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腹瀉不麻煩,重在餵養護理

一、母乳餵養造成的腹瀉

新生兒在第二周的時候, 隨著母乳量的增多變成全部母乳餵養, 有一部分孩子大便由原來的粘稠狀(有一部分孩子因為餵養奶粉, 所以糞便不會太稀), 逐漸變成稀水狀, 這個時期發生的腹瀉(母乳性腹瀉), 媽媽不必過於糾結。 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 眼神明亮, 吸吮有力, 體重增長正常, 媽媽就不必為孩子腹瀉擔憂。

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 也不必糾結, 把孩子當下排出的糞便放在消過毒的器皿中, 即刻送到醫院的檢驗室化驗, 注意在送的過程中, 夏季最好拿冰袋冰著, 打空調車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醫院,

Advertisiment
防止糞便的細菌滋生。

還有,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 嬰兒腹瀉跟媽媽的飲食和身體狀況也有關係, 當媽媽飲食不當, 上火, 著涼都會跟寶寶的腹瀉緊密相關。

二、人工餵養腹瀉問題

沖調奶粉的方法要正確, 要嚴格按照奶粉說明書的配比沖調奶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勺奶粉是指一平勺, 不得冒尖, 濃度過高, 時間久了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1、怎樣防止孩子因為換新品牌奶粉而造成腹瀉

對小嬰兒, 因換奶粉而造成的腹瀉比較多(有的地方叫轉奶)。

當家長需要給孩子換奶粉的時候, 建議要循序漸進, 不要一下子給孩子換新牌子的奶粉, 有的孩子會因為腸胃過敏不適應新品牌奶粉而出現嘔吐腹瀉症狀,

Advertisiment
嚴重的還會出現拒奶現象。 建議月子裡的孩子儘量不換奶粉牌子。

通常我們常用的換奶粉的方法是:第1天原奶粉2/3, 新奶粉1/3, 持續2天;看孩子有什麼反應(如嘔吐、腹瀉、皮疹等), 如果沒有反應, 第3天變成原奶粉1/2, 新奶粉1/2, 第4天原奶粉1/3, 新奶粉2/3, 第五天全部用新品牌的奶粉。

對早產兒、疾病兒或疾病痊癒身體虛弱的嬰兒, 儘量母乳餵養。 如果必須奶粉餵養的, 沒有特別原因, 建議3個月內不要換奶粉。

2、輔食添加期的腹瀉問題

輔食添加期孩子發生腹瀉的情況是最多的。 主要原因是家長加的量過多, 品種過多造成的。

①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或夏季的時候, 是嬰兒腸胃較弱時期, 建議家長不要在這個時期給孩子停母乳。 這個時期斷乳容易造成腹瀉的發生。

Advertisiment

②在添加輔食期間,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 要立刻停止輔食, 只喂母乳, 等孩子腹瀉痊癒後可以接著再添加輔食。

③如果奶粉餵養可以考慮吃去乳糖的奶粉, 防止腹瀉更加嚴重。

④輔食添加過程要遵循食量由少到多, 種類由單種到多種添加, 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能太多太雜。

⑤在孩子身體虛弱或疾病期間, 儘量不添加輔食, 尤其是蔬菜汁、果汁等少添加或不添加。 6個月內的嬰兒最好不加果蔬汁。

腹瀉發生時的護理

當孩子發生腹瀉的時候, 要停止蔬菜水果及肉類, 及時補充水分, 為了防止脫水, 可以在米湯裡放少量的鹽作為補充劑。 食物方面只需要原味米粉或白米粥即可, 如果有山藥米粉或山藥白米粥更好,

Advertisiment
這是腹瀉最好的食物。

三、其它原因腹瀉

1、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

在沒有化驗大便前, 不要給孩子隨意服用抗生素或其它藥物。 通過大便檢查的目的是為了確定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腹瀉, 如果是病毒性的腹瀉用抗生素無效。 比如秋季腹瀉, 就是由於輪狀病毒引起的, 秋季腹瀉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兒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所以有人認為呼吸道傳播的可能性也很大)感染。 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 經過1~3天發病, 病初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嘔吐現象, 持續2~3天。 多數患兒有發熱, 體溫多在38℃至40℃之間, 持續1~4天。 病後兩天出現腹瀉, 大便每日10次左右, 水樣便或蛋花樣便, 呈花綠色或乳白色, 可有少量黏液,

Advertisiment
無膿血, 無腥臭味, 這種疾病病為自限性疾病, 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腹瀉多在病後4~7天自愈, 少數孩子腹瀉可持續20多天。

如果是細菌性腹瀉, 比如痢疾, 醫生肯定會給你開藥方或輸液治療了, 那就必須要用抗生素治療。

2、如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 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

3、用藥也會導致孩子腹瀉, 如服用茵梔黃口服液等。 還有的大病痊癒的孩子或正在生病的孩子, 因為抗生素使用比較多, 傷了脾胃, 所以大病後的孩子不要急於補, 要先調脾胃, 最好的食物是粥類。 另外有些孩子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 也常可引起腹瀉。

4、養護不當。 腹部受涼, 氣溫驟降,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會導致腹瀉。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但是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吃太多的東西,導致消化不良,也會導致腹瀉。

發生腹瀉最重要的是補給充足的水和電解質,一般每天補液量為每公斤體重約100毫升,其中加糖2克、鹽0.5克。根據寶寶需要隨時口服。寶寶如有嘔吐,仍可少量多次喂飲,寶寶在嘔吐停止後,就可以喂哺奶類。寶寶如果失水嚴重,還應該從靜脈補充液體。

四、腹瀉解決之道

當發生腹瀉的時候,首先要分明原因,對症調理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托兒所曾參考李德修老先生及趙鑒秋老師的小兒三字經推拿,治療腹瀉加食療效果很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傷食乳瀉(乳食過飽,恣食肥甘,損傷脾胃)

主症:口噯酸氣,大便酸臭有泡沫,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腹痛腹脹,痛時欲泄,瀉後痛減,傷於乳者,大便稀薄,色黃白,夾有奶瓣或呈蛋花樣。兼有嘔吐納呆,苔厚膩或微黃,脈滑,指紋紫滯。

處方:輕症:大便日5~6次,八卦、清胃、天河水;重症:大便日10餘次,有脫水現象,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天河水15分鐘,利小便10分鐘,腹痛加揉外勞宮10~15分鐘。

食療:炒神曲、焦山楂、炒穀麥芽各9克,雞內金3克,水煎服,治療食瀉。

2、熱瀉(腸胃積熱,外感不正之氣以致運化失職而發之)

主症:泄時暴注下迫,瀉下黃水臭穢或帶泡沫,日10餘次,肛門色紅灼熱,尿黃而少,或伴腹痛身熱,嘔吐煩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紅紫。

處方:六腑。清大腸,清脾胃,下推七節骨。

加減:尿少加利小便穴;嘔吐加八卦;暴瀉傷陰(脫水酸中毒)加揉二馬。

也可用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天河水15分鐘,平肝5分鐘。

食療:藿香6克,炒扁豆、車前子各9克,水煎服,加白糖適量,日3次,用於傷暑熱瀉。

3、寒瀉(過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瀉凝結中焦,脾失運化所致)

主症:泄瀉清澈或清水綠色,氣味微腥不臭,兼有腹痛腸鳴,面色白,口不渴,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浮濡,指紋色淡而沉。

處方:外勞宮,清胃,天河水。

食療:鐵棍山藥、薑片白米粥。

暖臍散敷神闕:將暖臍散(丁香、肉桂、白胡椒、砂仁、蒼術等分為末)用適量凡士林熬成膏,敷神闕,每天換一次。對非實熱性腹瀉均有效。

4、脾虛瀉(體質素弱,飲食不節而患泄瀉,或久瀉傷脾,脾虛失健)

主症:食後即瀉,大便溏泄,水穀不化,色淡黃,夾有不消化物,兼有神疲乏力,腹脹食少,面黃肌瘦,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處方:外勞宮、清補脾、平肝。

加減:腹脹加四橫紋;食少消瘦加捏脊。若久瀉不止,下利清穀,消瘦肢冷者,治則溫補脾腎。取穴:二馬。補脾。清補大腸各10分鐘。

食療:炒山藥、生山藥等量,共研細末,米湯或白開水送服。1-2歲每次服1克,3~5歲每次服1.5克,5歲以上每次服3克,用於脾虛瀉。或者鐵棍山藥胡蘿蔔大米粥。

5、驚恐瀉

主症大便稀綠而粘,印堂、山根色青或口鼻周呈青色,晝夜驚悸不安。舌質正常,指紋青。多見於6個月內的嬰兒。

治則:平肝健脾,鎮驚止瀉。

處方:清補脾,平肝,天河水,小天心。

方義:清補脾,平肝健脾,平肝止瀉,天河水、小天心安神鎮驚。

加減法:腹痛便青帶黏液加外勞宮。

食療:蓮子、鐵棍山藥、胡蘿蔔大米粥。

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夏季發病數量高,尤其是在人工的寶寶中更容易發生,因為餵養時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此外,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也可以引起細菌性腹瀉。由於引起腹瀉的細菌不同,各種腹瀉的表現症狀也不相同。

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多發生在夏季,起病比較緩慢,開始比較輕,然後逐漸加重,出現、低熱及脫水症狀,孩子的大便有腥臭味,多見水樣、黏液狀大便,少數孩子出現膿血便。

金黃色葡萄糖細菌引起的腹瀉

多是由於孩子長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所致。主要特點為不同程度的、腹瀉和嘔吐,大便開始呈黃綠色,3-4天后變成有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大便,且次數極多,每天可達10-20次,孩子脫水情況嚴重。

黴菌引起的腹瀉

多併發於其他感染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病兒或是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的病兒。大便每天3-4次,為黃色稀水樣大便,有的像豆腐渣狀,有的呈綠色、泡沫多,帶有粘液。

治療:治療時首先要避免濫用抗生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可選用複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萬古黴素或青黴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黴唑。

病毒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多發生於秋季,又稱為“秋季腹瀉”。這種腹瀉起病較急,開始多出現咳嗽、流涕、流淚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小兒發燒,體溫可達39-40℃。發病的當日可排出水樣大便或蛋花湯樣大便,混有少量粘液,無腥臭味。孩子脫水比較嚴重。

這種腹瀉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以對症治療或服用中藥。

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消化能力低,餵養不當很容易發生腹瀉。例如:吃得太多,胃腸無力把食物消化完,輕則大便次數多,重則發生嘔吐。如果母乳不足或過早用粥類、粉糊糖類等食品餵養嬰兒,可因粉糖類發酵而使胃腸脹氣,導致腹瀉。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進食大量澱粉類和脂肪類食品也可導致腹瀉的發生。

飲食不當導致的腹瀉,只要適當地調整食物的比例和分量,停止吃那些不適宜的食品,多飲水,防止發生脫水,大多數孩子可以自愈。

氣候因素導致的腹瀉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於口渴又易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這些均易誘發腹瀉。

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又稀釋了胃酸,這樣,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殺死,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另外,嬰幼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這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再者是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都要經過胃腸道來消化吸收,胃腸道的負擔相對來說就較重了,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同時,夏季孩子體內水分蒸發較多,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不能以奶水來代替水。還應採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如果出現此種腹瀉,只要在飲食和飲水上稍加調理即可治癒。

腹瀉的家庭護理方案

腹瀉重在預防,堅持母乳餵養

首先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最好母乳餵養。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母乳餵養期間,媽媽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以免影響到嬰兒。

合理添加輔食,注意飲食衛生

寶寶4個月大後,可以按月齡釋放地添加輔助食品,以適應嬰兒的營養需要。同時應避免在夏季及孩子有病時斷奶。人工或混合餵養的寶寶,不要經常更換的品牌,添加輔食不可過早過量,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注意嚴格消毒餵養孩子用的奶瓶、奶嘴、奶鍋等。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鐘即可殺死所有的細菌。配方奶要煮沸飲用。禁止給孩子吃在冰箱內放置時間較長的食品、飲料和不乾淨的食物。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寶寶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飲水,經常進行溫水浴。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所以應避免孩子與患兒接觸。

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不要讓孩子養成吃手的習慣,避免病從口入。

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發腸炎。

氣溫驟降,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會導致腹瀉。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但是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吃太多的東西,導致消化不良,也會導致腹瀉。

發生腹瀉最重要的是補給充足的水和電解質,一般每天補液量為每公斤體重約100毫升,其中加糖2克、鹽0.5克。根據寶寶需要隨時口服。寶寶如有嘔吐,仍可少量多次喂飲,寶寶在嘔吐停止後,就可以喂哺奶類。寶寶如果失水嚴重,還應該從靜脈補充液體。

四、腹瀉解決之道

當發生腹瀉的時候,首先要分明原因,對症調理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托兒所曾參考李德修老先生及趙鑒秋老師的小兒三字經推拿,治療腹瀉加食療效果很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傷食乳瀉(乳食過飽,恣食肥甘,損傷脾胃)

主症:口噯酸氣,大便酸臭有泡沫,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腹痛腹脹,痛時欲泄,瀉後痛減,傷於乳者,大便稀薄,色黃白,夾有奶瓣或呈蛋花樣。兼有嘔吐納呆,苔厚膩或微黃,脈滑,指紋紫滯。

處方:輕症:大便日5~6次,八卦、清胃、天河水;重症:大便日10餘次,有脫水現象,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天河水15分鐘,利小便10分鐘,腹痛加揉外勞宮10~15分鐘。

食療:炒神曲、焦山楂、炒穀麥芽各9克,雞內金3克,水煎服,治療食瀉。

2、熱瀉(腸胃積熱,外感不正之氣以致運化失職而發之)

主症:泄時暴注下迫,瀉下黃水臭穢或帶泡沫,日10餘次,肛門色紅灼熱,尿黃而少,或伴腹痛身熱,嘔吐煩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紅紫。

處方:六腑。清大腸,清脾胃,下推七節骨。

加減:尿少加利小便穴;嘔吐加八卦;暴瀉傷陰(脫水酸中毒)加揉二馬。

也可用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天河水15分鐘,平肝5分鐘。

食療:藿香6克,炒扁豆、車前子各9克,水煎服,加白糖適量,日3次,用於傷暑熱瀉。

3、寒瀉(過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瀉凝結中焦,脾失運化所致)

主症:泄瀉清澈或清水綠色,氣味微腥不臭,兼有腹痛腸鳴,面色白,口不渴,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浮濡,指紋色淡而沉。

處方:外勞宮,清胃,天河水。

食療:鐵棍山藥、薑片白米粥。

暖臍散敷神闕:將暖臍散(丁香、肉桂、白胡椒、砂仁、蒼術等分為末)用適量凡士林熬成膏,敷神闕,每天換一次。對非實熱性腹瀉均有效。

4、脾虛瀉(體質素弱,飲食不節而患泄瀉,或久瀉傷脾,脾虛失健)

主症:食後即瀉,大便溏泄,水穀不化,色淡黃,夾有不消化物,兼有神疲乏力,腹脹食少,面黃肌瘦,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處方:外勞宮、清補脾、平肝。

加減:腹脹加四橫紋;食少消瘦加捏脊。若久瀉不止,下利清穀,消瘦肢冷者,治則溫補脾腎。取穴:二馬。補脾。清補大腸各10分鐘。

食療:炒山藥、生山藥等量,共研細末,米湯或白開水送服。1-2歲每次服1克,3~5歲每次服1.5克,5歲以上每次服3克,用於脾虛瀉。或者鐵棍山藥胡蘿蔔大米粥。

5、驚恐瀉

主症大便稀綠而粘,印堂、山根色青或口鼻周呈青色,晝夜驚悸不安。舌質正常,指紋青。多見於6個月內的嬰兒。

治則:平肝健脾,鎮驚止瀉。

處方:清補脾,平肝,天河水,小天心。

方義:清補脾,平肝健脾,平肝止瀉,天河水、小天心安神鎮驚。

加減法:腹痛便青帶黏液加外勞宮。

食療:蓮子、鐵棍山藥、胡蘿蔔大米粥。

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夏季發病數量高,尤其是在人工的寶寶中更容易發生,因為餵養時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此外,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也可以引起細菌性腹瀉。由於引起腹瀉的細菌不同,各種腹瀉的表現症狀也不相同。

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多發生在夏季,起病比較緩慢,開始比較輕,然後逐漸加重,出現、低熱及脫水症狀,孩子的大便有腥臭味,多見水樣、黏液狀大便,少數孩子出現膿血便。

金黃色葡萄糖細菌引起的腹瀉

多是由於孩子長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所致。主要特點為不同程度的、腹瀉和嘔吐,大便開始呈黃綠色,3-4天后變成有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大便,且次數極多,每天可達10-20次,孩子脫水情況嚴重。

黴菌引起的腹瀉

多併發於其他感染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病兒或是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的病兒。大便每天3-4次,為黃色稀水樣大便,有的像豆腐渣狀,有的呈綠色、泡沫多,帶有粘液。

治療:治療時首先要避免濫用抗生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可選用複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萬古黴素或青黴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黴唑。

病毒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多發生於秋季,又稱為“秋季腹瀉”。這種腹瀉起病較急,開始多出現咳嗽、流涕、流淚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小兒發燒,體溫可達39-40℃。發病的當日可排出水樣大便或蛋花湯樣大便,混有少量粘液,無腥臭味。孩子脫水比較嚴重。

這種腹瀉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以對症治療或服用中藥。

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消化能力低,餵養不當很容易發生腹瀉。例如:吃得太多,胃腸無力把食物消化完,輕則大便次數多,重則發生嘔吐。如果母乳不足或過早用粥類、粉糊糖類等食品餵養嬰兒,可因粉糖類發酵而使胃腸脹氣,導致腹瀉。突然更換食物種類,進食大量澱粉類和脂肪類食品也可導致腹瀉的發生。

飲食不當導致的腹瀉,只要適當地調整食物的比例和分量,停止吃那些不適宜的食品,多飲水,防止發生脫水,大多數孩子可以自愈。

氣候因素導致的腹瀉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於口渴又易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這些均易誘發腹瀉。

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又稀釋了胃酸,這樣,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殺死,很容易闖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另外,嬰幼兒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這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再者是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都要經過胃腸道來消化吸收,胃腸道的負擔相對來說就較重了,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同時,夏季孩子體內水分蒸發較多,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不能以奶水來代替水。還應採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如果出現此種腹瀉,只要在飲食和飲水上稍加調理即可治癒。

腹瀉的家庭護理方案

腹瀉重在預防,堅持母乳餵養

首先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最好母乳餵養。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母乳餵養期間,媽媽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以免影響到嬰兒。

合理添加輔食,注意飲食衛生

寶寶4個月大後,可以按月齡釋放地添加輔助食品,以適應嬰兒的營養需要。同時應避免在夏季及孩子有病時斷奶。人工或混合餵養的寶寶,不要經常更換的品牌,添加輔食不可過早過量,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注意嚴格消毒餵養孩子用的奶瓶、奶嘴、奶鍋等。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鐘即可殺死所有的細菌。配方奶要煮沸飲用。禁止給孩子吃在冰箱內放置時間較長的食品、飲料和不乾淨的食物。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寶寶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飲水,經常進行溫水浴。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所以應避免孩子與患兒接觸。

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不要讓孩子養成吃手的習慣,避免病從口入。

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發腸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