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媽媽都認為寶寶腸痙攣是一種疾病, 其實它是寶寶嬰兒期的常見症狀, 其主要特點為寶寶突然肚子疼, 尤其是臍周疼痛, 有時甚至是很厲害的腹痛, 那麼小兒腸痙攣應該怎麼辦呢?怎麼治療好的快?
嬰兒腸痙攣的症狀寶寶會出現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 可伴有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症狀。 哭時面部潮紅, 腹部脹而緊張, 雙腿向上蜷起。 但無發熱、腹瀉、嘔吐症狀。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 當家長用手輕壓腹部時, 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有時能觸及條索狀痙攣腸管。 腹部檢查多見腹隆起, 無腹肌緊張(肚子上都是軟軟的)。
Advertisiment
陣發性腹痛, 每次疼痛間隔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發作一次, 每次約持續3~5分鐘不等, 可呈反復性發作。 出現腹痛時寶寶會有哭鬧、煩躁的表現, 但非疼痛期寶寶精神狀態良好, 可以正常進食。 並可因患兒排氣或排便而終止。
嬰兒腸痙攣有哪些表現?如果寶寶一直哭鬧厲害, 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檢查是否為腸套疊、腸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 千萬不可隨意給寶寶服藥, 掩蓋病情, 以免延誤治療, 造成生命危險。
寶寶腸痙攣的原因是什麼?1.腸痙攣的病因還不是完全清楚, 可能與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善和體質有關, 如對牛奶或某些食物過敏。
2.腸痙攣誘因較多, 如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喂乳過多、奶中糖量太高而致腸脹氣等。
Advertisiment
3.饑餓、消化不良、腸寄生蟲毒素刺激、腹部創傷、腸道或腹部感染、腸粘連、發燒、過敏等情況時, 因胃腸道蠕動加快或受到刺激容易發生腸痙攣;而運動時出現的腹痛, 人們則常叫做“岔氣”。
如何分辨寶寶哭鬧是因為腸痙攣?寶寶平時健康可愛, 突然發生了陣發性、間歇性的腹痛, 而且在間歇期間又沒有任何異常的體征, 這些都是腸痙攣發作時的特點。
腸痙攣引起的腹痛, 可能是以寶寶的臍周為主, 也可能位於寶寶的左下腹。 如果是小嬰兒發生了腸痙攣, 因為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 所以經常表現為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 還有可能伴有嘔吐、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症狀。
Advertisiment
腸痙攣的發作時間, 可能會持續數分鐘或者幾十分鐘, 也可能會隨時發作。 有些寶寶在反復發作一段時間後, 腹痛就會自然緩解;也有極少數患兒, 腹痛反復發作, 可以延續好多天。
寶寶在腸痙攣時, 腹痛的輕重程度也可能各不相同, 輕的情況下, 寶寶能夠忍受, 不影響正常的活動;情況嚴重的寶寶可能會腹痛難忍, 苦惱不止, 爸爸媽媽就要把寶寶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如果父母不能判斷寶寶是不是腸痙攣, 可以帶寶寶到醫院請醫生做詳細的檢查。 通過血常規、便常規、生化全項以及B超等檢查,
Advertisiment
不同年齡的寶寶, 痙攣腸管的好發部位也不一樣。 小嬰兒好發在回腸末端;幼兒多發生在幽門、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 嬰幼兒不能自述腹痛, 只是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哭吵, 有時從睡眠中哭醒, 每次發作幾分鐘到十幾分鐘, 時痛時止。 腹痛的程度不等, 重的可伴有四肢亂動、翻滾、面色蒼白、手足發涼。 較大的寶寶能夠訴說腹痛, 腹痛部位多在臍周, 呈陣發性, 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嬰兒腸痙攣該如何護理?現在的孩子多數都很喜歡吃油炸食品, 這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 另外, 現在的孩子每日除正常三餐外, 水果和冷飲也越吃越多。 經常攝入過多的冷凍食品更加會刺激消化道,
Advertisiment
一項有關調查顯示, 目前兒童消化道疾病中, 腸痙攣、大便乾等要多於腹瀉。 與此同時還表現出舌苔厚、濕熱等症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吃得太好、營養過剩, 因此內熱大、不利消化。 那麼, 嬰兒腸痙攣該如何護理?
首先, 給孩子以撫慰, 搖動孩子, 減低環境噪音, 用熱水袋捂嬰兒腹部;對家長給予支持和關心;可服用中藥或二甲基矽油。 一些中藥具有解痙作用, 服用中藥7天后, 腸痙攣改善, 但夜醒次數未見減少。
其次, 母乳餵養的母親不食用牛奶、乳製品、魚和蛋;人工餵養兒給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 能明顯改善嬰兒腸痙攣。 對於CMPI引起的腸痙攣者, 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後,71%-88%的患兒症狀有改善。
嬰兒腸痙攣該如何護理?醫生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到均衡營養、平衡膳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和冷凍食品都要盡可能少吃。飲食做到節制,避免胃脹氣、腸脹氣,以保護消化道,預防疾病產生。
以下疾病與腸痙攣的區別腸套疊:是嬰幼兒較常見的疾病,好發於4~10個月的肥胖男嬰,全年可發病。典型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臘腸樣包塊及果醬樣(血)便。
陣發性哭鬧為套疊的腸管扭轉所致,其水準往往比單純的腸痙攣重,而且節律性更強。嘔吐幾乎發生於每一例腸套疊,單純腸痙攣則較少見嘔吐。大部分患兒可觸動到腹部臘腸樣包塊,一般位於沿結腸框走行的部位,其中半數的所在位置在右上腹。包塊比單純腸痙攣時觸動到的腸管粗大,有一定彈性,並有觸痛。病發超過6小時則可能排出果醬樣便。鋇灌腸可以明確診斷。
腸系膜淋巴結炎:幼兒較為多見,一般有上感病史。患兒常自述為隱約的腹痛,非陣發性。有時不能確定腹痛部位,也常為右下腹痛,這是因為回、結腸系膜富含淋巴結團。體格檢查可有右下腹壓痛,但壓痛點並不固定。
便秘:糞便乾燥,常可誘發乙狀結腸痙攣,出現陣發性腹痛,多發生于幼童。腹部有時可觸到幹硬大便塊。用開塞露排便後常可使腹痛緩解或消失。
急性胃腸炎:可發生于各個年齡的小兒,除陣發性腹痛外,還可能出現嘔吐、拉稀及發燒等症狀,有時會由於吐、瀉而發生脫水。以上都是單純腸痙攣不該有的表現,但病發初期仍然需要與腸痙攣辨別。
家長應和醫生一起尋找並明確寶寶腸痙攣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現是預防寶寶腸痙攣最有效的辦法。
治療小兒腸痙攣的療法1.分推腕陰陽,100~300遍;推三關,退六腑,各100~200遍;補脾胃經各100~200遍。揉板門20~50遍。
2.分推腹陰陽,雙手手指沿肋弓角邊緣至臍向兩旁分推至腋中線100遍。
3.順時針揉神闕穴,100~300遍 ;揉點中脘、天樞,各100~300遍;掌摩法,順時針摩腹300~600遍,使有溫熱感。摩揉過程中,有些患兒會頻頻矢氣,較小的患兒可能會排出大便,隨後症狀顯著減輕。
4.搓大腿外側胃經路線8~10遍;點梁丘穴,0.5分鐘。
5.小魚際搓腰骶部,搓熱為宜;點脾俞、胃俞、大腸俞、次髎,各0.5分鐘。
6.揉外勞宮,100~300遍。
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後,71%-88%的患兒症狀有改善。嬰兒腸痙攣該如何護理?醫生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到均衡營養、平衡膳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和冷凍食品都要盡可能少吃。飲食做到節制,避免胃脹氣、腸脹氣,以保護消化道,預防疾病產生。
以下疾病與腸痙攣的區別腸套疊:是嬰幼兒較常見的疾病,好發於4~10個月的肥胖男嬰,全年可發病。典型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臘腸樣包塊及果醬樣(血)便。
陣發性哭鬧為套疊的腸管扭轉所致,其水準往往比單純的腸痙攣重,而且節律性更強。嘔吐幾乎發生於每一例腸套疊,單純腸痙攣則較少見嘔吐。大部分患兒可觸動到腹部臘腸樣包塊,一般位於沿結腸框走行的部位,其中半數的所在位置在右上腹。包塊比單純腸痙攣時觸動到的腸管粗大,有一定彈性,並有觸痛。病發超過6小時則可能排出果醬樣便。鋇灌腸可以明確診斷。
腸系膜淋巴結炎:幼兒較為多見,一般有上感病史。患兒常自述為隱約的腹痛,非陣發性。有時不能確定腹痛部位,也常為右下腹痛,這是因為回、結腸系膜富含淋巴結團。體格檢查可有右下腹壓痛,但壓痛點並不固定。
便秘:糞便乾燥,常可誘發乙狀結腸痙攣,出現陣發性腹痛,多發生于幼童。腹部有時可觸到幹硬大便塊。用開塞露排便後常可使腹痛緩解或消失。
急性胃腸炎:可發生于各個年齡的小兒,除陣發性腹痛外,還可能出現嘔吐、拉稀及發燒等症狀,有時會由於吐、瀉而發生脫水。以上都是單純腸痙攣不該有的表現,但病發初期仍然需要與腸痙攣辨別。
家長應和醫生一起尋找並明確寶寶腸痙攣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現是預防寶寶腸痙攣最有效的辦法。
治療小兒腸痙攣的療法1.分推腕陰陽,100~300遍;推三關,退六腑,各100~200遍;補脾胃經各100~200遍。揉板門20~50遍。
2.分推腹陰陽,雙手手指沿肋弓角邊緣至臍向兩旁分推至腋中線100遍。
3.順時針揉神闕穴,100~300遍 ;揉點中脘、天樞,各100~300遍;掌摩法,順時針摩腹300~600遍,使有溫熱感。摩揉過程中,有些患兒會頻頻矢氣,較小的患兒可能會排出大便,隨後症狀顯著減輕。
4.搓大腿外側胃經路線8~10遍;點梁丘穴,0.5分鐘。
5.小魚際搓腰骶部,搓熱為宜;點脾俞、胃俞、大腸俞、次髎,各0.5分鐘。
6.揉外勞宮,100~30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