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母乳餵養的嬰兒, 長到快1 個月時, 會因為"消化不良"反復去醫院, 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對嬰兒來說, 沒有比這更麻煩的事情了。 因為母乳餵養是最好的, 所以有的母親即使是很勉強但也堅持用母乳餵養, 這樣的母親, 是理想主義者。 因為攝入的是理想的營養, 所以認為嬰兒的便也應該是理想的。 母親認為理想中的便是金黃色的、質地均勻的有形便, 這是一種偏見。 沒有比母乳餵養的嬰兒的便更難看的東西了, 顏色不一定是黃色, 綠色的是非常多的, 質地均勻是一個例外, 常常是混有發白的塊狀物或者是白色的粒狀物。
Advertisiment
對嬰兒的便具有想像力的母親, 除了看到現實的"腹瀉"吃驚以外, 還認為嬰兒的"腹瀉"是一種病。 在開始的時候, 生後2 周左右便是每天2~3 次, 突然間每日達到7~8 次。 這多是因為開始的時候母乳很少, 後來母乳增多的緣故。
育嬰專家指出, 吃的量增多了, 排的量也增多了。 測一下嬰兒體重馬上就可以明白, 肯定會急劇增加。
如果用母乳餵養過多個嬰兒的老奶奶在身邊, 就會說這是很平常的事。 但現在的家庭多數只有夫妻兩人, 於是自然就去向鄰居的夫人請教。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呢?因為母乳是無菌的,
Advertisiment
未婚的年輕醫生, 在家裡沒有看過母乳餵養的嬰兒的便, 即使是已婚的男醫生, 如果沒有給嬰兒換過尿布, 也不會像母親那樣瞭解嬰兒便的情況。 如果遇到這樣的醫生, 聽到母親的訴說, 就會說, 那麼, 就給你開消化不良的藥吧,
Advertisiment
如果母親相信醫生說的"這不是病"的話, 問題就解決了。 嬰兒仍然持續每日排"消化不良便"多次, 體重增加, 健康依舊, 繼續正常地生活著。
如果母親不相信這不是病, 仍然希望是"理想便", 到其他醫生那裡去就醫會怎麼樣呢?如果這一位醫生又是一位不看便, 只聽母親訴說, 就按"消化不良"給予"治療"的醫生, 母親就會不斷找這位醫生看病。 可是, 因為原本是生理性的"腹瀉", 不論怎樣吃藥, 注射維生素B1, 都不會變成"理想便"。 直到嬰兒再大一點, 母乳不足了, 加牛奶之後, 才變成"好便"為止, 母親都會定期到醫院去。 等不到這個時候的母親, 還會換醫生"治療"母乳餵養的"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請母親不要忘了我們是在撫養嬰兒, 而不是在撫養便。 嬰兒餵養得好壞只需量一下體重就可以知道。 作為母親, 要區分醫生, 只要看他是否觀察嬰兒的便, 每次就醫是否給嬰兒量體重就可以知道。 希望母親記住嬰兒情緒好時的表現, 就是因為在這種時候能起到作用。 如果嬰兒情緒很好、很健康的話, 就不要考慮"消化不良"之類的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