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腹瀉的原因與護理

嬰兒腹瀉是怎麼得的

嬰兒腹瀉的原因, 不外乎兩大類, 一類是非感染性, 一類是感染性。

非感染性的因素有餵養方法不當、添加輔助食品的質和量不適宜、嬰兒對牛奶或其他食物過敏, 饑餓也會使嬰兒腹瀉。 另外, 氣候變化使嬰兒過熱或受驚、劇烈哭鬧、情緒緊張等均可引起嬰兒腹瀉。

感染因素有各種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 都可能首先見到的是腹瀉症狀。 腸道內的細菌、病毒及黴菌、寄生蟲感染等也均可引起嬰兒腹瀉。

嬰兒腹瀉有哪些表現

輕型病兒, 大便次數約在每天10次左右,

Advertisiment
偶有嘔吐, 病兒精神、面色都出常, 尿的次數及量均不少。

重型病兒, 每天大便10—20次, 大便呈稀“蛋花湯”樣, 病兒陣陣哭鬧, 尿少或無尿, 出現脫水症狀, 病兒精神萎縮, 昏睡或昏迷不醒, 病精繼續發展將出現血壓下降而休克。

遷延型腹瀉病程達1個月以上, 病情時輕時重, 重時吐、瀉頻繁似重型腹瀉。 但往往因病程拖延, 病兒以慢性營養不良表現為主, 伴有各部位繼發感染等。

腹瀉為嬰幼兒的常見病、多發病, 不論病情輕重, 均需及時治療。 輕型病兒如果久不治療, 就會發展成遷延型腹瀉。 重型病兒伴有水和電解質紊亂, 必須及時送醫院救治, 延誤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護理嬰兒腹瀉的方法

小兒腹瀉時不僅排出水及電解質,

Advertisiment
而且也失去不少營養物質, 理應及時加以補充。 但進食後易嘔吐, 無法達到目的, 應根據病兒的病情調整餵養的方法。 不論原來用什麼方法餵養, 腹瀉後飲食的質與量均應減少。 原為母乳餵養的, 每次哺乳的時間應縮短。 原為混合餵養者, 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單喂母奶。 原為人工餵養者, 牛奶量應減少, 再加水或米湯沖稀些, 也可單喂米湯, 因米湯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 原來已加喂的輔食, 也應減量或暫時不喂。 病兒腹瀉經過治療, 病情漸好以後, 也不能短時間恢復到原來的飲食, 要慢慢添加, 以免再次引起腹瀉。 這裡所說的“慢加”, 包括飲食品質的添加要從少量開始, 不要加得太快、太多, 加量不能天天加, 頓頓加, 不能指望在1—2天內恢復到原來飲食。
Advertisiment
如再次發生腹瀉, 治療就更困難了。

腹瀉嬰兒要防“臀紅”

因腹瀉病兒的大便酸、鹼性不定, 對臀部皮膚刺激性很強, 輕的臀部皮膚發紅, 重的皮膚破潰、滲液、滲血, 病兒往往因疼痛而哭鬧不安, 如處理不當可能發生局部感染。 因此, 每次大便後, 要用溫水給孩子洗淨臀部, 用幹的軟毛巾輕輕吸幹, 不要用擰乾的濕毛巾擦, 以免加重臀部皮膚損傷, 疼痛加重。 要特別注意患兒大腿根部及陰囊下皮膚折疊處, 可塗油(植物油加熱後晾涼)或5%鞣酸軟膏。 另外要及時換尿布, 不要裹得太緊, 臀部不透氣也易發生臀紅。 如病孩臀紅處有滲液, 說明表皮已破損, 露出了真皮, 可用紅外線燈烤, 邊烤邊用消毒棉簽吸淨滲出,

Advertisiment
後塗上金黴素魚肝油或氧化鋅油皆可。

怎樣預防嬰兒腹瀉

首先應提倡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的成分適合嬰兒的消化生理功能。 母乳中含有幫助嬰兒消化的酶, 母乳中含有抗體, 使嬰兒對病毒或細菌都有抵抗力。 其次要注意為嬰兒及時添加輔食, 要循序漸進。 還要觀察孩子大便的情況, 如有不消化的食物或大便酸臭, 輔食量要減下來, 否則就易造成腹瀉。 無論人工餵養或準備輔食都要認真注意飲食衛生, 以防病從口入。

加強嬰兒的身體鍛煉, 對預防腹瀉也很重要, 可以抱孩子多曬太陽, 還可以視情況給孩子做做保健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