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護理存在哪些誤區

一、嬰兒護理存在哪些誤區

二、新生兒的日常護理

嬰兒護理存在哪些誤區

1、孩子睡覺,不能有半點噪音

帶孩子很辛苦,很多時候孩子睡著了,家長才能暫時休息,此時當然不想孩子一下子就醒過來。 不少家長會認為,孩子睡覺的時候,家裡不可以有半點噪音,不然很容易就會吵醒孩子。 為此,從孩子出生後,就經常刻意地去營造一個無音的睡眠環境,其實無需如此,一般只要不要製造太大的雜訊,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睡眠。

2、七坐八爬,所以孩子一定要先坐再會爬。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更快地學會坐,從三個月開始就鍛煉孩子坐著了。

Advertisiment
但是,這樣對孩子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和骨骼傷害很大,有可能使孩子的脊椎出現變形的情況。 事實上,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順應孩子的成長發育特徵,不要強求孩子學習某些動作,否則是會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作用。

Advertisiment

3、儘早把屎把尿,孩子就越快懂得如廁

一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家的思想和習慣就是孩子未滿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把屎把尿了,這是為了讓孩子更快地懂得如何自己去如廁,怎麼控制和示意自己的尿意和大便。 但是,這種做法不可取,孩子太小抱著把屎把尿,不僅僅對身體不好,而且會使孩子習慣性地需要大人把屎把尿才會大小便,而不是自己控制自己把握。

4、忽略嬰兒的進食要求

有些父母會嚴格地按照時間表來安排嬰兒的進食。 專家表示,其實嬰兒在吃東西方面比大人要聰明,不論是母乳餵養的嬰兒還是奶粉餵養的,他們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飽了。 父母只要掌握每四小時進食這一大原則即可,早點兒晚點兒完全可以根據嬰兒自身的需要。

Advertisiment

5、將嬰兒帶入擁擠場所

有些父母喜歡帶著嬰兒去逛擁擠的商場,或是高朋滿座地為孩子辦滿月酒席。 專家表示這種做法是相當錯誤的,將稚嫩的嬰兒暴露在充滿細菌的環境中,嬰兒易引起發燒,這一點就很麻煩,因為嬰兒發燒不論嚴重程度都必須送到醫院讓醫生診斷,但更為麻煩的是,嬰兒在這個時期接觸的細菌可能會引起致命的感染。

6、將嬰兒禁閉家中

將嬰兒帶入擁擠的場所不是個好主意,但整整六周都將嬰兒禁錮在家中也是錯誤的。 整天在家中面對不會說話只會啼哭的孩子,母親容易患上產後抑鬱,這對母嬰的健康都極為不利。

Advertisiment
專家建議,可常帶著新生兒去不太擁擠,環境較好的地方散步,這樣不僅能使媽媽精神愉悅,還能增加寶寶的免疫力。

新生兒的日常護理

新生兒是指從臍帶結紮到出生後28天以內的嬰兒。

環境和溫度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體溫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機體免疫力較差,新生兒住所要保持空氣清新,每天開窗通風。

Advertisiment
室溫保持在26℃左右,濕度保持在55%至65%,光線適宜,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此護理者要經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淨雙手,動作輕柔。 每天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後及時清洗、擦乾,可使用棉織尿布,儘量不用紙尿褲,每2至3小時更換一次,拉大便隨時更換,以防紅臀發生。

臍帶護理

新生兒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洗澡時不要弄濕。 臍帶脫落後,要保持臍部清潔、乾燥。 經常觀察,發現臍部有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若體溫有異常(高於37.5℃或低於35℃)要及時就醫。

睡眠護理

新生兒瞌睡多,是由於新生兒大腦皮質興奮性較低,容易出現疲勞進入抑制狀態。 通常每天要睡18至20個小時,除了吃、喝、拉、撒,其餘時間基本都在睡,媽媽要瞭解這一生理特徵,孩子一有睡意應立即把他(她)放到床上,不要使其含著奶嘴,也不要抱著、搖著,媽媽可以和寶寶面對面躺在床上,用手輕拍使其入睡,以便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時蓋被不要太厚,也不要捂得太緊,以免發生捂被綜合症。要經常變換睡姿,以防頭顱變形。

餵養護理

新生兒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出生後30分鐘即開始讓寶寶吸吮乳☆禁☆頭,媽媽要有足夠的信心來哺喂孩子。在寶寶睡眠時,即使不醒,每隔2至3小時也要餵奶一次,餵奶後豎抱嬰兒,使其趴在媽媽肩頭,用手輕拍背部,促使隨吸奶進入的氣體逸出,然後採取側臥位,頭肩部稍抬高,以免因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

通常每天要睡18至20個小時,除了吃、喝、拉、撒,其餘時間基本都在睡,媽媽要瞭解這一生理特徵,孩子一有睡意應立即把他(她)放到床上,不要使其含著奶嘴,也不要抱著、搖著,媽媽可以和寶寶面對面躺在床上,用手輕拍使其入睡,以便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時蓋被不要太厚,也不要捂得太緊,以免發生捂被綜合症。要經常變換睡姿,以防頭顱變形。

餵養護理

新生兒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出生後30分鐘即開始讓寶寶吸吮乳☆禁☆頭,媽媽要有足夠的信心來哺喂孩子。在寶寶睡眠時,即使不醒,每隔2至3小時也要餵奶一次,餵奶後豎抱嬰兒,使其趴在媽媽肩頭,用手輕拍背部,促使隨吸奶進入的氣體逸出,然後採取側臥位,頭肩部稍抬高,以免因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

相關用戶問答