名兒童從出生到一歲期間的醫療記錄。 並發現, 嬰兒期從未發過燒的兒童中有一半在7歲前發生了過敏反應。 而發過一次燒的嬰兒在7歲前發生過敏反應的比率是46.7%。 而對於那些發過兩次燒以上的嬰兒, 比率降到了31%。 對此, 研究人員說:“我們沒有料到發燒會產生這樣一種持續的效果。 ”由此, 看來, 嬰兒發燒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Advertisiment
寶寶發燒並不會“燒壞腦子”
寶寶一發燒, 父母親之所以會立即抓狂, 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觀念, 認為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 小兒醫師表示, 發高燒本身, 是不會使“腦筋變壞, 智慧變差”的, 以往有這樣的誤解, 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 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其實,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 而非發燒把人燒笨, 燒聾了。 她一步強調, 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 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 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 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 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 體溫很少超過41℃, 如果超過這個溫度, 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
Advertisiment
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 所以退燒是否必要, 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 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 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 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 分析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 一味退燒反而誤導。
不過, 多數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 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 造成內在的消耗, 病人頭痛, 倦怠, 心跳加速, 非常不舒服。 嬰幼兒容易脫水, 發燒造成水分蒸發,
Advertisiment
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以下說說真正危險的發燒訊號
嬰兒發燒病理原因可大可小, 嚴重者敗血症、腦炎腦膜炎、心肌發炎等, 不處理會導致殘廢或死亡;輕者只是輕微感冒, 不理它也會自己好。 但這中間的差異若非專業人員實難判斷, 有時更須借助檢驗技術才能確實區別。
寶寶發燒, 父母固不必大驚小怪, 卻也不能掉以輕心, 導致病情不可收拾。 父母應學會如何有技巧、有知識、有智慧的面對它。 當小孩子發燒時會合併其他的表現: 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 身體感覺極度不舒服, 有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的現象, 幼小一點的嬰兒不會說話,
Advertisiment
如何給寶寶退燒呢?作為父母的您, 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 使體溫慢慢地下降, 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 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 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 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
Advertisiment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 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 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 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使用退熱貼也可以, 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 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 並防脫水。 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 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