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發燒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作為輔助退熱方法, 方式有很多, 並不是所有的都不能用。 那麼嬰兒發燒物理降溫的科學方法有哪些呢?這些育兒知識趕緊來學習吧。

1、局部冷敷
常用的有冰袋, 還有冰囊, 其原理為通過接觸傳導達到降溫目的。 放置的部位常為嬰兒前額或頭頂, 冰囊可置於嬰兒體表大血管分佈處, 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等, 注意觀察嬰兒局部皮膚顏色, 如出現蒼白、發紺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用冷, 防止發生血液迴圈障礙或凍傷。
30分鐘後測量體溫並記錄, 需長時間用冷則應休息1小時後再重複使用, 給與局部組織復原時間。
Advertisiment

許多家長常問能不能在手心腳心貼退熱貼, 這種退熱方法是錯誤的。 嬰兒發熱時, 其末梢迴圈不良, 因而出現“身上發燙, 手腳冰涼, 寒顫不適”的現象。 因此是不能在發熱的時候於手心腳心冷敷的。
2、溫水拭浴
溫水拭浴是常用的一種全身冷療的方式, 其原理為溫水接觸皮膚, 通過蒸發、傳導作用增加機體散熱, 達到降溫目的。 通常盆內可盛32-34℃溫水, 拭浴前將冰袋置於頭部, 以防止拭浴時表皮血管收縮, 頭部充血, 加重頭痛。
熱水袋置於足底, 可避免嬰兒寒顫及不適。 鬆開床尾及蓋被, 不過多暴露, 脫去衣服, 浴巾鋪身下。
將浸濕的小毛巾擰至半幹, 纏於操作者手上, 以離心方向拍拭。 分別拍拭上肢、下肢、背部, 每側肢體或背部拭浴時間3分鐘,
Advertisiment
全過程不超過20分鐘。 腋下、腹股溝是大血管經過處, 要延長拍拭時間, 禁止拭浴胸前區, 腹部、後頸、足心等部位, 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拍拭後用大毛巾擦乾皮膚, 撤去熱水袋, 協助嬰兒取舒適體位, 半小時後複測體溫。 若體溫降至39℃以下, 取下頭部冰袋。
因發熱可增加皮膚的不顯性失水, 通常每升高1℃, 每24小時多消耗水分約13ml/kg。 因此除上述兩種方法外, 少量多次喝糖鹽水可更好補充因發熱而增加的不顯性失水, 更好的利於體溫的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