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學習能力成長

在早期的心理學家看來, 嬰兒是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 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 如美國早期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認為:嬰兒只是一個像花蕾般生長, 但不能思維的軀體, 既沒有連貫的思想, 也沒有敏銳的感覺。 而英國19世紀的教育學家約翰•洛克則認為:嬰兒來到世上, 就像白紙一張, 完全有待於生活的經驗在上面書寫但瑛代心理學和生理學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己經證明, 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 嬰兒是及其複雜的, 婆兒很早就具有智慧, 嬰兒從一落地就能感知周圍的世界.就具備了一定的探索這個世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嬰兒能做的事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而且要早得多。 ”(美國心理學家M路易斯語)

科學家發現新生兒就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 尤其是對圖形的記憶能力。 而當孩子長到匹五個月時, 記憶就已經很複雜了, 他們能夠很快地獲取資訊.如果他們能夠得到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一個圖形, 他們就可以長久地記住它。

科學家通過測試還發現, 10個月大的耍兒就己經有了非常簡單的數概念, 他們己經有能力區別“2"和“3”。

有的利學家指出, 嬰兒時期的學習速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快的, 是人在其他任何階段都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正常情況下, 要兒到兩歲時就完全掌握了母語。 而如果他生活在多語種的語言環境中黃話,

Advertisiment
那麼他也可以同時掌握多種語言。 要兒的這種學習能力是成年人在一般情況下無法達到的, 嬰兒的這種非凡的學習能力是一種使人類的聰明才智望之卻步的奇跡。 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布贊說過:“嬰兒從出世那一刻, 就真的已經是‘才華橫滋’了, 僅僅兩年時間, 他就學會了語言, 比任何一位元哲學博士都要好。 並且, 到3歲或4歲, 他在語言方面是一位元高手了。 ”

以前的心理學家普沮遍認為, 人的思維能力發展是同語言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沒有語言能力就談不到思維發展。 我們都知道, 歸類的能力是進行更高級的抽像思維的基礎。 可是, 科學家經過臨床觀察發現, 甚至在很小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在沒有掌握語言之前, 人類的嬰兒就己經具有了某種知覺齡歸納和分類的能力。

科學家們做了這樣的一個測試:給一組嬰兒看四幅不同的畫有男子面孔的畫, 每次看一張。 然後再給他看兩幅畫, 一幅是男子的臉, 一幅是女人的臉.作為測驗刺激物。 結果, 委兒會加以分辨, 他注視女人面孔的時間要長的多。 同樣, 再給另一組要兒看四幅不同的畫有女人的面孔的畫, 每次也是只看一張。 然後再給他另外兩幅畫, 其中一幅是男人面孔, 另一幅是女人面孔, 作為測驗刺激, 結果, 這一次, 嬰兒注視男人面孔的時間長得多了。

到半歲的時候嬰兒便可以初步地表現出思維活動, 嬰兒甚至可以通過用一種感官接受資訊, 再把這種資訊傳送到另一種感官,

Advertisiment
從而分辨出事物固有的特徵。

美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這樣的一個典型實驗:他們讓6個月的嬰兒隔著布簾子去摸一個木制的星星, 嬰兒好奇地睜大眼睛, 用小手指摸索著木制星星的表面, 擺弄這個玩具。 然後, 研究人員把這個木制的星星和一個同樣大小的小木球放在盤子裡, 擺在嬰兒面前。 孩子認出了木星, 但是因為他己經玩厭了這個玩具, 於是就伸手去拿小木球。 顯然, 6個月的嬰兒己經能夠認識他們隔著布簾觸摸過的東西。 有的心理學家認為, 嬰兒在觸覺和視覺之間建立的這種聯繫能力, 有可能成為符號思維的基礎。

類似的實驗還進行了許多, 都說明嬰兒能從不同的, 但又有共同性的刺激物裡,

Advertisiment
分辨出新鮮刺激物, 這充分說明了嬰兒雖然還不具備語言能力, 但卻也具備了某種分類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