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發燒的原因 寶寶發燒原因排行榜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原因有很多, 可輕可重, 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 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 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有發燒以外症狀出現, 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 不可忽視。

為了讓家長在寶寶發燒這個問題上不至於手忙腳亂, 能正確面對並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 下面小編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排行榜及症狀送給各位寶爸寶媽。

No1. 感冒

危險指數:★★★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禁☆感冒, 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 其症狀不一, 會伴隨發燒、食欲不振、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

Advertisiment

No2. 耳鼻喉發炎

危險指數:★★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 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 是一種病毒感染。 症狀多變, 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涕、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

No3. 玫瑰疹/小兒急診

危險指數:★★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 1歲左右的寶寶最易得。 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 大約持續2-3天, 然後起紅疹(燒退), 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 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也沒有其他併發症, 家長不必擔心。

No4. 打防疫針

危險指數:★

很多寶寶會在打疫苗後出現輕微的發燒, 所以寶寶身體不適或感冒時不適合打疫苗, 以免症狀混淆。 72小時內是注射疫苗的觀察期, 觀察期過後仍然發燒的話, 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

Advertisiment
會引起較為明顯發燒的, 一般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後。

No5. 敗血症

危險指數:★★★★★

它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 有敗血症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併腦膜炎, 所以極其危險。

No6. 尿道感染

危險指數:★★★

男女寶寶1歲以下是好發年齡。 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 外觀不易察覺。

No7 腦炎、腦膜炎

危險指數:★★★★★

6個月至3歲是該病好發年齡。 最典型也最受威協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 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欲欠佳, 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 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併症, 如聽力、視力變差;智能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痹),

Advertisiment
甚至死亡, 所以危險性最大。 就醫是惟一的方法, 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

No8. 穿太多、拔牙熱、夏季熱

危險指數:★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 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 但卻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 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 食欲也不錯, 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 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 減少衣物或調節室溫就可以了。

No9. 腸胃炎合併脫水

危險指數:★★★★

分為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和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兩種, 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並脫水)。 此病一定要就醫住院。

No10. 川崎症

危險指數:★★★★

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人群, 原因目前仍不詳, 症狀頗多,

Advertisiment
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 需要住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