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舌苔發白、厚是怎麼回事?

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醫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 舌兩側屬肝膽。 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 以及胃氣的盛衰。

從某種程度上說, 舌苔是一個人胃氣的表徵。 如清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 猶地之有苔。 地之苔, 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 胃蒸脾濕上潮而生, 故曰苔。

舌苔的顏色

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 白苔嫩而不厚, 幹濕適中, 不滑不燥。

如果黃苔, 一般表示裡熱證。 一般說, 黃苔的顏色越深, 則熱邪越重。 苔薄黃厚而乾燥的,

Advertisiment
則代表裡熱盛, 津液受損。

灰黑苔, 主熱證, 也有寒濕或虛寒證。 灰苔主裡證, 多見疾病比較嚴重。 黑苔則大多由黃苔或灰苔轉化而成, 往往表明病情極嚴重。

而白苔是最常見的舌苔顏色, 主表證、寒證, 但也有裡證、熱證的。

白苔是薄白而潤為正常, 但同時這也許也表示了病在體表沒有入內。

舌淡而苔薄白的, 多為氣血兩虛。

如果舌苔薄白且過於潤滑, 一般多見於表證、寒證, 為風寒。

如果舌苔薄白而乾燥的, 則多見於表熱證或感受燥邪, 為風熱。

如果舌苔白而厚膩的, 多見寒濕裡證。

舌苔白滑, 潤澤多津, 主寒證, 或寒濕症, 多表示寒涼傷中, 使中氣虧乏, 陰寒下伏。 舌苔白滑而粘膩、厚膩的, 多見於體內有痰濕或濕困於脾。

Advertisiment
舌苔白滑而腐的, 為胃腑蘊熱, 濕熱遏伏。

舌苔白厚而乾燥的, 為實熱證, 表示濕濁化熱傷津, 常見於各種胃炎、腸炎及口臭病變中。

舌苔的厚薄

(苔質的厚薄, 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 透過苔質隱隱能見到舌質的為薄苔, 不能見到舌體的稱為厚苔。 )

如果薄苔, 多主外感表證, 亦主內傷氣鬱。 舌淡紅, 苔薄白, 多見於正常人或風寒表證。 舌淡, 苔薄白, 多為氣血兩虛。 舌紅, 苔薄黃, 為氣分熱初起。

如果厚苔, 主痰飲、濕邪、積滯, "食積內停"。 如果舌苔厚膩同時, 伴有口苦、口粘、口臭、口瘡、口渴, 下焦便秘或者黃赤臭熱、肛門灼熱甚至長癰腫瘡癤, 也叫"上火"。 舌苔由薄轉厚的, 反映病邪由表入裡, 病情由輕轉重;舌苔由厚轉白的, 表明病邪由裡而外, 病邪退卻身體好轉。

Advertisiment

舌苔的潤燥

(舌苔的潤燥反映了體內的津液情況, 正常的舌苔是不幹不濕的。 )

如果燥苔:舌苔乾燥而缺乏津液稱為燥苔。 如果燥苔, 則說明體內津液不足, 外感燥熱傷津, 內傷陰虛津液不足。

如果潤苔:舌苔滑潤多津液, 說明津液未傷, 稱為潤苔。 而如果舌苔面上水分過多, 伸舌水分顯示像要往下滴的, 表示體內有濕停留, 為滑苔。

其他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像有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在舌面上, 不易擦去, 多屬於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的像豆腐渣一樣, 堆積在舌面上, 容易擦去, 表示實熱蒸化了胃中的食物, 胃中宿食化腐。

無苔:少苔表示機體正氣不足, 無苔也表示胃氣大虛, 缺乏生機。

此外還有花斑苔(脾胃蘊熱、濕熱內盛),

Advertisiment
青紫舌(體內有瘀血或血流滯緩, 陽氣不足)等多種情況, 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