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可大可小, 輕者細心護理很快就會好轉, 重者每日可達數十次。 主要症狀為大便變稀, 次數增多。 如蛋花湯狀或泡沫狀, 可呈黃綠色, 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塊樣的物質, 偶有噁心、嘔吐。
輕型患者可無失水, 或伴有輕到中度失水。 重型患者腹瀉次數每日可達十餘次, 甚至數十次, 丟失水分較多, 可伴有發熱、食欲差、嘔吐, 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 以及電解質喪失與酸堿不平衡的症狀, 使嬰兒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 腹痛, 皮膚蒼白、乾燥, 眼窩、前囟下凹, 哭時淚少, 四肢發涼, 尿量減少, 進而可發生休克。
Advertisiment
嬰幼兒腹瀉和某些病相鑒別
1.生理性腹瀉:實際上, 生理性腹瀉並不是一種疾病, 多見於滲出性體質, 即表現為虛胖並伴有濕疹的小兒。 生後不久就出現腹瀉, 但一般情況良好, 體重增長滿意。 大便的顯微鏡檢查及細菌培養均無異常發現。 雖經多方治療也不見效果。 多在添加輔食或即可得到緩解, 因此不需要特殊治療。
2.饑餓性腹瀉:有的家長為防止孩子進食過度, 對飲食加以限制, 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需要量。 這種情況下, 因腸蠕動增加引起大便次數增加, 大便量不多, 可帶有較多的粘液, 糞便檢查也無任何異常。 隨著逐漸添加飲食, 腹瀉就會停止。
3.細菌性痢疾:也是引起小兒的常見疾病, 但是臨床表現與一般小兒腹瀉不同,
Advertisiment
4.嬰兒出血性腸炎:也稱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或節段性腸炎。 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及便血。 起病與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大致相同, 每日腹瀉數次至十餘次, 開始為稀粘便, 經治療病情反逐漸加重, 出現典型的血水樣便或果醬樣便, 全身症狀也明顯加重, 表現為高熱、頻繁嘔吐、腹脹, 甚至可出現抽風、昏迷及休克。
5.鼠傷寒:因食入了由鼠傷寒沙門氏菌污染的肉、蛋及奶類食品引起(特別是食品中帶有污染的活菌時), 患兒除腹痛、嘔吐外, 腹瀉是突出的表現, 大便的性狀呈多種多樣, 如水樣便、粘液便甚至膿血便。
Advertisiment
嬰兒腹瀉的食療推薦
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 放在瓷杯中, 以沸水150毫升沖泡, 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 山藥15克, 共煮粥, 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 小便黃少等症狀, 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 加水500毫升煎湯, 酌加紅糖, 以之代茶, 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 洗淨晾乾, 放在鐵鍋內炒焦, 取潔淨橘皮10克, 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 用沸水浸泡10分鐘, 飯後代茶飲, 每日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