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痛覺感知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剛出生的小寶寶聽不到、看不到更不會感到疼痛。 但大量醫學研究表明:剛出生的小寶寶既能聽得到, 也能看得到, 且他們在出生第一天便有感受疼痛的能力。 據最近一期《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報導: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與年長兒相比, 剛出生的小寶寶疼痛的敏感性增強, 這種敏感性在早產兒的身上得到進一步強化。

雖然疼痛為生存所必需的保護性☆禁☆感受, 但受到反復刺激的出生嬰兒, 尤其是早產兒, 會嚴重影響腦的發育。 即使到了幼兒時期反復的疼痛刺激也會給幼兒心理、性格等產生較大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寶寶疼痛的特徵性表現可以多種多樣, 最常見的有:哭鬧、面部蹙眉、擠眼、張口等表情, 伴隨有心率、呼吸增快、血壓升高、面色青紫、掌心出汗、膚色蒼白、噁心、嘔吐、呃逆等。 哭鬧是明顯的指標之一, 但哭聲不是早產兒或危重兒疼痛評估的有效、可靠的指標。

那麼如何減輕小寶寶們的疼痛是所有媽媽們最關注的問題。 環境和行為干預是最易採用的方法, 研究人員相信母乳餵養時的觸摸、溫度、氣味都可緩解出生嬰兒的疼痛感。 小寶寶們在出生後足底取血時如果採用搖晃、給予安慰奶嘴可明顯減輕寶寶的哭鬧;按摩、 擁抱及肌膚接觸為無痛性觸覺刺激, 可減少寶寶的應激行為;母親“袋鼠”樣肌膚接觸、喃喃細語等措施,

Advertisiment
能改善嬰兒的呼吸、穩定體溫, 更能有效地減輕嬰兒的痛覺。 有研究表明:給出生嬰兒餵食蔗糖水對減輕疼痛有明顯的效果, 而葡萄糖水減輕疼痛效果不及蔗糖水;另外, 讓小寶寶們保持屈曲及包裹繈褓的體位的同時, 予以按摩等柔和刺激也是有效減輕疼痛的方法之一。 而正常的寶寶則不需要採用藥物鎮痛的方法。

目前, 在生產中如何能減輕小寶寶們的疼痛不僅是准媽媽們所關心的問題, 同時也越來越受到醫生們的重視。 因此, 怎樣在完成各項操作時, 能盡可能地減輕出生嬰兒的疼痛已成為現代醫學所研究的焦點。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浪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