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時, 父母難免會特別擔心, 但是發燒很少會有什麼危險, 這只是寶寶的身體對抗感染的一個自然過程, 一種保護性症狀, 不一定就是嚴重的病狀。
一、判斷發燒是否嚴重, 可以看兩點:寶寶的年紀, 還有寶寶的表現。6個月以下的寶寶:因為小寶寶很少會發高燒, 所以以下的情況請馬上看醫生:
•0-3個月:發燒≥38度。
•3-6個月:發燒≥39度(美國兒科會建議3-6個月寶寶超過38.3便需看醫生)。
6個月以上的寶寶:父母不能完全依靠體溫來判斷寶寶的病情是否嚴重, 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 仔細觀察寶寶的難受程度而決定是否就醫:
Advertisiment
•低燒在37.3-38.3度:通常不嚴重, 低燒有助於幫助寶寶抵抗感染, 所以一般不需要用藥, 可以在家觀察後再決定要不要看醫生。
•發燒在38.4-39.7度:可以服用退燒藥。 在保證體溫不高於38.5的同時, 注意寶寶有沒有其他的症狀及不適來決定看不看醫生。
•高燒是指超過39.8度:請看醫生。
除了體溫, 還要看寶寶有沒有以下的症狀。 若出現任何以下症狀, 請立即就醫:
•寶寶的精神狀態很差, 煩躁或嗜睡。
•8個小時內都不想喝任何液體, 並在24小時內的液體攝入量(含奶量)比平時少過一半。
•出現脫水的症狀:如囟門塌陷, 嘴唇乾燥, 尿少且黃
•其他讓人擔憂的症狀:嚴重咳嗽, 呼吸費勁, 嘔吐, 嚴重腹瀉等。
•在發燒同時出疹(如果是燒退後的出疹, 不用太擔心, 可在家觀察)。
Advertisiment
撲熱息痛(也稱對乙醯氨基酚):每四個小時可以使用。
布洛芬:每六個小時可以使用。 以前建議6個月以上的寶寶再使用, 不過現在新的建議是兩個月以上都可以使用。
如果一種成分的退燒藥不能退燒, 或使用後寶寶的體溫又反復的話, 則可以交替使用兩種不同成分的退燒藥。 比如每3個小時交叉使用:8點給寶寶撲熱息痛, 11點給布洛芬, 下午兩點再給撲熱息痛。 這樣交替使用, 在保持退熱效果的同時, 又可以減少每種藥物劑量, 降低因使用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注意:切忌給12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熱劑。
發燒不是疾病的原因, 而是疾病的一種症狀。 退燒藥也只是暫時的把體溫降下來,
Advertisiment
所以發燒時, 不要糾結於退燒, 退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驚厥和體內消耗過多, 最主要應尋找發熱的原因。
三、發燒期間如何照顧寶寶保證寶寶的液體攝入。 寶寶體內水分充足, 對退燒來說非常重要, 這樣退燒藥也才能起作用。
盡可能保證寶寶的進食。 如果寶貝沒有胃口, 可以嘗試少量多次給寶寶食物。
確保寶寶不要穿太多, 這樣會影響皮膚散熱。 有人會認為捂出汗了, 汗液可以帶走身體的熱量, 可以降溫。 但這種降溫只是短時間奏效, 且特別容易造成脫水。 脫水對寶寶危害極大。
可以洗溫水澡,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擔心發燒高了會影響寶寶大腦, 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並不科學。 發燒屬於症狀, 不屬於原因。 沒有原發的問題, 不可能發燒。
發燒時唯一可能影響大腦的就是高熱驚厥。 預防高熱驚厥, 就不會造成發燒對大腦的損傷。 若腦炎引起大腦損傷, 這不是發燒的緣故, 而是侵入大腦的病菌所致。
對待退燒, 家長的態度不同。 有些人從心理上不能接受孩子發燒, 當體溫達到38度即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其實低熱(發熱的炎症。 有些人認為既然發燒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成熟, 就沒有必要服用退燒藥。 但是別忽略, 高熱有時可能導致驚厥。 千萬不要走兩個極端。
Advertisiment
孩子發燒, 一天跑好幾趟醫院, 這非常不可取。
1、醫院是疾病聚集地, 特易發生交叉感染;
2、發燒是疾病症狀, 至少要3天才會好轉;
3、一次看病後得到醫生的建議, 應在家遵醫囑;
4、體溫超過38.5時, 給孩子服退燒藥, 並鼓勵多喝水;
5、盡可能保持輕鬆環境讓孩子多休息;
6、發燒不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
五、關於輸液很多家長都感覺得到靜脈注射可以退燒, 於是大家認為輸液是退燒的良策。 其實, 靜脈輸液退燒絕大多數都不是其中輸入的抗生素所致, 而是輸入的液體所致。 退燒過程是需要體內通過皮膚蒸發水分才能獲得。 由於發燒的孩子水攝入量相對不足, 靜脈輸液增加了體內水量, 其實多飲水也是同樣效果。
靜脈輸液的目的是為了補充丟失的體內液體:代替經口液體的輸入;彌補經口液體攝入的不足和靜脈使用藥物的媒介。 但絕不是治療常見發燒、感冒的方法。
靜脈使用藥物並不一定就是最積極的方式,我們應該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靜脈給藥"的原則。當然小嬰兒肌肉較薄,不提倡肌肉注射,但是也不應該動輒靜脈給藥。
如果真是需要靜脈輸液時,需要有專業醫生確定輸液的種類、速度、時間,並嚴格遵守醫囑。任何治療方法如果使用不當,都會帶來不該有的副作用甚至傷害。
但絕不是治療常見發燒、感冒的方法。靜脈使用藥物並不一定就是最積極的方式,我們應該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靜脈給藥"的原則。當然小嬰兒肌肉較薄,不提倡肌肉注射,但是也不應該動輒靜脈給藥。
如果真是需要靜脈輸液時,需要有專業醫生確定輸液的種類、速度、時間,並嚴格遵守醫囑。任何治療方法如果使用不當,都會帶來不該有的副作用甚至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