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大腦複雜、神秘, 人們對它雖不陌生, 瞭解卻非常有限。 英國神經學家桑德拉·阿莫特和薩姆·王出版新書《歡迎來到你的大腦:時差、愛情等背後的科學》, 在向讀者揭示大腦奧秘的同時, 糾正一些關於大腦的謬論。
“90%都沒被利用”不實
有一種說法是再聰明的人也只使用了大腦的十分之一。 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但兩位作者卻在新作中推翻這一說法, 他們寫道:“其實人們每天都在使用大腦的全部。 ”作者認為, “十分之一說”之所以流行, 是因為它向人們傳遞了一條樂觀資訊:“如果大腦的90%都沒被利用上,
Advertisiment
然而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已經證實, 即便是最簡單的思考和行動, 人都要充分動用全部腦組織。
對大腦的另一個常見誤解是, 人們打哈欠是因為他們感到疲憊或無聊。 但實際上, 打哈欠恰恰使人們更加清醒。 打哈欠的動作使氣管擴張, 讓更多空氣進入肺部, 血液和大腦便能獲得更多氧氣, 使人精力提升。 所以下次你哈欠頻頻時, 不妨把它看成是大腦在幫你打起精神。
消耗身體六分之一能量
新書也向讀者描述了大腦如何發揮中樞作用, 並與身體其他器官協調。
大腦通過電流與身體其他部位傳遞資訊, 當然這種電流非常微弱。 書中說, 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台機器,
Advertisiment
儘管大腦十分高效, 但作為身體的司令部, 它耗費的能量並不少。 一般占人體體重3%的大腦, 消耗的能量占身體總能量的六分之一。 不過, 人在冥思苦想時消耗的能量並沒有想像中高, 實際上, 大腦消耗的能量大部分用於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運動比益智遊戲更有效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循環速度逐漸放緩。 腦細胞由於供血量下降, 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葡萄糖。 這時, 人的思維活躍程度就會下降。 兩位元作者指出, 延緩這一進程的最佳方法是運動。 比起腦力益智遊戲, 運動其實更有效, 因為它能向大腦提供較為充足的血液。 研究發現, 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比久坐者思維敏捷得多。
Advertisiment
作者建議人們每週至少進行3次體育鍛煉, 每次不少於30分鐘, 這樣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作者認為, 鍛煉的強度不需要很大, 快步走是不錯的選擇。
音樂並不提高嬰兒智力
一個人腦袋大是否意味著比其他人聰明?雖然有人這樣認為, 但《歡迎來到你的大腦》一書卻指出, 人的智商與腦袋大小沒有多少關聯, 而與人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大腦突觸的形成有關。
此外, 聽莫札特的音樂不能提高嬰兒智力水準, 人們的“常識”再一次被專家否定。 書中寫道, 莫札特音樂的神奇功效首先見於英國《自然》雜誌。 1993年, 《自然》雜誌報導了這樣一個測試:在大學生參加邏輯考試前, 先讓他們聽10分鐘莫札特的奏鳴曲,
Advertisiment
幾年後, 不知是否因為看了那篇報導, 一名美國州長在州議會開會現場向議員們播放貝多芬的《歡樂頌》, 並要求議會撥款10萬美元, 用於向每一個有新生嬰兒出生的家庭免費發放古典音樂光碟。 然而這名州長沒有想清楚的是, 也許10分鐘的古典音樂可以説明成年人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但它對嬰兒一生的智力水準未必有直接影響。 但從那以後, 人們卻對“古典音樂能提高嬰兒智力水準”這一說法深信不疑, 儘管從未有實驗證實古典音樂的這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