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兒補鈣慎重 過量反而長不高

寶寶補鈣是爸爸媽媽非常關注的一件事, 補充得當, 確實會對寶寶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有好處, 但是有些爸媽在給寶寶補鈣時往往會闖入誤區, 不僅起不到補鈣的效果, 還會危害寶寶健康, 所以應該引起重視。

給寶寶補鈣必知的原則

很多家長都知道, 若想寶寶長得更高更健康, 就得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給寶寶補鈣。 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補鈣產品, 有的家長困惑了, 究竟該給寶寶買哪一款的補鈣產品呢?另外在給寶寶補鈣的過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原則一 鈣劑不要與主餐混吃

如果在吃飯時服用鈣製品,

Advertisiment
這是會影響鈣的吸收, 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分析得出, 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20%。 因為只要胃裡面塞滿太多東西, 身體對鈣的吸收效果就不太好。 因此建議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 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原則二 不要讓鈣遇見草酸

因為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 而且還會影響鈣的吸收。 而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食用的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 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 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3—4個小時服用鈣製品。

原則三 維生素D和嬰兒鈣片分開吃

嬰幼兒每天攝入的維生素D的量應達到400國際單位。 如果維生素D量不夠, 就會表現為“缺鈣”。

Advertisiment
量太多了, 又會產生維生素D中毒, 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鈣化等表現。 所以嬰兒應該吃不含維生素D的鈣片, 同時補充魚肝油等維生素AD製劑, 只有這樣才能讓維生素D發揮它應有的的作用, 促進鈣從腸道充分吸收, 同時保證體內的鈣不會從尿裡流失。

原則四 過量補鈣反而長不高

凡事都要掌握好度, 補鈣也不例外。 媽媽在給寶寶補鈣的時候也要適量, 不是越多越好。 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 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 可能會便秘, 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 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 如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等。

嬰兒補鈣吃什麼好?

鈣劑分為有機鈣和無機鈣,

Advertisiment
有機鈣吸收溫和, 適合小寶寶, 無機鈣吸收依賴胃酸, 適合大寶寶。

有機鈣常見的種類有乳酸鈣、氨基酸螯合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乳鈣等。 無機鈣常見的種類有碳酸鈣、磷酸鈣、活性鈣等。 而活性鈣刺激性強, 不推薦。

補鈣還可間接補鈣, 服用魚肝油和AD滴劑。 魚肝油VD含量相對低, 用於日常營養補充, 適合缺鈣不嚴重的寶寶。 而AD滴劑VD含量高, 適合缺鈣嚴重的寶寶。

注意, 由於嬰兒的配方奶、母乳、輔食等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鈣和VD, 所以補鈣產品的鈣含量和VD含量是推薦量的一半左右即可。

嬰兒補鈣時間?

一般來說, 若是你的寶寶還在喝母乳階段, 那麼6個月內不用特意去補鈣。 母乳每100毫升含鈣只有34毫克, 雖然牛乳含鈣高達125毫克,

Advertisiment
但是母乳中鈣和磷的比例為2:1, 最適於鈣的吸收。

6個月以上的寶寶則需要補鈣啦, 但也只要稍微額外補充一些鈣就夠了, 主要是通過添加含鈣的米粉等輔食。 孩子沒有明顯的缺鈣現象, 那麼沒有必要鈣劑。 而且不要單純依靠嬰兒補鈣產品排行榜來給寶寶進行補鈣, 因為那些都是因寶寶而異的。

寶寶補鈣四大誤區

明確是否有需要

給寶寶補鈣首先要明確是否需要補鈣, 並不是所有寶寶都需要補鈣。 如果人工餵養的寶寶每天攝取700~750毫升的配方奶, 鈣的攝取量就是充足的。 一般母乳餵養的嬰兒可以補鈣。 另外, 經醫生診斷缺鈣的小寶寶更應該補鈣。

瞭解補鈣基本知識

父母應該去瞭解一些有關補鈣的基本知識,

Advertisiment
例如:魚肝油和鈣粉不一定要同時服用, 一般魚肝油可以在吃早點時服用, 鈣製劑一般在臨睡前服用, 也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間服用, 以減少食物中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可以通過書籍網路瞭解, 也可諮詢醫師。

年輕父母不要自己購買鈣製品

有些鈣製品含鈣量很低, 如葡萄糖酸鈣;有的含重金屬較多一些, 如海洋牡蠣殼鍛制的產品;有的對胃刺激性大一點, 如碳酸鈣。 建議向有關專科醫生諮詢, 並且要聽清醫生講的道理, 然後才購買。 不要聽信身邊人的經驗, 而要根據寶寶的情況去給他補鈣。

熟悉促進鈣吸收和抑制鈣吸收的某些因素

脂肪進食過多時, 消化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在腸道來不及吸收, 也容易與鈣結合而隨糞便排出, 使鈣的吸收減少。膳食蛋白質攝入過多時,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量。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過多的粗雜糧。

使鈣的吸收減少。膳食蛋白質攝入過多時,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量。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過多的粗雜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