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生理特點及消化系統相關器官的發育特點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

新生兒指的是從出生到28天的小嬰兒。

新生兒剛剛離開母體開始獨立生活, 周圍環境驟然改變, 迫使新生兒必須適應新的、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是2500~4500克, 平均身高為45~51厘米。

在營養方面, 新生兒從孕婦提供全部營養過渡到胃腸道吸收提供營養, 對母體外的環境還不能很好地適應, 如果喂養不當, 就容易導致新生兒營養不良甚至患病。

嬰兒期的生理特點

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孩子。 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Advertisiment

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左右, 約為9000~10000克。
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厘米, 一般每月增長3~3.5厘米, 到4個月時增長10~12厘米, 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厘米, 前半年增加8~10厘米, 后半年增加2~4厘米, 1歲時平均為46厘米。 以后增長速度減緩, 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厘米。
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厘米, 到嬰兒4個月末時, 胸圍與頭圍基本等同。
嬰兒出生后一段時間內仍處于大腦的迅速發育期, 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 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 所以對熱量, 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由此可見, 要滿足快速成長的嬰兒的需要, 就必須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

嬰兒消化系統及相關器官的發育特點

Advertisiment

為了正確合理地喂養嬰兒, 非常有必要了解該時期嬰兒消化器官的發育情況, 從而根據嬰兒的特殊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 進行合理喂養, 保證嬰兒營養需求。

口腔:足月新生兒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 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 有助于吸吮活動, 早產兒則較差。 吸吮動作是復雜的先天性反射, 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 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 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 血管豐富, 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 唾液分泌少, 口腔黏膜干燥, 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 5個月時明顯增多。 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較少, 不宜喂淀粉類食物。 嬰兒口底淺, 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

Advertisiment
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食管有兩個主要功能 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 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 黏膜纖弱、腺體缺乏, 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 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 控制能力差, 常發生胃食管反流, 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癥狀消失。 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 易發生溢奶。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怎麼樣判斷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一歲孩子的身長、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都在生長曲線的第95百分位元,應生長發育偏快的範疇。可接下來與家長交流中聽到如此多的抱怨:不如有的孩子吃得多;長的沒某個孩子高;體重沒那個孩子重;睡覺常踢被子且在...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麼樣觀察嬰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下載孩童成長發育曲線,將孩子從出世到現在所能得到的身長、體重等資料畫在曲線上,就可看到孩子的成長趨勢。只需成長進程與曲線上的某一百分比趨勢一樣,就闡明孩子成長正常。"中下...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麼樣判斷嬰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小孩的生長發育過程依據生長發育曲線進行評估,從出生時的身長、體重、頭圍開始。只要生長過程與曲線上的相應百分位元的規律相符就是正常。至於體型,應使用“身高別體重”的曲線。如果測量點落於第50百分位,說...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麼樣知道嬰兒的生長快慢?

    小孩長得快與慢不是家長能夠很清楚的感覺到的,需用科學的評判標準——嬰幼兒生長發育曲線作為依據,家長需要注意幾點:1、下載生長發育曲線;2、將所能得到所有不同時期的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指標放在曲線上;3、... [詳細答案]

  • 1回答

    判斷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方法是什麼?

    寶寶的身長、體重、頭圍等生長指標都在生長曲線的第95百分位元,應生長發育偏快的範疇。可接下來與家長交流中聽到如此多的抱怨:不如有的孩子吃得多;長的沒某個孩子高;體重沒那個孩子重;睡覺常踢被子且在大床...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